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质的维度 冯建宇首次个展亮相作者画廊
0条评论 2015-01-10 17:25:41 来源:99艺术网 作者:李保兴
2015年01月10日16时,鲁迅美术学院教授冯建宇作品展《异质的维度》在北京798艺术区作者画廊开幕。此次展览是艺术家冯建宇从艺以来的首次个展,呈现了他近几年的最新创作成果。
 
描绘身边的生活

冯建宇2002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版画系水彩专业研究生,并留校任教至今,现任综合绘画系教授。对冯建宇而言,长期生活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沈阳的经历,生活的环境变化对他的艺术创作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就像艺术家冯建宇在作品自述中所说:“深厚的重工业历史积淀在这寒冷的北方,深灰的天色凝集着大工业化残留的气息,伴着粗糙乏味的慢节奏生活,裹挟着记忆与现实的生命时空似乎错乱了同样不堪的过往与现实。”这让小编想起了英国20世纪最重要和知名的现代艺术家之一,国宝级艺术家——L.S.洛瑞(L.S.LOWRY, 1887-1976)。一百年前,洛瑞在英格兰北部的曼彻斯特开始了他的艺术生涯,他与这座城市一起见证了工业的突飞猛进,以及随之而来的社会变革。
 
然而,不同的是,冯建宇对颓败有特殊的兴趣。他画出了物的颓败和人的颓败(尽管他常画一些肥胖的身体),空间的颓败和场景的颓败。综合绘画系主任黄亚奇教授表示:“本次展览展现了冯建宇现阶段的思考和表达,也体现了他作为一名艺术家的责任,他的作品与其生存环境有直接关系,包括社会的变迁、城市的消失、工厂的颓败转制等,都有他自己极具当代性的思考和反思。”

用物语表达对工业化进程的反思
 
通过冯建宇作品准确的造型、生动的线条,可以看出他多年学院教育背景下深厚的绘画功力。其画面既是通过快速而凌乱的笔触来展示,也是通过粗犷而有力的色块来铺排,将场景的安静布局打乱,使之倾斜,使之摇摇欲坠,使之破碎,使之衰败,仿佛有强大的不满灌注在画面中,使得画面难以安静。但是,这种不安不是将画面引向某种狂暴,而是将画面引向伤感,一种破败的伤感。冯建宇表示:“这种颓败也不完全是消极的,同时也是一种对工业化进程的反思。”冯建宇让灰白色统治了画面,它将一切鲜艳的色彩抹去了,按他自己的话说:“这像极了沈阳的冬天。”抹去了这种色彩,在某种意义上,就抹去了激情,剩下的只是失去激情的颓败。同时,灰暗的色调也是对记忆的展示,仿佛画中的场景来自久远的历史深处。这一切都显示出画面的时间感。也可以说,画面中的颓败,就是来自一种时间的流逝,因此,这种颓败叠加了伤感。时间性,灰暗色调,颓败的场景,伤感,所有这些,都笼罩在冯建宇的画布上。
 
冯建宇的作品都是有关物的传记,是带有伤感意味的传记。物如此地痛苦,那些扭曲的,变形的,甚至是块状的痛苦。冯建宇把每个物都画出了自己的身体。画出了它们的生命。我们看到了物的此刻,但是,也看到了物的过去,同时,我们也看到了物的未来。物在画面上既展示了自己的瞬间,也展示了自己的时间和生命历程。物展示了自己的外在面貌,也展示了自己的内在情感。
 
对生活的真诚

冯建宇表示:“不求面面俱到,只做惊鸿一瞥,当真实的矛盾存在以各种繁复景象的形式出现在面前,触动我的是那一幕幕好似刚刚发生的记忆现场,而记忆只有印象的片段,我只好,也只能以一种近乎宣泄的方式来试图证明面对匆匆流逝的岁月,我还有一点勇敢。这勇敢来源于绘画过程中的兴奋与愉悦,来自于记忆深处对生活的真诚。”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2015年2月8日,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作品也将在未来的30天中在作者画廊完成一场关于“物”与“时间”、“空间”的对话。
 
冯建宇:1985年考入鲁迅美术学院,1990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版画系。1999年考入鲁迅美术学院版画系研究生(水彩专业),2002年毕业并留校任教至今,现任综合绘画系教授。辽宁省水彩艺委会副秘书长,辽宁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编辑:李保兴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