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几天,温州瓯海法院将在淘宝网上公开拍卖一批名人书画。本来,类似的司法拍卖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但是有人却发现,这批公开拍卖的书画作品中有一部分已经被专业机构鉴定为赝品。
比如,一幅尺寸为35厘米×135厘米的康有为书法作品被相关机构鉴定为赝品,起拍价定为1.35万元。还有一幅刘旦宅的《三石图》也被鉴定为赝品,起拍价8500元。
为什么司法拍卖中会出现赝品?这些赝品是从何而来?这样的拍卖,又会吸引哪些人关注呢?对此,记者进行了采访。
一幅书画赝品
法院起拍价万元以上
事实上,这已经是瓯海法院第二次在网上公开拍卖名人书画了。
就在上月初,包括9件真迹和13件赝品在内的22件名人书画作品首次在淘宝网上公开拍卖,其中不乏有傅抱石、范曾等名家的赝品,最终有16件成交,成交率达77.3%,总成交额34万余元。
根据淘宝网的数据显示,当时单笔拍卖围观人数最多达5572人次,出价次数最多达44次,延时11次,单笔溢价率最高达150%。
瓯海法院网上司法拍卖业务负责人徐晓丹介绍,首次拍卖的9件真迹中有6件被人拍走。其中,一幅《钱杜(叔美)山水手卷》拍出最高单笔成交价11.2万元。而13件被鉴定为赝品的书画作品也有10件被拍下成交,成交价格最高的也达到了9500元,就成交率来看,还略高于真品。
而将在3月9日举行的这次拍卖,是对上一次流拍的6件作品进行第二次拍卖。其中,康有为、傅抱石、刘旦宅的几幅书画赝品很引人关注,起拍价也很高,基本都在万元左右。
徐晓丹说,如果一幅书画作品连续两次都流拍的话,就不会再继续网上拍卖了,一般会按照第二次流拍的保留价进行变卖。
拍卖前进行专业鉴定
真假由专家“说了算”
记者了解到,这22件名人书画作品属于一桩债务案件留下的质押物。
案件大致的过程是,一对邻居合伙做书画买卖,其中,一人欠了另一人800多万元,后来没钱还了,就拿出了这22件书画,双方一致同意用这批书画抵押60万元欠款。后来,两人因为债务问题闹到了法院,经债权人一方申请,法院对这22件书画作品进行网上司法拍卖,以此偿还债务。
徐晓丹说,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法院对一般的质押物有权进行拍卖。但是,书画作品也是头一回搞网上拍卖,相比一般物品,在拍卖前还需要经过专业的鉴定机构进行真假鉴定。
浙江当代中国画院有限公司是浙江省内唯一一家可以对名人书画作品进行鉴定并对其进行评估价格的单位。昨天,记者采访了这家公司的相关负责人,据介绍,去年10月,他们对这22件书画作品进行了鉴定,结果是真品9件,包括钱杜(叔美)真迹1件,刘旦宅真迹8件,另外落款为康有为、傅抱石、范曾的赝品有13件。
对于书画作品的鉴定,是一门纯“技术活”,由相关专家统一意见后,得出最后的真假结论。“如果出现某些作品专家意见不合时,就要多请专家鉴定,最终得出结论。”一位书画鉴定的相关负责人说。
书画赝品也有收藏价值
个人喜好是关键
那么,明知是赝品,为何还有人愿意去买?定价还这么高?对此,浙江当代中国画院有限公司负责此批书画作品鉴定的专家介绍,书画赝品不一定就没有艺术价值,在书画界,有些仿品几乎以假乱真,这些高仿赝品也就有了一定的艺术水平,当然也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记者了解到,其实把书画作品当做一般的商品看待,它们也是有一定价值,“打个比方,海关查到一批假货,如果东西不危害人体健康,还有使用价值,那么,相关工作人员在明确告知真假的情况下,也是可以进行司法拍卖的。”
昨天,温州岚江文化艺术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海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书画收藏界对名人书画作品真伪鉴定和价格评估一直存在争议。一件藏品价格的高低,个人喜好占了很大的因素。不过,他也表示,法院通过司法途径拍卖赝品的做法,也可能给一些不法行为留下可乘之机。比如,有人愿意高价买下赝品,然后鱼目混珠当成真迹出售给不精通书画收藏的人。
张海曼说,事实上,在书画收藏界,一幅作品十个人欣赏,说不定就有十种评价结果,因此,一般都要根据个人的鉴赏功力来收藏,这也许就是书画收藏的乐趣所在。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是你遇上类似的赝品,到底拍不拍呢?
编辑:陈荷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