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天人之际 胸怀艺术星空——记余德耀美术馆2015开年首展
0条评论 2015-03-17 01:39:55 来源:99艺术网上海站  作者:戴思

(视频/剪辑:王乾龙)
 
徐汇滨江之畔,当代艺术熠熠光芒点亮余德耀美术馆。2015年3月16日,《天人之际II:上海星空》展览开幕,继去年开馆首展《天人之际:余德耀藏当代艺术》后,策展人巫鸿再次延续首展核心概念“神话”和“历史”,通过群展和个展相结合的呈现方式,更深入地发掘当代艺术创作和叙事中的一些基本倾向和逻辑。

\

《天人之际II:上海星空》展览现场
 
在展览开幕式上,余德耀美术馆新任副馆长董道兹,策展人巫鸿以及美术馆创办人余德耀相继致辞。随着董道兹的一声“展览开幕了!”,参观者鱼贯而入展厅之内,徜徉于艺术感官乐园之中。

\

余德耀美术馆副馆长董道兹

\

策展人巫鸿(右二)开幕式发言

\

美术馆创办人余德耀


展览“神话”概念:展现国内外艺术家的观念艺术及富有视觉冲击力的装置作品。
 
\

展馆大门入口处,神秘的一切都在门背后
 
\

莫瑞吉奥·卡特兰的《菲利克斯》,作品高度接近8米

\

《菲利克斯》有着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

《菲利克斯》的巨型猫爪骨

沿着红毯径直向前进入大厅,莫瑞吉奥·卡特兰的《菲利克斯》张牙舞爪、虎虎生威,令人联想到一只因愤怒而弓起背、竖起尾的猫科动物。卡特兰“施以魔法”,将一只家猫变成一个巨大的骨架雕塑。艺术家以此挑战了观众对作品中的物体及其尺寸的感知力,他把这个骨架以卡通猫“菲利克斯”的名字命名,在美术馆这样一个现代艺术的公共空间中重新唤起人们童年的惊奇。

\

施勇《引力——上海夜空》,由56个灯箱组成

\

施勇《引力——上海夜空》(局部)

“菲利克斯”的身后是施勇的《引力——上海夜空》。艺术家在制作这件作品时拍摄了一组夜幕下的上海超高层建筑,照片中大面积的天空弥漫而梦幻,建筑物只露出顶部,模糊如同幻影。这种暧昧的氛围是上海夜空的常态,而熟知上海城市景观的观众可能仅凭建筑物顶部的“一丁点”讯号而准确推断出这是哪一栋高层大厦,这种朦胧状态下的猜谜推断也是非常有意思的事。
 
\

展览现场 观众关注孙原&彭禹的作品《自由》

\

​孙原&彭禹的作品《自由》内部正在喷射的高压水枪

去年参加“天人之际”的孙原&彭禹将《自由》之精神延续到了今次展览之中。在某一个时间点,金属钢板拼接成的箱体中的高压水枪开始“舞动”,自由碰洒所形成的水柱运动轨迹凸显了水的刚强与曲柔。

\

展览现场 刘建华《日常·易碎》

\

刘建华《日常·易碎》悬挂着青白瓷材料的日常用品的翻制

\

刘建华《日常·易碎》有一种轻灵之感

​《天人之际II:上海星空》的展览中充分利用了美术馆高挑的立向空间,自天花板上悬挂下大量的艺术家以现成的日用品翻制青白瓷物品,但改变了它们固有的摆放方式后,自上而下的格局令不同的观者产生截然不同的介于想象、快乐、痛苦、兴奋、梦幻、隐秘、恐惧的感受。
 
\

展览现场 张洹《知天命》

\

张洹《知天命》具有强烈的视觉和心理震撼力

张洹的《知天命》在格局上可谓顶天立地。从一种角度看像是牛皮层层累加之后形成了“牛皮山”,而转换一下视角便会发现包裹在牛皮之下的巨型人面雕塑。这个由大量人与兽的混合元素构成的身心雕像,以极其个人化的态度表达了当代人荒谬的存在感。


展览“历史”概念:通过与上海有关的当代艺术作品反映上海当代艺术的历史发展和最新篇章
 
\

展览现场 艺术家张健君(左二)

\


展览现场 展示的是张健君《人类与他们的钟#2》

张健君的27件参展作品以早期作品(1978-1988)为主,分别置于美术馆第1,2,3展厅展出。他的作品不仅可以作为上海当代艺术历史发展的线索之一,更可以锁定为艺术家创作历程的个案研究。

\

展览现场 展示的是杨振中作品《过道》系列

\

于吉《公共空间5#》

杨振中、石青、于吉这三位现居于上海的艺术家之近作展于第6展厅展出。这三位艺术家的作品都在近3-4年创作而成,分别将视线聚焦于在各自领域中对于材料的探索和对空间的创造上。

\

展览现场 李晖 《笼子》

\

李晖 《笼子》 感受由非物质的光线穿透之感

李晖的激光装置《笼子》于第7展厅展出。在“笼子”里,李晖用绿色激光线条创造了两个交替出现的虚拟笼子,并加入雾营造出一种超然脱俗的空间效果。置身这个作品中让观众有迷失感和焦虑感,时而感觉被困其中,时而又觉得重获自由,这个作品完全依靠视觉以及对空间的认知来达到对感官和心理的冲击。

在“天人之际II”的展览中,无论是上海本土艺术家的创作,还是那些作品来自于经历一番“游牧”之后目前停留在上海的艺术家,亦或是突出上海地标概念的作品……以上从各个角度皆向观众揭示了上海当代艺术未来之无可预估的可能性。而相较于去年“天人之际”展览中,“历史”概念集中展示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当代艺术,策展人巫鸿解释说上一次的展览更像是一个“对中国当代艺术的‘通识’”。但这一次展览并不是以梳理历史脉络为主,而是要找一些新的“点”,这些点可能是艺术家带有前瞻性、试验性的艺术实验,甚至这个实验还是进行中,那么就要牢牢抓住这一点,将这个崭新的讯息通过展览反馈给观众。
 
\

展览现场 观众在关注芬兰艺术二人组格龙兰德-尼苏嫩的作品《物质流》
 
《天人之际II:上海星空》向大众展示了一个当代艺术立足上海视角,延伸国际维度的美好愿景。放眼全球,当代艺术的展览场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地区和城市中出现。上海是最早把现代艺术引入中国的城市之一,在二十世纪的中国艺术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从1970年代以来的近四十年里,许多当代艺术家在这里创作了重要作品,而上海也是诸多具有影响的当代艺术展览的举办场地,这些因素都造成了这个城市在中国当代艺术中的独特而关键的位置。

不过基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天时地利人和的重要契机,上海的当代艺术在历史维度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但是何以将上海当代艺术发散推广、辐射全球,织成一张曼妙的当代艺术星空网确实一个需要琢磨和深思的问题。以余德耀美术馆为例,《上海星空》将被规划成不定期的展览系列,一方面呈现上海当代美术家的最新作品,同时也不断发掘上海当代美术的历史发展过程。不过无论如何,有志于支持、推广本土艺术文化都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项目,这样的一种努力不一定马上能见到成效,可一次次积累下来的成果是巨大的财富。也希望有更多的美术馆心系艺术,胸怀天地,立于当下而仰望星空。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7月12日。

 

编辑:戴思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