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金融化:想说爱你不容易
0条评论 2015-01-20 09:17:04 来源:《理财周刊》 作者:徐卓航
\

这年头,什么东西跟金融搭上边了,就给人一种不但“高大上”而且钱很多的感觉,艺术品也不例外。然而在过去的2014年,高歌猛进的艺术品市场却不得不放慢了脚步,“艺术品金融”的格局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与风险。

试问,有多少进入艺术品市场的资本能以收藏为目的?又有多少收藏者在这艺术品金融化的浪潮中,是没有带着几分逐利心理的呢?

金融化确是趋势

根据国际文化市场的经验,当人均GDP在1000美元以下,居民消费主要以物质消费为主;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居民消费进入物质消费和文化消费并重的时期,艺术品市场会进入快速发展期;而当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居民消费结构会转向文化消费为主。国家统计局在2003年公布的中国人均GDP为1090美元,在2008年就超过了3100美元。此外,政府提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又在2011年首次确立“将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2013年12月,更已成立规模200亿元的“国家艺术基金”,并在2014年5月1日颁布试行章程。

可见,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飞速发展,我国老百姓已从简单的物质需求,趋向于更高层次的文化、艺术和收藏等需求,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再加上国家推出的多项政策,大力扶持文化创意产业,故而与金融结合、并将艺术品金融化也一定是颇具前景及“钱景”的。

事实上,在诸多文化产业中,艺术品产业的创作积淀、产业链和交易是最为丰厚、简单和灵活的。而艺术金融,指的则是将艺术品转化为金融工具,例如:艺术品产权交易、艺术基金和艺术银行与信托等,将艺术品变成一种投资品。艺术金融化后,无论投资者的投资份额多与少,都大幅降低了艺术的参与门槛,令艺术品走向平民化和大众化。

6万亿元的市场需求

近年来,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迅猛、交易额猛增,更加快了艺术品金融化的脚步。2011年中国艺术品市场交易总额达到2108亿元,其中艺术品拍卖市场的交易额为975亿元;2013年中国艺术品的交易额稳居全球第二位,占全球艺术品市场份额的24%(2013年全球艺术品成交总额为474亿欧元)。在此形势下,艺术金融也以强劲之势迅猛发展,2011年,不包括艺术品信托、艺术品融资、艺术品证券化,仅艺术基金一项就达到了50多亿元的发行规模。

在海外,艺术品金融化也拥有悠久的历史,包括荷兰银行、花旗银行和瑞士信贷等金融机构,都有一套完整的艺术银行服务体系。这是由于海外投资艺术品非常普遍,被认为是可以对抗风险、升值可观,因而与股票及房地产投资并列为企业和家庭的三大投资之一,一般占企业和家庭总资产的5%至25%。

有业内人士分析计算,如果以保守的5%作为对艺术品的潜在的需求进行估计,按中国130万亿元的财富计算,中国艺术品市场潜在的需求就是6万多亿元。

艺术品金融化不容易

然而,国内的艺术品金融化起步之路,却走得十分“不容易”。

艺术品金融交易打响的第一枪在2006年前后。首个尝试的案例是民生银行于2007年6月18日推出的非凡理财系列,其中,被高调宣传的“艺术品投资计划”1号可谓是最早的艺术品基金项目。这款打着“投资起限50万,投资期限2年,预期年收益率最高达到18%”大旗的基金产品所引发的社会效应在当时不可谓不大,毕竟,作为国内第一支银行系艺术品基金,18%的收益率已经远超当时投资热门项目——股票、房地产的市场收益。但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这种打着超高收益率的金融项目也随着艺术品交易市场的萧条而陷入消沉。

除开艺术品基金项目,在国内艺术品实现金融化进程的诸多尝试中,文物艺术品的产权化交易(文交所)也是一个无论如何都绕不过去的话题。

报告显示,2009年,国内第一家文化产权交易所即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正式揭牌,成为了国内首家成立的“文交所”的同时,也掀起了一波艺术品产权化交易的高潮。在随后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全国范围内已经累计成立了数十家以艺术品经营为主导的“文交所”。然而,“文交所”的盛世一如艺术品基金一般仅仅维持了几年时间,而后就因为各种不规范经营而受到业界的一致批判,最终,国务院在2011年下发了《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简称38号文),对“文交所”交易行为当中所存在的诸多漏洞和不规范行为进行了制止,并责令全国“文交所”进行限期整改。在限令出台之后,国内“文交所”在近几年的发展只能用“存在并存在着”来形容,再不复当年之勇。

艺术与金融的风险

2014年12月,一则关于中信信托推出的“中信墨韵1号艺术品投资基金集合资金信托计划”逾期支付3个月的新闻,让艺术品信托的兑付危机再次给艺术品金融化的风险问题带来了考验。

该信托计划成立公告以及产品介绍书显示,信托计划共募集资金3100万元,所募集的资金主要由中信信托根据投资顾问的投资建议进行近现代和当代中国书画作品类艺术品交易,拟投资近现代美术大师的作品,诸如张大千、齐白石、徐悲鸿、何香凝的作品,闲置资金则用于银行存款、货币市场基金投资等。中国工商银行是该信托项目的承销方,亦是信托资金的托管行。

该信托计划开始日期为2011年8月12日,期限为36个月,也就是说该信托计划应该在今年8月12日到期兑付,但事实却是一直到现在为止投资者都还未获得属于他们的本金和收益分配——而这只是即将迎来集中兑付的艺术品信托中的一例。不仅如此,在艺术品的一、二级市场,画廊经营混乱、贷款坏账;拍卖行参差不齐、流拍频现;整个市场鱼龙混杂、真伪难辨等也都是艺术品市场多年来的“顽疾”。应该说,艺术市场的风险与金融化的风险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双重困难”,是这几年艺术品金融化面临的最大难题。业内人士分析,国内艺术品金融化仍处于起步阶段,相关人才也十分匮乏,在监管尚未完善、市场过度炒作的环境下,控制风险是走稳、走好的核心所在。

编辑:陈荷梅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