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摄影收藏的类别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完善,目前国内影像艺术品可粗略地分为早期原版老照片、纪实性摄影艺术和当代影像三大类。2013-2014年间,市场出现有“摄影版画”、“名人签名照”等新的影像收藏类别、还出现有“日本在华影像采集”、“摄影与美术”等热点。目前影像艺术品可细分为:
(一)中国重要摄影家的代表作;
(二)影像上有历史价值和收藏价值的老照片(未知摄影家的原版老照片,中国历史和摄影史著名的影像);
(三)艺术摄影 (fine art photography);
(四)当代影像(用摄影媒介创作的当代艺术品);
(五)摄影技术技法发展史上有价值的照片;
(六)国外摄影名家名作;
(七)底片;
(八)摄影图书(古籍善本,手工书);
(九)手札;
(十)名人签名照
等大类,其中还延伸出
(十一)照相馆
(十二)立体照片
(十三)名片照 (CDV,card de visitor)
(十四)红色影像
(十五)大合影
(十六)彩色摄影
(十七)摄影版画
(十八)戏曲照
等小类。此外,还出现有地域性的摄影收藏,如北京、上海、福州、厦门、三峡流域、西藏、山东、山西、天津等,也出现有各专业领域的摄影收藏,如建筑、海运、园林,以及某位名人或名家的摄影收藏,如毛泽东、刘少奇和陈云的摄影收藏,还有吴印咸、侯波和徐肖冰等摄影名家的收藏。丰富和完善中国影像艺术品收藏体系、构建国际级的影像艺术品交易平台是未来数年中国摄影收藏界面临的挑战。
五、两级市场的分工与合作
专业摄影画廊作为影像艺术品流通的一级市场,始于2003年的北京798百年印象摄影画廊,现开始向二、三线城市蔓延。北京聚集有影易时代(2004)、映艺术中心(2007)、三影堂(2007)、臻影廊(2007)、See+影廊(2008)、时间机器(2010)、吾乐影廊(2013)、时光空间(2013)、中摄协图片制作中心画廊(2014)、中国摄影画廊(中摄协,2014)等影廊,上海有全摄影(2006)、M97(2007年)、比极太来、鲲鲤、C-41等影廊,广州有真实视觉,河南有全视影像,兰州有谷仓,深圳有大乾艺术中心,云南有MINO,成都、武汉、长沙、青岛、淄博等地也开设有影廊,而几乎所有经营当代艺术的大画廊都经营着影像艺术品。
如今,画廊与拍卖两级市场的分工合作逐渐趋于成熟,没有经过一级画廊学术定位和市场规划的影像艺术品,很难直接进入拍卖市场。影像拍卖正在还原其本来的功能,青睐稀缺资源和价格低于价值的藏品。
六、当代影像艺术品的定价体系的建立
一般说来,一张影像艺术品的价格构成初略地包括四个方面:
1、 艺术家自身的价值(价格);
2、 特定作品创意的价值(价格);
3、 艺术品制作的成本;
4、 市场供求关系的增值。
影像艺术品的市场表现,取决于价格与价值的关系。只要价格低于价值的作品,在拍卖市场就会得到认可和关注。对摄影新人来说,作品的价格主要取决于照片的创作成本和创意的价值,没有艺术家的价值和市场供求的增值。而一位功成名就的艺术家的新作品,其价格主要由艺术家的价值,创意的价值和艺术品制作的费用三部分组成。而售罄的作品,则可以加入市场供求关系的增值。有了这样的基本判断,藏家和投资人很容易得出一张影像藏品的价格了。
七、问题与展望
运营最大的中国影像艺术品交易平台的华辰影像负责人李欣女士在谈及当下影像艺术品市场的制约因素时说:“一是前些年爆炒造成当代影像艺术品的价格相对高企,造成投资和投机的资金转投老照片和经典纪实性影像艺术品;二是社会对当代影像艺术的认知度较低;三是当代艺术品的质量,在摄影本体和视觉语言表达的缺失。反之,经典摄影作品也存在当代艺术观念的缺失,这些都影响着影像艺术品市场。”
这两年,有关“原作”(original)与“原版”(vintage)概念逐渐普及,收藏界对“原作”(original)概念的认同度正在逐步提升。但是何为“原作”却没有一个权威的标准定义。中国国家博物馆认为:“(前数码时代)原作应该出自原底。有无艺术家的亲笔签名不是最重要的因素。” 而华辰影像则以“有无作者亲笔签名”来认定是否为“原作”,并不十分在意该作品是否出自原底片制作。
2013年香港苏富比开拍中国当代影像艺术品,2014年“上海艺术影像展”让全球的藏家了解中国当代影像艺术品的同时,也帮助中国藏家理解影像作为艺术品,进一步推动了当代影像艺术品在中国的认知度和收藏。其中代表着市场未来的当代影像艺术充满生机,内容和形式越来越丰富,创意越来越独特,技术完成度越来越完美,还出现向摄影本体回归的趋势。
收藏的本质是对影像文化、艺术和科技的保存和传承。影像艺术作为国家一个重要的文化形态,如何避免西方文化不良的影响,建立起中国影像收藏特有的价值判断,是中国收藏界必须正视的问题。知名摄影文化史学者玛丽·沃纳·玛利亚在其2015版的《摄影文化史》中增加了“聚焦中国”的章节,论述了新时期的中国影像艺术:“在中国,当代影像艺术正在不断繁荣,由官方摄影师所拍摄,或非主流摄影家所创作的那些具有历史意义的影像,在缓慢地进入到公众视野中,随处可见。这似乎彰示了一种可能性,这个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最终能够构建起自己的影像史。”
编辑:陈荷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