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收藏新势力:艺术品市场的关键参与者看法如何
0条评论 2015-02-27 09:32:42 来源:福布斯中文网 作者:陈玮编译
\
中国收藏新势力

中国新一代收藏家正在出现,如果对此没有什么怀疑,那么许多画廊和拍卖行的问题就是,如何最好地抓住这一新的需求?

为了撰写这篇《中国收藏新势力》(MeetChinasNewPowerCollectors)系列报道之二,我们采访了拍卖行、画廊和博览会行业的三名市场专家:佳士得亚洲区副主席暨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部国际董事张****(EricChang);香港高古轩画廊(GagosianGalleryHongKong)总监尼克·希穆诺维克(NickSimunovic)以及上海廿一当代艺术博览会(Art021artfair)和中国青年收藏家协会(ChineseYoungCollectorsCouncil)的联合创始人包一峰,中国青年收藏家协会是一个为中国青年收藏家提供联络桥梁的高端组织。

他们对于这个需求是否存在的看法是一致的。他们三人都承认,中国新的青年收藏家正在增加,“过去18个月以来的增加尤其明显”。然而,在希穆诺维克看来,确定并利用这一需求可能并不是多么明确的一项任务。

首先,由于他们的预算千差万别,而且人数仍然有限。事实上,由于开支预算从数千美元到数百万美元不等,确定正确的策略实属困难。佳士得的张****认为这实际上是最大的挑战,也就是与他们更加成熟、更加可预料的客户相比,“这个群体缺乏方向和侧重点”。因此,他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些40岁以下、每年可以在艺术品上花费10万至200万美元的青年收藏家,这似乎是一个可靠的确定真正收藏家的筛选标准。张****认为,中国有大约50位这样的收藏家,这和包一峰颇具影响力的“中国青年收藏家协会”的成员人数相同。虽然这个数字并不高,尤其是鉴于艺术品收藏家数据库Larrys

List最近发布的报告估计,世界上“主导市场的”艺术品收藏家人数介于8,000至10,000之间,但是市场并不怎么关注如今的数字,而是关注这个数字的增长潜力。这是有道理的,因为根据同一份报告显示,中国收藏家群体是最近才形成的,45%的收藏品是在2001年至2010年期间发现的。有鉴于此,一个关键的成功因素是确定这个群体的未来增长将来自何处:是来自收藏家的家人,还是来自于全新的买家。

这便为我们引出了我们的第二个观点:了解这些收藏家的背景,以及最终决策者是谁。张****认为,如今大多数青年收藏家都是第二代收藏家。收藏仍然是件“家事”,子女会与父母商量购买什么艺术品。如果艺术品价格超过10万美元,那么父母会非常积极地参与购买艺术品的最终决策,而子女只有在拥有了“经过事实证明的可靠记录”之后,才会逐渐获得管理他们预算的更多自由。这种行为模式可以说会更容易培育新一代收藏家。然而,据希穆洛维奇的经验来看,这一年龄组的收藏家并不会征求他们父母的许可。“他们的判断是敏锐的,而且他们会采取果断行动”。情况或许是这样的:谁是决策者,背后的潜在因素可能与子女是否代表他们的家族群体行事有关,如果是,那么这个群体的规模有多大,信息公开程度如何。不管怎样,50岁左右的青年收藏家作为整体要对艺术品市场产生重大影响,似乎新买家(除了收藏家的家人之外)的出现是至关重要的。

最后,在今天争夺新收藏家的竞争当中,市场参与者正在改进各自的策略。令人感兴趣的是,虽然中国上一代收藏家据说通常喜欢通过拍卖行购买艺术品,但新一代收藏家更加开放,可以同样放心地与画廊、博览会和拍卖行打交道,这使得市场参与者拥有许多机会。虽然对画廊而言,通过展览计划迎合特定受众的做法更不常见,但拍卖行似乎已经采取这种做法,以促成专门针对此种需求的销售。在香港,佳士得Asia+/FirstOpen或苏富比(Sothebys)Boundless等艺术品拍卖会上的国际艺术作品通常比这些拍卖行一年两次的拍卖会上的价格要便宜,而且带有强烈的年轻和时尚色彩。比如,北京保利国际拍卖公司(PolyAuctions)也将在他们于香港举办的春季拍卖会上首次推出青年艺术家的作品展览。

看起来很明显的是,就中国年轻的收藏家而言,目前大致上正处于起步阶段:中国年轻收藏家仍是一个小群体,侧重点广泛,而家人可能仍积极参与他们的收藏决策。然而,这个群体拥有重要的潜力。画廊和拍卖行对此都心知肚明,并且都希望及早争取到这些收藏家。

编辑:罗远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