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头条】Art Basel:亚洲强势登陆 欧美在招手 香港在哪里?
0条评论
2015-03-14 23:11:14 来源:99艺术网 作者:赵成帅
[99艺术网3月14日发自香港]香港巴塞尔艺博会在朋友圈的刷屏终于在3月14日迎来高潮,人们在香港忙于社交、拍照、晾晒,而没有前来的人则因为刷屏开始渐渐倒胃。从三月中旬起,在中环广场、皇后大道的天桥上、以及铜锣湾的地铁站里遇见大陆艺术熟人的几率陡然升高。对于收藏家来说,香港巴塞尔艺博会不仅是了解市场、获取比价信息的好渠道,同时还可以在日均超过20000人次的香港会展中心体验到这样的狂欢——画廊经纪人笑脸相迎各色藏家,藏家竞相追逐自己中意的艺术家,而到场的艺术家则开开老友PARTY,策划人四处公关搜罗新艺术家,媒体仔则咬牙比拼最后一滴血……
藏家:亚洲强势登陆,国际初露头角
作为亚太地区最高水准的艺博会,在整场Fair中人们最愿意交谈的还是售价、交易额与藏家。VIP预展于昨日下午开启,一天半下来,各家画廊对于今年的交易情况众说纷纭。归总来看,新进藏家面孔明显增多,但对于藏家的地区来源无法达成一致。
佩斯合伙人兼亚洲总裁冷林认为:“藏家的新面孔多了起来,欧美、亚洲与大陆都有,欧美面孔在上升,但最多的还是亚洲面孔。”而站台中国的艺术总监孙宁则表示,“大陆藏家的数量在明显上升。”
佩斯合伙人兼亚洲总裁冷林在佩斯现场
但来自巴塞尔主办方的说法却将香港巴塞尔的影响力放在了全球格局中,“就像20家首次参展的顶级欧美画廊一样,我们听说已经有很多西方藏家正为这场交易准备他们的第一次香港旅行”,1月份刚刚上任的巴塞尔艺术展亚洲总监黄雅君(Adeline Ooi)在采访中这样说,与之相似的说法来自巴塞尔艺术展的总监 马克·斯皮革勒(Marc Spiegler),“今年将有一些来自西方和中亚的重要藏家第一次来到香港巴塞尔,我们已经与德国、迪拜、比利时的一些藏家确认,一些阿塞拜疆的藏家也会来。这些藏家要在香港与瑞士巴塞尔之间做出选择,他们可以先来香港,6月再去瑞士巴塞尔。”
事实上,就现场对大牌画廊的采访来看,第三届与第二届艺博会的区别并没有媒体描述的那么明显,因为这些画廊的口碑与代理的艺术家本身就处于全球艺术市场的格局中,区别在于各家有各家的拓展渠道;何况第二届与第三届都只是处于生命的成长期。以博而励画廊为例,藏家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友人介绍,如果说亚洲藏家开始强势登陆,那么画廊老板包文鳞的欧洲身份背景总能带来一些欧洲藏家——在更高的平台上,总是复杂的综合因素在起作用。
白南准作品《Internet Dweller》1994 学古斋
巴塞尔艺博会全球总监马克·斯皮革勒(Marc Spiegler)在采访中也说:“在香港,我们要求委员会筛选上来的画廊至少要有一半是来自亚洲或者说在亚洲有分支;很自然,在迈阿密就有一半以上的画廊来自北美及拉美;在巴塞尔,我们有超过半数的画廊来自欧洲。尽管这些都是重要和成功的国际性展会,但是对当地区域的展示还是需要特别强调的。”
销售:远近高低各不同
那么在本届香港巴塞尔艺博会上,画廊的销售情况究竟如何呢?来自台湾的大未来林舍画廊共携带周春芽、刘炜与陈界仁三位艺术家参展,自13日下午VIP预展起到14日下午为止,空间中的6成作品均已售出,新藏家约占4成,售价最高的作品是周春芽创作于2015年的《扬州女子》,报价550万元人民币,据称马云当日来到空间有意收藏;而陈界仁的装置《推移者》正以12万美金的价格与机构洽谈。

周春芽 《扬州女子》 2015年作 台湾大未来林舍画廊
站台中国的销售也不错,携带多位合作艺术家参展的孙宁称VIP预展之前就已有预定销售,到14日下午已经售出10件以上,售价最高者超出40万人民币,艺术家王音、马轲都属于偏高的行列。
而博而励画廊除了携带年轻艺术家杨心广等参展外,还专门开辟了一个小空间展示艺术家黄锐、马可鲁等老一辈星星画会艺术家的老作品。画廊方面称,这些作品主要是为美术馆与机构准备的,价格在30至100万之间。

而来自上海的五五画廊连续参加亚洲视野单元,这次带来的是旅美日裔观念艺术家平川典俊的黑白银盐摄影系列《人与空间》,以摄影艺术在本届艺博会上吸睛。空间负责人鞠慧表示,“有不少重要藏家和美术馆光顾展位,藏家偏年轻化,有来自欧洲、澳洲的,也有来自香港、北京、天津、重庆和上海的,销售情况超出了我们的预料。”
由于画廊层级之间的差异,很多时候普通画廊的作品销售数量多,并不意味着回报率一定高,因为大牌画廊总能带来重量级的艺术作品并售出普通画廊难以企及的高价。比如白立方画廊携带的世界最贵摄影艺术家安德列亚斯·古尔斯基(Andreas Gursky)的作品《Dubai World Ⅰ》(《迪拜世界Ⅰ》)单幅就以数百万美金计,在现场也吸引了高级策划人皮力的驻足。
一个透明的秘密是,并不是所有参展画廊都能大卖或者回本,亏本的买卖每年都有发生。但来自香港巴塞尔的官方数据显示,参展画廊的复申率非常之高。用站台中国孙宁的话说:“赔本的买卖一定会有,在这里,单纯的销售也许并不是最重要的,画廊的品牌塑造、艺术家的推广、藏家的积累可能意义更大。”而这也正是部分画廊不愿具露具体销售情况的原因,比如冷林主持的佩斯北京与北京公社。

站台中国艺术总监 孙宁(左)
而对于本届艺博会从五月提前到三月,画廊方面分持观望和肯定两种意见。邱家和曾撰文分析称:“艺博会的新东家如此大动作是出于其全球布局的考虑:巴塞尔艺博会在欧洲巴塞尔的展期是6月,在美洲迈阿密的展期是12月,3月的档期正好处在两者之间。不过,这个对他们来说顺理成章的改动,对香港及亚洲买家却是颠覆性的:原来的5月,既有佳士得在香港的大拍,也有Art HK,俨然是一个艺术节,现在却提前到与拍卖无关的3月中旬了。无形之中,买家的行为要跟着改变,从瞄准拍卖公司转而瞄准艺博会了,市场重心由此大反转。”首度参展的上海狮语画廊经理席宇却认为:“一级市场本来就应该优先于二级市场,香港巴塞尔的提前是正常现象。”
画廊:进进出出中调整
相比2014年39个国家和地区245家参展画廊,本届艺博会有37个不同国家及地区的231家画廊参加,指数下滑5.7%,其中有29家画廊第一次参展。作为主要展区的画廊荟萃单元从171家上升到177家,亚洲视野单元从47家下降为34家,艺术探新单元从27家下降为20家,可以看出主办方意在鼓励更多的画廊进入主展区画廊荟萃单元。

汪建伟作品《条件NO.4》综合材料 长征空间
大陆参展画廊的变化情况不大,常青、长征、当代唐人、北京公社、站台中国、博而励、维他命、沪申、空白空间、香格纳、aye、五五画廊、北京现在等如期相见;新加入的画廊仅有狮语画廊一家。但画廊参与单元略有调整,比如上海的Leo Xu Projects 空间从艺术探新跃入画廊荟萃;星空间则从亚洲视野变为艺术探新,带来青年艺术家温凌、烟囱的个人项目;另外成都千高原空间去年退出参展,今年重新回归亚洲视野单元;而杨画廊等今年暂告缺席。
画廊在推介艺术家的策略上也各有招数。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带来了十多位参展艺术家,打出年轻艺术家与重量级艺术家的组合拳:陈文波、何岸、计洲、凌健、夏小万、徐渠、徐小国、王音、颜磊、杨勇、张永旭、郑国谷。郑林称:“今年的展位有130平方米,应该是最大的展位。很难说做一个艺术家的个人项目,但我们有重点推的人,比如2012年颜磊有卡塞尔文献展的项目,所以当时在香港就做了颜磊的一个计划。”
OCAT西安馆馆长、策展人凯伦·史密斯在接受99艺术网采访时称,她“更关注中国画廊及艺术家作品”,她对魔金石空间、香格纳画廊、千高原画廊、博而励都表示了肯定意见,认为他们的艺术家与作品探索丰富、层次立体。

徐冰作品 台湾诚品画廊
在画廊对香港巴塞尔普遍赞誉时,台湾诚品画廊却提出了不同看法。诚品画廊执行总监赵琍认为:“巴塞尔艺博会入驻香港时,由于早已具备了全球品牌优势,所以对画廊有一点强势,这种绝对主导权让主办方的服务显得有点滞后,比如在展墙等细节上会减分,这一点与Art HK形成了差距。但这并不影响以后继续参加Art Basel。”就像他们“连续三届一直坚持做个展(今年是艺术家徐冰个展),希望给藏家留下稳定的印象,这种印象意味着诚品画廊对艺术家和藏家的经营态度。”
香港:真正关心什么?
然而在谈论亚太地区、全球格局的大篇幅声音中总是忽视了香港这个岛屿的切身感受。从当地媒体的声音来看,他们似乎更关注热闹的巴塞尔艺博会上有多少家香港本土画廊参与、有几位本土艺术家亮相、会带动多少服务营收……或许真该问一问,连续三届热闹的香港巴塞尔艺博会到底给香港带来了什么?
统计2015年的画廊数据,真正参展的香港本土画廊共有8家,包括嘉图画廊、汉雅轩、马凌画廊、Anna Ning Fine Art、奥沙画廊、方由美术、am space、刺点画廊,超过了除北京以外的任何一座中国城市。而同时在艺博会期间还有大量的卫星展,如今年势头强劲的Art Central让短短几天的艺博会犹如一个双年展。
香港本土画廊am space现场
每到夜晚,全港第一高楼——环球贸易广场摩天大楼的整面外墙上就亮起艺术家曹斐的《乐旧•图新》,这是关一件于流行电脑游戏的流动影像装置。曹斐说:“我希望能引起香港人的话题性或是一种有关公共的集体记忆。香港人除了看金融、手机之外,本身就喜欢打游戏。”这让人想起去年德国声音艺术家卡斯滕•尼古拉将这座全港第一高楼化身为灯塔的装置作品,似乎并没有引起多少关注。而在这个紧张时期,一个大陆艺术家试图在全港第一高楼上以艺术唤起港人的公共情感与记忆,这是什么意味呢?

曹斐的《乐旧•图新》在环球贸易广场摩天大楼上
无可回避的事实是,在三天的狂欢中,2013年首届香港艺博会吸引近六万人次入场,2014年吸引了六万五千人次入场,目测2015年有增无减。我们仍然记得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林郑月娥在去年的开幕式上掷下豪言,“特区政府决心将香港打造为国际艺术都会,现正全力推进西九文化区建设,包括花费50亿港元打造M+博物馆。”香港官方已经表明的姿态与真切的香港意向究竟是什么关系?当这之间夹杂着来自大陆的意志以及亚太地区和全球化的想象,情况将变得更加复杂——也许“巴塞尔”不仅仅是一场交易,它还折射着敏感且丰富的地缘政治议题。就像从北京赶来的艺术界人士,本以为能在香港度过一个夏天般的周末,却发现香港国际会展中心的冷气之足让人叫冷不迭,香港并不比北京暖和多少。
藏家:亚洲强势登陆,国际初露头角
作为亚太地区最高水准的艺博会,在整场Fair中人们最愿意交谈的还是售价、交易额与藏家。VIP预展于昨日下午开启,一天半下来,各家画廊对于今年的交易情况众说纷纭。归总来看,新进藏家面孔明显增多,但对于藏家的地区来源无法达成一致。

佩斯合伙人兼亚洲总裁冷林在佩斯现场
但来自巴塞尔主办方的说法却将香港巴塞尔的影响力放在了全球格局中,“就像20家首次参展的顶级欧美画廊一样,我们听说已经有很多西方藏家正为这场交易准备他们的第一次香港旅行”,1月份刚刚上任的巴塞尔艺术展亚洲总监黄雅君(Adeline Ooi)在采访中这样说,与之相似的说法来自巴塞尔艺术展的总监 马克·斯皮革勒(Marc Spiegler),“今年将有一些来自西方和中亚的重要藏家第一次来到香港巴塞尔,我们已经与德国、迪拜、比利时的一些藏家确认,一些阿塞拜疆的藏家也会来。这些藏家要在香港与瑞士巴塞尔之间做出选择,他们可以先来香港,6月再去瑞士巴塞尔。”
事实上,就现场对大牌画廊的采访来看,第三届与第二届艺博会的区别并没有媒体描述的那么明显,因为这些画廊的口碑与代理的艺术家本身就处于全球艺术市场的格局中,区别在于各家有各家的拓展渠道;何况第二届与第三届都只是处于生命的成长期。以博而励画廊为例,藏家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友人介绍,如果说亚洲藏家开始强势登陆,那么画廊老板包文鳞的欧洲身份背景总能带来一些欧洲藏家——在更高的平台上,总是复杂的综合因素在起作用。

白南准作品《Internet Dweller》1994 学古斋
巴塞尔艺博会全球总监马克·斯皮革勒(Marc Spiegler)在采访中也说:“在香港,我们要求委员会筛选上来的画廊至少要有一半是来自亚洲或者说在亚洲有分支;很自然,在迈阿密就有一半以上的画廊来自北美及拉美;在巴塞尔,我们有超过半数的画廊来自欧洲。尽管这些都是重要和成功的国际性展会,但是对当地区域的展示还是需要特别强调的。”
销售:远近高低各不同
那么在本届香港巴塞尔艺博会上,画廊的销售情况究竟如何呢?来自台湾的大未来林舍画廊共携带周春芽、刘炜与陈界仁三位艺术家参展,自13日下午VIP预展起到14日下午为止,空间中的6成作品均已售出,新藏家约占4成,售价最高的作品是周春芽创作于2015年的《扬州女子》,报价550万元人民币,据称马云当日来到空间有意收藏;而陈界仁的装置《推移者》正以12万美金的价格与机构洽谈。

周春芽 《扬州女子》 2015年作 台湾大未来林舍画廊
站台中国的销售也不错,携带多位合作艺术家参展的孙宁称VIP预展之前就已有预定销售,到14日下午已经售出10件以上,售价最高者超出40万人民币,艺术家王音、马轲都属于偏高的行列。
而博而励画廊除了携带年轻艺术家杨心广等参展外,还专门开辟了一个小空间展示艺术家黄锐、马可鲁等老一辈星星画会艺术家的老作品。画廊方面称,这些作品主要是为美术馆与机构准备的,价格在30至100万之间。

平川典俊《人与空间》系列之一 33*45厘米 2013 银盐照片 五五画廊
而来自上海的五五画廊连续参加亚洲视野单元,这次带来的是旅美日裔观念艺术家平川典俊的黑白银盐摄影系列《人与空间》,以摄影艺术在本届艺博会上吸睛。空间负责人鞠慧表示,“有不少重要藏家和美术馆光顾展位,藏家偏年轻化,有来自欧洲、澳洲的,也有来自香港、北京、天津、重庆和上海的,销售情况超出了我们的预料。”
由于画廊层级之间的差异,很多时候普通画廊的作品销售数量多,并不意味着回报率一定高,因为大牌画廊总能带来重量级的艺术作品并售出普通画廊难以企及的高价。比如白立方画廊携带的世界最贵摄影艺术家安德列亚斯·古尔斯基(Andreas Gursky)的作品《Dubai World Ⅰ》(《迪拜世界Ⅰ》)单幅就以数百万美金计,在现场也吸引了高级策划人皮力的驻足。

Andreas Gursky 《Dubai World I》2007年作 白立方画廊
一个透明的秘密是,并不是所有参展画廊都能大卖或者回本,亏本的买卖每年都有发生。但来自香港巴塞尔的官方数据显示,参展画廊的复申率非常之高。用站台中国孙宁的话说:“赔本的买卖一定会有,在这里,单纯的销售也许并不是最重要的,画廊的品牌塑造、艺术家的推广、藏家的积累可能意义更大。”而这也正是部分画廊不愿具露具体销售情况的原因,比如冷林主持的佩斯北京与北京公社。

站台中国艺术总监 孙宁(左)
画廊:进进出出中调整
相比2014年39个国家和地区245家参展画廊,本届艺博会有37个不同国家及地区的231家画廊参加,指数下滑5.7%,其中有29家画廊第一次参展。作为主要展区的画廊荟萃单元从171家上升到177家,亚洲视野单元从47家下降为34家,艺术探新单元从27家下降为20家,可以看出主办方意在鼓励更多的画廊进入主展区画廊荟萃单元。

汪建伟作品《条件NO.4》综合材料 长征空间
大陆参展画廊的变化情况不大,常青、长征、当代唐人、北京公社、站台中国、博而励、维他命、沪申、空白空间、香格纳、aye、五五画廊、北京现在等如期相见;新加入的画廊仅有狮语画廊一家。但画廊参与单元略有调整,比如上海的Leo Xu Projects 空间从艺术探新跃入画廊荟萃;星空间则从亚洲视野变为艺术探新,带来青年艺术家温凌、烟囱的个人项目;另外成都千高原空间去年退出参展,今年重新回归亚洲视野单元;而杨画廊等今年暂告缺席。
画廊在推介艺术家的策略上也各有招数。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带来了十多位参展艺术家,打出年轻艺术家与重量级艺术家的组合拳:陈文波、何岸、计洲、凌健、夏小万、徐渠、徐小国、王音、颜磊、杨勇、张永旭、郑国谷。郑林称:“今年的展位有130平方米,应该是最大的展位。很难说做一个艺术家的个人项目,但我们有重点推的人,比如2012年颜磊有卡塞尔文献展的项目,所以当时在香港就做了颜磊的一个计划。”
OCAT西安馆馆长、策展人凯伦·史密斯在接受99艺术网采访时称,她“更关注中国画廊及艺术家作品”,她对魔金石空间、香格纳画廊、千高原画廊、博而励都表示了肯定意见,认为他们的艺术家与作品探索丰富、层次立体。

徐冰作品 台湾诚品画廊
在画廊对香港巴塞尔普遍赞誉时,台湾诚品画廊却提出了不同看法。诚品画廊执行总监赵琍认为:“巴塞尔艺博会入驻香港时,由于早已具备了全球品牌优势,所以对画廊有一点强势,这种绝对主导权让主办方的服务显得有点滞后,比如在展墙等细节上会减分,这一点与Art HK形成了差距。但这并不影响以后继续参加Art Basel。”就像他们“连续三届一直坚持做个展(今年是艺术家徐冰个展),希望给藏家留下稳定的印象,这种印象意味着诚品画廊对艺术家和藏家的经营态度。”
香港:真正关心什么?
然而在谈论亚太地区、全球格局的大篇幅声音中总是忽视了香港这个岛屿的切身感受。从当地媒体的声音来看,他们似乎更关注热闹的巴塞尔艺博会上有多少家香港本土画廊参与、有几位本土艺术家亮相、会带动多少服务营收……或许真该问一问,连续三届热闹的香港巴塞尔艺博会到底给香港带来了什么?
统计2015年的画廊数据,真正参展的香港本土画廊共有8家,包括嘉图画廊、汉雅轩、马凌画廊、Anna Ning Fine Art、奥沙画廊、方由美术、am space、刺点画廊,超过了除北京以外的任何一座中国城市。而同时在艺博会期间还有大量的卫星展,如今年势头强劲的Art Central让短短几天的艺博会犹如一个双年展。

香港本土画廊am space现场
每到夜晚,全港第一高楼——环球贸易广场摩天大楼的整面外墙上就亮起艺术家曹斐的《乐旧•图新》,这是关一件于流行电脑游戏的流动影像装置。曹斐说:“我希望能引起香港人的话题性或是一种有关公共的集体记忆。香港人除了看金融、手机之外,本身就喜欢打游戏。”这让人想起去年德国声音艺术家卡斯滕•尼古拉将这座全港第一高楼化身为灯塔的装置作品,似乎并没有引起多少关注。而在这个紧张时期,一个大陆艺术家试图在全港第一高楼上以艺术唤起港人的公共情感与记忆,这是什么意味呢?

曹斐的《乐旧•图新》在环球贸易广场摩天大楼上
无可回避的事实是,在三天的狂欢中,2013年首届香港艺博会吸引近六万人次入场,2014年吸引了六万五千人次入场,目测2015年有增无减。我们仍然记得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林郑月娥在去年的开幕式上掷下豪言,“特区政府决心将香港打造为国际艺术都会,现正全力推进西九文化区建设,包括花费50亿港元打造M+博物馆。”香港官方已经表明的姿态与真切的香港意向究竟是什么关系?当这之间夹杂着来自大陆的意志以及亚太地区和全球化的想象,情况将变得更加复杂——也许“巴塞尔”不仅仅是一场交易,它还折射着敏感且丰富的地缘政治议题。就像从北京赶来的艺术界人士,本以为能在香港度过一个夏天般的周末,却发现香港国际会展中心的冷气之足让人叫冷不迭,香港并不比北京暖和多少。
编辑:赵成帅

延展阅读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