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彩风流—当代写意人物邀请展》暨天大美术馆、沧州云华美术馆北京开馆展成功举办
0条评论
2015-02-04 16:37:20 来源:99艺术网 作者:李罡
2015年2月4日,由天大美术馆、沧州云华美术馆主办,沧州美术馆、北京丰华臻传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珏澜文化、路宽画廊、正观美术馆等单位协办的《墨彩风流—当代写意人物邀请展》暨天大美术馆、沧州云华美术馆北京开馆展,在北京西城区一得阁大厦四层隆重开幕。
我们要做出应有的担当
作为天大美术馆、沧州云华美术馆北京馆的开馆展,展览由知名美术史论家郎绍君担任学术主持,石磊、林玉祝作为策展人。作为本次活动的策展人,天大美术馆馆长林玉祝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此次当代写意人物画的展览我们筹备了很长的时间,我们希望在现在的这种艺术品的调整期做出我们应有的担当,也表达了我们的一种期望。”
主办方将当代写意人物画定为首展的主题,特此邀请当代具有代表性的知名艺术家参展。王明明、史国良、范扬、周京新、袁武、田黎明、刘进安、李孝萱、张江舟、梁占岩、刘庆和、武艺作为此次展览的参展艺术家,每位艺术家在当代写意人物画领域中可谓独树一帜。对此,天大美术馆馆长林玉祝先生表示:“此次展览艺术家的名单我们是经过反复筛选的,最终确定下这十二位老师参展,这十二位老师都是学术性很强,在各自的创作上都有不同的面貌和引领。”据了解,主办方此举的目的亦旨在通过典型案例,检视写意人物画于当今的发展现状,以供爱好者与收藏者观览与研究。
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画廊和美术馆在当今的艺术环境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艺术家也视画廊和艺术馆为自己发展道路过程中的有利条件。但是,北京画院院长、著名画家王明明先生的一席话则让我们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意味:“每成立一个美术馆、每成立一个画廊,对我们画家来说就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你把什么样的作品进入画廊、美术馆,让人们评价,让历史评价,是特别重要的。如果画家在一生中不间断地去制造粗制滥造的作品,我想今后的市场会把你抛弃,今后的历史也会把你抛弃。所以我们要认认真真的对待每一张画,这是艺术家的责任。”
用自己个性化的方式解读当代文化
人物、山水、花鸟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三大科类,三者通过发展、交融、演变共同组成并丰富了中国传统绘画的面貌,而人物画在三类题材中于中国绘画史中最早出现,是中国绘画艺术独立并逐渐走向成熟的标志,有着广泛的内容题材及丰富的表现风格。从20世纪至今,在时代的巨变及东西方文化的吸取与融合中,中国传统绘画取得了诸多成就,而人物画在其中取得的进展和收获可谓最为突出。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著名画家张江舟先生对此表示:“今天展览作品都是人物画,中国的水墨人物画这些年发展应该说遇到了瓶颈,尤其是写实性水墨人物画的发展,作为水墨人物画家,大家都在思考,希望有所突破,即如何把传统的东西作为当代人抒发当代情感的方式,这可能是每个水墨人物画家面对的一个新的重大课题。今天展览的这批作品是当代最具代表性的一批水墨人物作品,每个人都有自己非常个性化的追求,都懂得如何用自己个性化的方式解读当代文化,中国水墨人物画的希望也在于此。”
创造了中国画墨彩风流的新局面
在中国人物画的发展中,写意、工笔、工兼写三类风格主要构成了中国人物画的面貌,而在新时期,写意人物画无疑又是最具开拓性的。正如本次展览的学术主持郎绍君所言,在开放环境中成长的新一代画家,大多毕业于美术院校,学习过中西画法,历经“85现代主义运动”和回归传统两大潮流的洗礼,成为当代中国画坛的砥柱中流。他们不同程度继承了中国画传统,但不拘泥于程式化的既定模式;他们大胆追求个性化表现,勇于探索新风,但与极端个人化、观念化的当代艺术保持着距离。在传统与现代、世界性与本土性的两难选择中,他们承担着连接、调和与融会的重任。在探索新的主题、风格以及结构、形象、笔墨,色彩的过程中,承前启后,创造了中国画墨彩风流的新局面。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3月3日。
我们要做出应有的担当
作为天大美术馆、沧州云华美术馆北京馆的开馆展,展览由知名美术史论家郎绍君担任学术主持,石磊、林玉祝作为策展人。作为本次活动的策展人,天大美术馆馆长林玉祝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此次当代写意人物画的展览我们筹备了很长的时间,我们希望在现在的这种艺术品的调整期做出我们应有的担当,也表达了我们的一种期望。”
主办方将当代写意人物画定为首展的主题,特此邀请当代具有代表性的知名艺术家参展。王明明、史国良、范扬、周京新、袁武、田黎明、刘进安、李孝萱、张江舟、梁占岩、刘庆和、武艺作为此次展览的参展艺术家,每位艺术家在当代写意人物画领域中可谓独树一帜。对此,天大美术馆馆长林玉祝先生表示:“此次展览艺术家的名单我们是经过反复筛选的,最终确定下这十二位老师参展,这十二位老师都是学术性很强,在各自的创作上都有不同的面貌和引领。”据了解,主办方此举的目的亦旨在通过典型案例,检视写意人物画于当今的发展现状,以供爱好者与收藏者观览与研究。
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画廊和美术馆在当今的艺术环境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艺术家也视画廊和艺术馆为自己发展道路过程中的有利条件。但是,北京画院院长、著名画家王明明先生的一席话则让我们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意味:“每成立一个美术馆、每成立一个画廊,对我们画家来说就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你把什么样的作品进入画廊、美术馆,让人们评价,让历史评价,是特别重要的。如果画家在一生中不间断地去制造粗制滥造的作品,我想今后的市场会把你抛弃,今后的历史也会把你抛弃。所以我们要认认真真的对待每一张画,这是艺术家的责任。”
用自己个性化的方式解读当代文化
人物、山水、花鸟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三大科类,三者通过发展、交融、演变共同组成并丰富了中国传统绘画的面貌,而人物画在三类题材中于中国绘画史中最早出现,是中国绘画艺术独立并逐渐走向成熟的标志,有着广泛的内容题材及丰富的表现风格。从20世纪至今,在时代的巨变及东西方文化的吸取与融合中,中国传统绘画取得了诸多成就,而人物画在其中取得的进展和收获可谓最为突出。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著名画家张江舟先生对此表示:“今天展览作品都是人物画,中国的水墨人物画这些年发展应该说遇到了瓶颈,尤其是写实性水墨人物画的发展,作为水墨人物画家,大家都在思考,希望有所突破,即如何把传统的东西作为当代人抒发当代情感的方式,这可能是每个水墨人物画家面对的一个新的重大课题。今天展览的这批作品是当代最具代表性的一批水墨人物作品,每个人都有自己非常个性化的追求,都懂得如何用自己个性化的方式解读当代文化,中国水墨人物画的希望也在于此。”
创造了中国画墨彩风流的新局面
在中国人物画的发展中,写意、工笔、工兼写三类风格主要构成了中国人物画的面貌,而在新时期,写意人物画无疑又是最具开拓性的。正如本次展览的学术主持郎绍君所言,在开放环境中成长的新一代画家,大多毕业于美术院校,学习过中西画法,历经“85现代主义运动”和回归传统两大潮流的洗礼,成为当代中国画坛的砥柱中流。他们不同程度继承了中国画传统,但不拘泥于程式化的既定模式;他们大胆追求个性化表现,勇于探索新风,但与极端个人化、观念化的当代艺术保持着距离。在传统与现代、世界性与本土性的两难选择中,他们承担着连接、调和与融会的重任。在探索新的主题、风格以及结构、形象、笔墨,色彩的过程中,承前启后,创造了中国画墨彩风流的新局面。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3月3日。
编辑:李罡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