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作中,技法只是打功底的一部分,一个艺术家必须有自己的思想,作者的艺术、文学、人品修养都会在画中得到体现。
我出生于江西,父亲收藏了不少字画。我自小在这样的环境中生长,多多少少受到了艺术上的熏陶,年纪稍大便对书画有强烈的喜爱。加上早年我又师从“珠山八友”的刘雨岑先生学习花鸟草虫,深得先生言传身教,自然决定我一辈子从艺的方向。在创作方面,刘雨岑先生的简练、精巧、老到、格调高雅为我所追崇。
字画是纸上的艺术,但与陶瓷自古就有亲密的关系。随着景德镇千年的陶瓷工艺传统在建国后步入科学发展和规划的时代,字画笔墨线条和大自然花鸟鱼虫的世界里熏陶沐浴的我也迈进了新的艺术阶段。1958年,我考入刚成立的陶瓷学院美术系,师从多名陶瓷美术家余翰青、熊晓峰、张志汤、胡献雅等。
1961年毕业后,我进入艺术瓷厂美研室,1981年起调入景德镇学院(原陶瓷职大)美术系,教授陶瓷彩绘(釉上粉彩、新彩和釉下青花)以及国画,直到退休。在我教授过的学生中,已有数十人已被评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些学生可以算得上是我这一辈子最为满意的“作品”了。
艺术创作在我看来更像是一场修行。在创作中,技法只是打功底的一部分,一个艺术家必须有自己的思想,作者的艺术、文学、人品修养都会在画中得到体现。如果创作不能触动自己内心的灵魂,一味模仿更无法引起他人的共鸣。就像我最喜欢的作品《杞菊延年》就可以体现我的这些观点。杞是枸杞,菊是菊花,唐陆龟蒙《杞菊赋》序:“前后皆树杞菊。”人们认为枸杞和菊花都与延年益寿相关,所以这是一个喜闻乐见的题材,吴昌硕也在宣纸上画过这个题材。我格外喜爱海派艺术家,尤为喜欢吴昌硕,所以这幅粉彩陶瓷精品可以说是向缶翁的致敬之作。在作品中,主画面用斜角构图,印章、题款反向交叉,形成呼应,设色清新淡雅,以干净俊爽的画面传达了清秋的气息,也昭示了大自然神采奕奕的创造力。
在我眼里,书画固然伟大,景德镇的瓷器也无可替代。景德镇的优势在创作,比如传统陶瓷青花、粉彩、古彩、斗彩、综合彩,如今景德镇的创作在全国范围内还是独树一帜,而景德镇艺人对传统技术把握到位、信手拈来。随着藏家文化知识日益丰富,将引领景德镇回归传统优势,文人画家借助现代材料,能把宋元明清的官窑品质如精美的胎质、釉水和彩头以及国画意韵的画风呈现出来,在现代陶瓷上找回传统美学的诗意。
作者系景德镇市昌南书画院院长、高级工艺美术师
编辑: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