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仨——张方白、吴震寰、罗明君”艺术展在798圣之空间开幕
0条评论
2015-01-10 20:57:04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2015年1月10日下午,由著名策展人策展的“仨——张方白、吴震寰、罗明君”艺术展在798圣之空间拉开帷幕。此次展览由湖南美术出版社主办,798圣之空间艺术中心承办。
当问起策划这个展览的机缘时,作为策展人的彭峰介绍到,他选择这三位艺术家主要考虑到他们都是具有非常明显的中国元素,但每位的方式有不同。比如艺术家罗明君在瑞士生活了几十年,目前也是活跃在欧洲当代艺术界的中国女艺术家,她的作品以西方的方式阐释了中国的散澹美学,没有中心,任意漫延,无意识之中让欧洲大陆弥漫着中国美学。
艺术家吴震寰生活在国内,力图在羸弱的文人趣味中注入野蛮生长,以此来抗衡强劲的西方美学和庸俗之风。而艺术家张方白是一半的时间生活在国外,一半的时间生活在国内,他游走于中国宋庄与瑞典乌斯特贝里,期望在东西美学的交汇中走出一条新路。这三位艺术家以三种不同的方式,探讨中国美学的当代化和中国艺术的国际化。他们在阐述中国美学的这个小生境中做到了和而不同,同时,在一个空间中展览一定会出现碰撞的火花。
据了解,参展艺术家张方白对于这次展览的重视度非常高,在采访中他表示,本次展览的作品都是他的新作,他特别希望本次展览能够为自己接下来创作中的探索,提供更深刻的思考,在艺术创作上,他进行了这么多年的创作探索,虽然在个人艺术语言上已经成立,但现在更加注重的是个人的系统研究。
在本次展览中,艺术家吴震寰展出了以油画、丙烯为材料进行创作的作品,虽然没有展出他的水墨系列作品,但是从这些作品的呈现效果中任然可以看出山水的气韵在其中。吴震寰表示,我们具有自己的中国传统,西方也有他们所谓的传统,处于现在多元文化的发展下,我们仅仅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不够的,我们现在最为重要的是在多元文化下相互学习,相互融合。
关于制定展览主题“仨”的展览定义,彭峰有着他自己的诠释。彭峰表示,“汉字有它的性格。一人独,二人仁,三人呢?孔夫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人就是同道之人,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如果三人,再讲义气,就成了哥仨。仨不仅指数字三,也不仅指三个人,而是指一种特别的人际关系,特别是理想的小生境(microhabitat)中的人际关系。”
“进入后历史阶段(post-historical stage)的当代艺术不再有趋之若鹜的潮流,不再有众人跟随的方向,但这并不表明当代艺术没有动力。当代艺术不再有群众性的运动。当代艺术不是大众艺术,也不是群体事件,当然也不是个人主义。对个人主义的推崇,已经被现代艺术埋葬了;对群体事件的迷恋,已经被前卫艺术埋葬了;对大众趣味的挪用,已经被波普艺术埋葬了……艺术界还剩下什么可能呢?也许我们需要小生境,一种介于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之间的状态。当代艺术领域,不会是集体主义的盲动,也不会是个人主义的单干,而是不断聚散的小生境,既能保持艺术的多样性,又能保持艺术的力量感。”
据悉,此次展将展至2015年1月20日。
当问起策划这个展览的机缘时,作为策展人的彭峰介绍到,他选择这三位艺术家主要考虑到他们都是具有非常明显的中国元素,但每位的方式有不同。比如艺术家罗明君在瑞士生活了几十年,目前也是活跃在欧洲当代艺术界的中国女艺术家,她的作品以西方的方式阐释了中国的散澹美学,没有中心,任意漫延,无意识之中让欧洲大陆弥漫着中国美学。
艺术家吴震寰生活在国内,力图在羸弱的文人趣味中注入野蛮生长,以此来抗衡强劲的西方美学和庸俗之风。而艺术家张方白是一半的时间生活在国外,一半的时间生活在国内,他游走于中国宋庄与瑞典乌斯特贝里,期望在东西美学的交汇中走出一条新路。这三位艺术家以三种不同的方式,探讨中国美学的当代化和中国艺术的国际化。他们在阐述中国美学的这个小生境中做到了和而不同,同时,在一个空间中展览一定会出现碰撞的火花。
据了解,参展艺术家张方白对于这次展览的重视度非常高,在采访中他表示,本次展览的作品都是他的新作,他特别希望本次展览能够为自己接下来创作中的探索,提供更深刻的思考,在艺术创作上,他进行了这么多年的创作探索,虽然在个人艺术语言上已经成立,但现在更加注重的是个人的系统研究。
在本次展览中,艺术家吴震寰展出了以油画、丙烯为材料进行创作的作品,虽然没有展出他的水墨系列作品,但是从这些作品的呈现效果中任然可以看出山水的气韵在其中。吴震寰表示,我们具有自己的中国传统,西方也有他们所谓的传统,处于现在多元文化的发展下,我们仅仅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不够的,我们现在最为重要的是在多元文化下相互学习,相互融合。
关于制定展览主题“仨”的展览定义,彭峰有着他自己的诠释。彭峰表示,“汉字有它的性格。一人独,二人仁,三人呢?孔夫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人就是同道之人,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如果三人,再讲义气,就成了哥仨。仨不仅指数字三,也不仅指三个人,而是指一种特别的人际关系,特别是理想的小生境(microhabitat)中的人际关系。”
“进入后历史阶段(post-historical stage)的当代艺术不再有趋之若鹜的潮流,不再有众人跟随的方向,但这并不表明当代艺术没有动力。当代艺术不再有群众性的运动。当代艺术不是大众艺术,也不是群体事件,当然也不是个人主义。对个人主义的推崇,已经被现代艺术埋葬了;对群体事件的迷恋,已经被前卫艺术埋葬了;对大众趣味的挪用,已经被波普艺术埋葬了……艺术界还剩下什么可能呢?也许我们需要小生境,一种介于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之间的状态。当代艺术领域,不会是集体主义的盲动,也不会是个人主义的单干,而是不断聚散的小生境,既能保持艺术的多样性,又能保持艺术的力量感。”
据悉,此次展将展至2015年1月20日。
编辑:李杨雷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