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拟出手保护伊拉克文物
0条评论
2015-03-05 14:12:24 来源:腾讯文化 作者: 吴永熹
几天前,极端组织ISIS发布视频,显示以大锤和电钻大肆破坏摩苏尔博物馆古文物的画面。摩苏尔位于伊拉克北部,是伊拉克第二大城市,于2014年6月被ISIS占领。此次被ISIS毁坏的有些文物,历史超过了三千年,其中包括著名的人首翼牛像。
视频里,一名留着大胡子的黑衣男子在镜头前说,这些亚述时代的作品都是数世纪前那些不信仰真主的人的偶像崇拜。“先知要求我们在占领这些国家后,把这些都毁掉。”
此举激起全世界的义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在事件后发表公开声明称,ISIS想传达的信息是,在他们的先知之前,一切都不存在,没有文化,没有历史。“他们用这样生动、骇人的方式来展示这一点,是因为他们想要在民众中制造分裂。”博科娃认为,ISIS此次打砸文物不仅是一次文化事件,也是一次重大的安全事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
记者在事发后紧急采访了博科娃。博科娃对记者作者说,此次行动是ISIS搅乱局势、操控民众的总体战略的一部分,目的是要摧毁伊拉克人的国民身份,建立ISIS的主导权。“恐怖分子将破坏文物当作战争武器,以搅乱局势,扩大恐慌,煽动暴力。”在这个意义上,“攻击文化就是攻击民众”。
事件发生后,博科娃立即呼吁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商讨保护伊拉克文化遗产的措施。
事实上,在战争肆虐的中东和其他地区,文化遗产的处境极为脆弱和危险。2001年,极端组织塔利班炸毁阿富汗米巴扬大佛。2003年,在出现权力真空的伊拉克,成百上千抢劫者闯入巴格达博物馆,大肆抢劫和毁坏文物。ISIS在开进伊拉克北部时,蓄意破坏神龛、雕像、陵墓和教堂等被认为是偶像崇拜的目标物。在破坏占领区古文物之余,ISIS还在黑市大量贩卖文物,以换取活动资金。
2003年,巴格达博物馆被洗劫一空
巴米扬大佛被毁前后对比图
保护战争地区的文化遗产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多方合作。2014年7月和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保护伊拉克和叙利亚文化遗产及文化多样性问题,召开了两次国际会议。会议将文物专家、政府官员、海关官员、国际刑警及战略分析专家等各相关方聚在一起,商讨对策,并号召各相关方采取行动,打击非法贩卖文物活动。联合国安理会于2015年2月通过2199号决议,要求各成员国协助伊拉克和叙利亚保护珍贵文物。
伊拉克战争中的摩苏尔街头战
不过,面对恐怖分子直接毁坏文物的行动,联合国却有些愁眉不展。博科娃在官方声明中称,“教科文组织没办法去往实地做些什么。我们没有军队,没有蓝盔部队,所以我们能做的更多是与联合国的其他方面合作,将文化遗产保护纳入到其他安全回应中去。”
对此,中东问题专家罗伯特·斯普林伯格说,联合国打击贩卖文物的决议,不足以应对ISIS带来的新威胁。斯普林伯格称,贩卖文物相对容易控制,因为这意味着极端分子和外界有沟通,而单纯的破坏就令人无计可施。
当地政府与国际组织的另一个主要工作是追踪损失。叙利亚国务院启动了叙利亚遗产计划(Syrian Heritage Initiative),记录损失并每周发布报告。该组织还开设网站,民众可匿名提交报告。来自伊拉克、叙利亚及西方国家的一个学者网络也通过研究卫星图片追踪损失,彼此之间通过不稳定的电话线路和电邮进行沟通。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伊斯兰艺术部的策展人希拉·R·坎比说,“我不愿意经常打开电邮,因为损失太多了,让人愤怒。”
《纽约时报》在2014年10月的一篇关于伊拉克和叙利亚遗产保护现状的报道中指出,国际组织越来越认识到自己力量的局限。在发生冲突时,保护众多古文物安全的任务落到了当地居民身上,许多人冒着生命危险去保护他们的文化遗产。当ISIS到来时,有些民众用身体挡在了文物前面。
关于如何保护中东地区文化遗产,专家间存在意见分歧。现居伦敦的伊拉克考古学家拉米亚·阿尔——盖拉尼·威尔说,“当地的考古学家们央求我们不要指明文物与遗迹的所在地,他们不希望吸引ISIS注意。”在这些学者们看来,来自西方的反对意见反而会刺激极端分子进行破坏。反对者则认为,在这些遗址所在地,没有什么是ISIS不知道的。
当记者作者问起有什么办法能防止类似打砸事件再次发生时,伊琳娜·博科娃没有正面回答。她再次强调保护文化遗产、保护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博科娃说:“只有通过加强对文化多样性的尊重,加强不同文化间的相互理解、尊重、和解,人们才能有效抵制仇恨和暴力。保护文化对维持和平至关重要。”
记者:当你看到ISIS打砸文物的视频时,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你认为他们毁坏这些文物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博科娃:看到ISIS在伊拉克摩苏尔博物馆毁坏文物的视频,我深感震惊。极端主义者在伊拉克实行文化清洗,他们毁掉的文化遗产本是属于所有人的,既属于穆斯林,也属于基督教徒和犹太人。
这次毁坏行动是他们搅乱局势、操控民众的总体战略的一部分,目的是摧毁伊拉克人的国民身份,建立ISIS的主导权。对文化的攻击就是对民众的攻击,攻击他们的身份、他们的历史和价值观、他们的未来。这就是为什么在回应此事时,文化层面与人道主义层面不能分开的原因。保护文化遗产必须成为和平建设的一个内在组成部分。
记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保护中东地区文化遗产方面做了哪些努力?这些工作是否有效?
博科娃:教科文组织在几个层面上做出反应:首先,我们在冲突一开始就提出了警告,指出文化遗产被破坏的可能性。
而随着中东地区人道状况与安全状况的恶化,教科文组织就伊拉克文化遗产保护问题开启了紧急响应行动计划。该计划是2014年7月17日在一次紧急专家会议上订立的,我们将伊拉克本国及国际上的专家聚在一起。为了防止暴徒走私文物,我们动员了各种相关力量,如边界的海关和警察、国际刑警组织、世界海关组织和拍卖行等共同采取行动。这个计划得到了许多方面的支持,包括挪威和日本,但我们需要将它进一步加强。
遵循同样的思路,2014年12月3日,教科文组织就保护伊拉克和叙利亚的文化多样性问题,召开了一次高层国际会议。这次会议召集了来自世界级博物馆的专家——包括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开罗伊斯兰艺术博物馆、柏林的古中东艺术博物馆——以及政治家、海关官员、国际刑警、大拍卖行负责人、人道组织工作人员及战略分析专家等。这次会议上,各方就如何预防中东地区的文化清洗,提出了具体的应对方法。
记者:ISIS的打砸事件发生后,你在官方声明中称此次事件“不仅是一个文化事件,也是一次重大的安全事件”。你认为这次事件昭示的安全后果是什么?联合国对此能做什么?
博科娃:文化清洗是一个安全问题,因为它分化民众,刺激仇恨和暴力,并为武装分子提供资金,也由此推动了暴力极端主义,恶化了伊拉克的暴力冲突。恐怖分子将这些针对文化的罪行当作战争武器,以搅乱局势,扩大恐慌,煽动暴力。
联合国安理会于2月通过的2199号决议,是伊拉克和叙利亚遗产保护问题上的里程碑。(依据此前的1483号决议)从2003年起,联合国成员国必须协助禁止伊拉克文物贩卖,2199号协议将这一政策扩展到叙利亚。
我已经呼吁联合国安理会主席和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召开紧急会议,将伊拉克的文化遗产保护列入该国的安全议题当中。根据《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蓄意破坏文化遗产是一项战争罪行,我也鼓励国际刑事法院对此启动调查。
此外,教科文组织将发起打击走私的合作同盟,将世界海关组织、国际刑警组织、国际博物馆协会、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及叙利亚和伊拉克的邻国召集到一起。
记者:你认为有什么办法可以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博科娃:由于恐怖和暴力的快速扩张,所有国家都加强了打击暴力极端主义的决心。但这场战斗无法完全通过武器打赢。我想再次强调教育对于伊拉克的未来、对于人类全体的未来的重要性——教育是一项基本人权,是发展与安全问题中的一件头等大事。
只有通过加强对文化多样性的尊重,加强不同文化间的相互理解、尊重、和解,人们才能有效抵制仇恨和暴力。保护文化对维持和平至关重要。
编辑:陈荷梅
延展阅读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