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力推动建立健康的美术生态——文化部邀请专家研讨2014年度美术发展形势
0条评论 2015-02-08 13:57:14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严长元 朱永安
\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
如何正确看待2014年度艺术发展的形势,如何提高政府文化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真正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作为文化部系列艺术发展形势分析会的第7场,1月29日,由文化部艺术司组织举办的2014年度美术发展形势分析会在京召开,文化部艺术司司长诸迪,江苏省文化厅副厅长高云,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总政宣传部艺术局副局长李翔,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中国画学会会长郭怡孮,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所长郑工、牛克诚,中国女画家协会会长孔紫,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殷双喜、赵力,《美术观察》杂志主编李一,《美术》杂志执行主编尚辉等领导和专家与会。大家结合各自工作重点,就2014年度我国美术重要事件、发展状态,特别是当前美术生态中的突出问题畅所欲言,进行了深入讨论。
 
冷静看待热闹繁荣
 
“2014年是美术的丰收年。”范迪安说,以第12届全国美展的组织、评选、展示为代表,美术创作追求时代的理想,艺术表达努力做到精湛、追求“高度”的意识大大提升;在重大学术问题上的共识提高了,美术界的学风正在转变;公立美术馆展览更丰富、主题性更强,尤其是公共教育服务方式的活跃,使得美术馆成为观众了解美术的首要去处,观众人数持续增长;民营美术馆、画廊的生态比以往健康,先锋艺术不再一味西化、开始接地气,民间的自觉性在增强。“更重要的是,随着我国政治生态的改变,尤其是文艺工作座谈会的召开,整个社会形成了一个对文艺更加关注、更加期待的新热潮。”他表示。
 
“博物馆(美术馆)逐渐表现出在文化外交方面的特殊地位。”陈履生以中法建交50周年、APEC会议等重要国际活动中美术展览的数量和规模为例总结,其中,国博创下与法国5家国立博物馆合作的先例。“美术理论研究逐渐回归本土,民族自信在增强。”殷双喜认为,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向西方学习,所有理论话语体系均通过大量的翻译进行传播的状况有望改善。
 
“热、闹、难、怕”,作为多年分管地方美术工作的文化管理者,高云将2014年度我国美术发展形势概括为这四个关键字。“热”,是指市场热、展览热、写生创作热,整体活跃,热度很高;“闹”,是指活动多、炒作多,处处有画家的作品,不是“你方唱罢我登台”,而是“你方唱起我就来”;“难”,则是抓主题创作、纯粹的公益性创作比较难,在外界影响下,画家安静创作比较难;“怕”,是指在新形势下,不少画家既怕不深入挖掘、作品立不住,又怕不迎合市场被社会冷落,因此心态失衡。
 
尚辉认为,无论是连续举办3年的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让更多市民走进美术馆,还是第12届全国美展中那些注重表现今天日常生活的作品,更容易让观众产生认同感,美术在这一年里收获了更加广泛的社会影响。2014年,美术离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近。
 
推动形成有效的美术评价体系
 
“要走进历史的圆厅,不要争现实的圆厅。”吴为山举例,不少书画家热衷于在该馆圆厅办展,表达了要追求学术深度而不是外在形式的观点。他介绍,中国美术馆2015年起将推出“典藏活化”“弘扬中国精神”“国际交流巡礼”等系列展览,通过对典藏品以不同主题的组合、展示,强化学术主张和导向意识,真正起到国家馆的引领作用。“与其找名家的平庸之作,不如通过作品发现人才,进而塑造名家。”他说,要敢于发现中青年有实力的艺术人才,展览也不一定都追求规模宏大。
 
郭怡孮以中国画的发展现状为例,说当前艺术家和学术界普遍缺少自知和自信,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今天,“我们该怎样审视中国画”却成为一个莫衷一是的话题。有人认为当前的创作缺学养、缺骨气、缺文化、缺韵味,但总体上是业界缺少自知,不知道中国画好在哪、该走什么路、发展的方向是什么。他建议组织力量,形成美术发展的智库团队,形成研究合力,在严肃的学术问题上有所突破。
 
郑工建议,更加重视美术的史论研究,特别是要让理论研究能够为创作提供支撑,同时中国理论研究者应该加强自身理论体系建构的意识。美术批评不仅要有批判意识,在新的形势下也要加强建设性的思考。李一也认为,虽然美术事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但是在创作标准、生产标准、展览标准、对外传播的标准等方面还处于分散的状态,没有形成共识,评价标准的共识和评价体系的建立是当前较为迫切的问题。陈履生认为,应该建立博物馆、美术馆为核心的美术评价体系,明确美术馆的学术地位,对艺术作品的评价要借鉴国际上的惯例,而非仅仅依靠评奖性质的展览活动,以是否获奖为标准。一些在联合国机构、卢浮宫商业展厅等地举办的展览,与在博物馆办展完全不是一个概念,根本不值得夸耀和大肆宣传,这些现象究其原因也是整个社会环境没有明确评价标准。
 
整体规划,形成合力
 
针对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谈到的当前我国美术创作整体上表现为“有高原,无高峰”的现象,杨晓阳认为,这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状况密切相关。在他看来,艺术的功能应该有三个方面,一是反映现实,二是审美,三是实现创造。由于客观的原因,中国的艺术设定的目标始终不高,从反映现实到艺术审美经历近几十年的发展,还没有真正发挥实现创造的功能。而这种局限与我们当前的观念、艺术教育等都有关系。他建议政府文化部门要进行美术发展的战略研究,形成顶层设计,避免中国美术在低层次的长期徘徊。
 
范迪安认为,一个艺术产品从创作到最后进入社会产生影响,特别是文化性的、精神性的影响,需要各个环节各司其职,形成一致的目标,这样才能够促成整个创作生态不断完善。“不应该仅仅把任务压力推给艺术创作者。推出精品力作不仅需要在创作上能够投以新意,还需要方方面面给予组织保障、评论分析以及社会推广等,目前这些方面欠缺战略性的安排,尚未形成合力。”他说。
 
就像全国各地蓬勃发展的“广场舞”一样,近些年来群众性、群体性美术活动也非常频繁,全民办艺术机构的现象十分普遍。公众参与度高,既加剧了美术发展的乱相,也带来了新的管理问题。此外,专业美术机构重叠、职能重复的现象所引发的系列问题也在考量着政府部门管理的有效性。“2014年中国美术发展最突出的一个方面,就是借助于国家反腐的巨大力量,让美术的发展向理性回归。”陈履生说,2015年期待形成合力,而非相互抵消。
 
殷双喜则建议充分利用在海外的中国文化艺术中心和使领馆等机构,让博物馆的经典藏品不断走出去交流展示,即便不能进入博物馆展出,也可以通过整合安排,借助在一些重要机构的展示,潜移默化地形成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同时也能规避某些个人作品随意展出的乱象。他建议在对外交流展览方面,政府部门要统筹各方力量,做出长远的战略安排。
 
尚辉建议还可以通过国家艺术基金等渠道以及课题招标等形式,邀请致力于中国美术研究的国外学者来华做驻留研究,更加深入长远地提升中国美术的影响力。李翔表示,当前艺术家们创作了大量的主流美术作品,但能够纳入美术馆收藏序列的还很少,他建议国家通过调整相关税收政策和加大奖金投入,使之能够成为国家收藏,同时也能引导更多年轻艺术家的创作。
 
关注美术发展中的“边缘”
 
据不完全统计, 2014年,在各个美术馆举办的青年艺术展有50多个,多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以及重庆、成都等城市。全国有300多个年轻艺术家参与了国外基金机构等组织的海外驻留计划,一些青年艺术展览项目还形成了品牌。赵力谈到青年艺术家创作生态时认为,当前青年艺术家的创作注重实验性、多媒体、面貌多样以及个性表达等方面,同时也暴露出过于流行化、模式化、市场化的问题。随着经济发展,中国艺术的消费需求开始显现,青年艺术家首当其冲。由于“松散、碎片化,缺乏整体的组织;切入口小,没有形成整合的平台;没有一个整体的形象”。自由发展还是要有所引导,赵力认为,青年艺术的这样一个状态也需要引起政府文化管理部门的关注。他预测,与互联网结合,搭建线上线下的立体性网络会成为2015年青年艺术发展的趋势。
 
殷双喜则提示,青年人自大学毕业以后,有一个创业的空窗期。如果没有就业,而是选择在大城市的周围像北京的黑桥,聚集下来,由于这个阶段是艺术家成长最关键的,因此,对于处于边缘状态的未来艺术家应该予以关注。而中国的民间批评界其实非常活跃,比如批评家们自发行动,批评家年会自筹资金办了8届,在这方面政府应该去了解调研,发挥他们正能量的作用。
 
孔紫从女性美术发展进行了发言,她介绍,当前女画家创作热情非常高,各地的女画家,包括一些组织起来的小团体,都在积极办展览,提高影响,应该发挥好学术组织对她们的支持和引导作用。
 
与会专家还就美术馆藏品质量的分级、艺术家创作收益税收制度的完善、保护艺术创作的知识产权、抵制恶性炒作、扶持青年策展人等话题进行了讨论。

编辑:李保兴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