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29日,第九届AAC艺术中国(2014)新闻发布会在故宫举行。主办方介绍,AAC艺术中国以“进化”和“变革”为关键词,在组织结构、评选机制、奖项设置等多方面再次进行深度调整。十三项大奖缩减为三项,百位专家评审团组成AAC艺术中国顾问委员会,设立了AAC艺术中国基金会,建立了理事会制度。
2009年,AAC艺术中国从行业评选转身为学术评选,如今的调整则代表着再次进化,从评选机制和奖项设置都更加强调对当代艺术的“态度”,以更加独立的艺术主张和价值观推动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
除了评选机制的变化,在2014年月度观察报告的基础上,从2015年开始,AAC艺术中国将与北京大学合作,以月旦评的方式对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当下进行更加精准的梳理,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学术成果,将成为记录中国当代艺术的重要文献。经过9年的进化与变革,AAC艺术中国本身将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史的见证者。
奖项进化 十三项大奖缩减为三项
为了能够看到更为清晰和完整的当代艺术面貌,AAC艺术中国将原有十三项大奖进化为三项大奖:年度艺术家大奖、年度青年艺术家大奖和年度出版物大奖。每个奖项5个提名。
随着当代艺术的不断发展,各艺术门类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尤其是跨媒介当代艺术作品的运用越来越广泛,从而在评选中取消了原有的艺术门类分类方式。三项大奖的设置依然秉承学术性为原则,涉及当代艺术实践与理论研究的两个方向。
在艺术实践层面,AAC艺术中国期望能够将当下整个中国社会形态中最有建设意义和最具突破性的当代艺术作品评选出来,但同时由于迅速发展的时代和青年艺术家在艺术中的突破性,艺术实践层面的奖项划分为年度艺术家与青年艺术家两项大奖。年度艺术家指向的是在本年度的最新创作中能够呈现整个中国当代艺术的面貌和思考,对当代艺术具有较明显的推动力;年度青年艺术家所代表的则是其艺术上的突破性,从其艺术创作中呈现未来的可能性。在理论研究层面更大的意义在于对于学术理论研究的评选,以出版物为载体,联合国际知名出版机构,以学术的角度梳理中国当代艺术代表人物群像,呈现中国当代艺术的清晰面貌。同时,每年联合海内外合作伙伴,依托美术馆、博览会和艺术媒体等一流的国际艺术平台,在全球不同的城市和国家,针对AAC提名和获奖艺术家进行的持续性的主题展览推广和媒体传播。
百位评审阵容 设立顾问委员会
学术性是AAC艺术中国一直以来就高度秉持的原则,不断优化评选机制,努力建立更加严谨、完善和权威的评选规则。在对国内外艺术大奖的评选机制进行大量调研之后,本届AAC艺术中国将在评审委员会与评选机制上进行调整:扩大评为阵容,从原有26位终评评委的基础上继续邀请国内外文化艺术领域的权威评论家、策展人、专家学者参与,着重邀请长期参与并关注海外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批评家、策展人,最终由百位专家评审团组成AAC艺术中国顾问委员会。
AAC艺术中国每年的评选将在顾问委员会中邀请九至十一位专家组成本年度评审委员会,评审委员会根据AAC艺术中国2014年月度观察报告基础上补充提名并进行评选,最终完成三项大奖各30名入围名单,5名提名奖与唯一获奖人。
三项大奖的最终获奖者所印证的是AAC艺术中国评选本身的态度。这也正是一个有影响力的评选奖项所应有的态度,而这样的态度将会跟随每年的视角和观察有所不同,但这种观察是跟随着当代艺术的脚步不断推进的。
平台提升 继续记录当代艺术发展
AAC艺术中国见证了八年的当代艺术的进程,同时也见证了当代艺术的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机构开始参与到艺术行业,共同推动当代艺术发展,而作为AAC艺术中国这样一个平台则是值得分享的。
本届AAC艺术中国开始设立AAC艺术中国基金会,建立理事会制度,邀请包括民生、泰康、 法国 DSL基金会等全球范围内专业、支持与关注中国当代艺术并具有影响力的角色共同参与。理事会是AAC艺术中国的决策机构和最高权力组织。理事会将会在未来负责AAC艺术中国的总体发展战略,并组织实施年度规划,并参与评审位会员成员及评审轮值主席的选择。
AAC艺术中国的系列改革举措,将使得AAC艺术中国的评选具有更广阔的视野,对于当代艺术的记录变得更加有效。同时,AAC艺术中国以月度观察报告记录艺术的生发,以年度论坛的形式总结学术思考,以展览的方式呈现当代艺术的突破等方式将持续推进并加强。
编辑: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