1024个盒子演绎当代经变 源正禅师艺术展亮相无上堂艺廊
0条评论
2014-12-31 08:41:41 来源:99艺术网 作者:李保兴
2014年12月30日15时,《当代经变·般若心经》——源正禅师艺术展的媒体预展在草场地无上堂艺廊举行。这次展览的作品以禅宗的智慧开启每个人内心的力量和对世界的关照,引导人们关照内心的一次当代艺术展。展览将于2015年1月1日至2月15日在无上堂艺廊进行展出。
源正禅师,法名印航,擅于从科学角度实践佛法,并多面向地用禅学逻辑推动传统儒释道思想哲学;无上堂,源于华严经“见一切佛,升无上堂”,以禅意艺术创作、展览追求清净庄严的心性境地。
展览由“当代经变”、“般若心经”和文献资料三部分组成,进入展厅首先看到八面圆形的镜子上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源正禅师讲解说:“镜子是对每个人内心的关照。”当代经变部分是展览的主体,是一个由1024个盒子表面以色块的拼合形成佛陀的虚像。阎立本、吴道子都以壁画的形式以具象的人物来表达“经变”一类的佛教故事绘画,在当代源正禅师创作部分时结合印度佛教哲学,中国佛教古典美术中的国宝“经变”的当代重新解构的方式展现“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并以法国印象主义的美学表现方式来完成。参与者如同儿童涂彩自制乐高玩具一般,将神话做成一次童年生活的还原。
“经变”是传统的佛教艺术表达形式,更多是对佛法境地的具象化描绘;而禅师采用“融入”与“互动”的状态来诠释佛法对于当代人的生活意义,在平和亲切的气氛下让人在无意识中与“佛”对话;而“般若心经”是佛法的心要,简约而意蕴无穷,禅师通过对空性的艺术表现,呼吁社会共同重视佛法中提出的万物皆有佛性,众生悉皆平等,诸法空相即实相的宇宙一体观。
文献部分则记录了源正禅师在创作当代经变的过程。此次展览的策展人无上堂艺廊创始人佘文涛在讲到对展览的认识时说“本次艺术展正是源正禅师与无上堂的一次禅意美学分享行动。”
活动最后,源正禅师将1024个盒子化身成“礼物”敬献给每个观众,在参观感受之后可在盖子背后留下签名由展览单位统一寄送,每个人成就佛像本身,而每个人又都成为佛的一部份。意在完成经中“礼敬诸佛”的愿望。希望都市人在清空内心企及最宝贵的自性。而空盒子代表没有任物质标签的自由。禅师想给参与的每一个人送一份自由的空间。而所代表的“空性”也是佛法最为珍贵的企及。源正禅师说:“就像传统中药店中的柜子,每个盒子后面都会装有一味药,而‘空性’也是调理身心的一味灵药。”策展人林力表示,展出期间也是作品不断变化和生发的过程。据了解,这些空盒子被观众签名领走并被跟踪去向,在明年的展览中重新再回到展厅,而每个人对待盒子的态度都会留下痕迹,再由新的观众签名取走,这样循环往复,作品与观众形成很强的交互性。
都市人的生活已被各种欲望与物质,不安与贪婪,焦虑与恐惧情绪所充满,变的无处可逃。更增强大家逃离,或者通过获取更多的财富来实现逃离城市的想法。这种逃离的心,让大家对自己的“爱”对都市的爱也逐渐流失了。都市里人与人之间,人与自己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赤裸裸,越来越脆弱。空盒子意味着时代的意识。禅师在提供一个自由空间的同时反观传统佛教文化遭遇工业文明与商业文明所发生的尴尬与慌乱。渴望为伟大的传统佛学思想寻找一条新的出路。
此次跨年度的艺术展是源正禅师同时融合印度佛教哲学,中国佛教经变艺术,法国印象主义的禅宗美学之作。以“和而不同”的当代中国精神向二〇一四中法建交五十周年,中印友好交流年、及二〇一五联合国成立七十周年的一次永恒致敬。
关于 源正禅师
法名印航,字源正。原姓张,一九八二年生于广东
二〇〇〇年起追随本焕长老学佛,之后本焕长老为其剃度出家成为侍者,次年于柏林禅寺受具足。侍奉本老期间同时就读香港大学,攻读佛学研究。二〇〇七年接法于本老座下,为禅宗临济正宗四十五代法嗣。法号:常才。
二〇〇九年起被推荐入读中央党校农业部研究生班学习行政管理,同年发起保护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大学 “京师大学堂”遗址,出任导师.以禅学逻辑推动思维教育。二〇一三年出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RUBY战略基金总顾问,并创办深圳慈善会教科文基金任总设计师,二〇一四年创办中管源正环保技术研究院任总设计师。 并发起全球科学探索协会亚洲区的创办与建设。提出“唤本行动”建设“唤本中心”是在纪念恩师本焕长老的基础上,回应事物本身精神的同时。设计了一系列的“源正土壤改良计划;空气水体治理计划”志在通过文化,科学,艺术教育的方式唤醒人类身心本来健康与环境本有的特质与力量。
禅师重视以中国禅宗修为中身心俱调的方式,推动宗教科学发展,撰写《宗教科学论》。多年来潜心研究佛学经典,并自修艺术史,生物学,电化学,量子力学真空零点能及中医。发起并支助数位科学家建立课题组以针对环境与健康的专项深度研究。个人亲身试验多年。已有多项关于环境治理与生物医药的发明专利正在受理申报当中。所提倡的宗教科学论,为佛学这一具备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开辟了当代的道路。
禅师深入简出,以深度修行与科研为主,常独自行走民间了解众生需求。以禅宗美学及禅宗修为的方式使得其学生遍布各派宗教及各阶层当中。二〇一四年所撰写关于谭盾的武侠音乐美学评论,被行内人士称为是最具时代精神的美学文章。是将禅学,哲学与文学完美融合的尝试。
源正禅师,法名印航,擅于从科学角度实践佛法,并多面向地用禅学逻辑推动传统儒释道思想哲学;无上堂,源于华严经“见一切佛,升无上堂”,以禅意艺术创作、展览追求清净庄严的心性境地。
展览由“当代经变”、“般若心经”和文献资料三部分组成,进入展厅首先看到八面圆形的镜子上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源正禅师讲解说:“镜子是对每个人内心的关照。”当代经变部分是展览的主体,是一个由1024个盒子表面以色块的拼合形成佛陀的虚像。阎立本、吴道子都以壁画的形式以具象的人物来表达“经变”一类的佛教故事绘画,在当代源正禅师创作部分时结合印度佛教哲学,中国佛教古典美术中的国宝“经变”的当代重新解构的方式展现“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并以法国印象主义的美学表现方式来完成。参与者如同儿童涂彩自制乐高玩具一般,将神话做成一次童年生活的还原。
“经变”是传统的佛教艺术表达形式,更多是对佛法境地的具象化描绘;而禅师采用“融入”与“互动”的状态来诠释佛法对于当代人的生活意义,在平和亲切的气氛下让人在无意识中与“佛”对话;而“般若心经”是佛法的心要,简约而意蕴无穷,禅师通过对空性的艺术表现,呼吁社会共同重视佛法中提出的万物皆有佛性,众生悉皆平等,诸法空相即实相的宇宙一体观。
文献部分则记录了源正禅师在创作当代经变的过程。此次展览的策展人无上堂艺廊创始人佘文涛在讲到对展览的认识时说“本次艺术展正是源正禅师与无上堂的一次禅意美学分享行动。”
活动最后,源正禅师将1024个盒子化身成“礼物”敬献给每个观众,在参观感受之后可在盖子背后留下签名由展览单位统一寄送,每个人成就佛像本身,而每个人又都成为佛的一部份。意在完成经中“礼敬诸佛”的愿望。希望都市人在清空内心企及最宝贵的自性。而空盒子代表没有任物质标签的自由。禅师想给参与的每一个人送一份自由的空间。而所代表的“空性”也是佛法最为珍贵的企及。源正禅师说:“就像传统中药店中的柜子,每个盒子后面都会装有一味药,而‘空性’也是调理身心的一味灵药。”策展人林力表示,展出期间也是作品不断变化和生发的过程。据了解,这些空盒子被观众签名领走并被跟踪去向,在明年的展览中重新再回到展厅,而每个人对待盒子的态度都会留下痕迹,再由新的观众签名取走,这样循环往复,作品与观众形成很强的交互性。
都市人的生活已被各种欲望与物质,不安与贪婪,焦虑与恐惧情绪所充满,变的无处可逃。更增强大家逃离,或者通过获取更多的财富来实现逃离城市的想法。这种逃离的心,让大家对自己的“爱”对都市的爱也逐渐流失了。都市里人与人之间,人与自己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赤裸裸,越来越脆弱。空盒子意味着时代的意识。禅师在提供一个自由空间的同时反观传统佛教文化遭遇工业文明与商业文明所发生的尴尬与慌乱。渴望为伟大的传统佛学思想寻找一条新的出路。
此次跨年度的艺术展是源正禅师同时融合印度佛教哲学,中国佛教经变艺术,法国印象主义的禅宗美学之作。以“和而不同”的当代中国精神向二〇一四中法建交五十周年,中印友好交流年、及二〇一五联合国成立七十周年的一次永恒致敬。
关于 源正禅师
法名印航,字源正。原姓张,一九八二年生于广东
二〇〇〇年起追随本焕长老学佛,之后本焕长老为其剃度出家成为侍者,次年于柏林禅寺受具足。侍奉本老期间同时就读香港大学,攻读佛学研究。二〇〇七年接法于本老座下,为禅宗临济正宗四十五代法嗣。法号:常才。
二〇〇九年起被推荐入读中央党校农业部研究生班学习行政管理,同年发起保护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大学 “京师大学堂”遗址,出任导师.以禅学逻辑推动思维教育。二〇一三年出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RUBY战略基金总顾问,并创办深圳慈善会教科文基金任总设计师,二〇一四年创办中管源正环保技术研究院任总设计师。 并发起全球科学探索协会亚洲区的创办与建设。提出“唤本行动”建设“唤本中心”是在纪念恩师本焕长老的基础上,回应事物本身精神的同时。设计了一系列的“源正土壤改良计划;空气水体治理计划”志在通过文化,科学,艺术教育的方式唤醒人类身心本来健康与环境本有的特质与力量。
禅师重视以中国禅宗修为中身心俱调的方式,推动宗教科学发展,撰写《宗教科学论》。多年来潜心研究佛学经典,并自修艺术史,生物学,电化学,量子力学真空零点能及中医。发起并支助数位科学家建立课题组以针对环境与健康的专项深度研究。个人亲身试验多年。已有多项关于环境治理与生物医药的发明专利正在受理申报当中。所提倡的宗教科学论,为佛学这一具备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开辟了当代的道路。
禅师深入简出,以深度修行与科研为主,常独自行走民间了解众生需求。以禅宗美学及禅宗修为的方式使得其学生遍布各派宗教及各阶层当中。二〇一四年所撰写关于谭盾的武侠音乐美学评论,被行内人士称为是最具时代精神的美学文章。是将禅学,哲学与文学完美融合的尝试。
编辑:李保兴
0条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