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鲁是古印加文化的发祥地,拥有马丘比丘古城遗址、库斯科城、昌昌古迹等文化遗产,还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但与其他文明古国一样,秘鲁也有很多文物流失海外。自2000年以来,秘鲁不断加大追讨文化珍宝的力度,通过外交、法律等途径,已陆续从美国、西班牙、德国、意大利等国追回大量流失文物。
秘鲁著名人类学家和历史学家胡安·奥西奥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谈到秘鲁追索文物的一些经验。
曾担任过秘鲁文化部长的奥西奥说,文物追讨首先需要政府高度重视,积极参与文物追讨的双边和多边合作,争取国际社会支持。他说,秘鲁同许多国家都签有文物保护协定或合作备忘录,一旦发现有违法文物出现,就会直接与相关国家政府或学术研究部门沟通,及时商讨归还事宜。
屏蔽此推广内容上世纪80年代,莫切文明时期秘鲁最高统治者佩戴的“金猴头项链饰品”在秘鲁北部西潘王陵墓西侧挖掘出土,饰品由纯金打造,猴的双眼镶嵌有绿松石。1987年,“金猴头项链饰品”被非法贩卖至美国,并被美国公民约翰·伯恩私人收藏。
1988年,秘鲁西潘王博物馆馆长瓦尔特·阿尔瓦博士在一本杂志上看到“金猴头”图片,随即联系美国相关机构。1998年经美国联邦调查局调查证实,“金猴头项链饰品”确属非法入境文物,并被没收,后来一直保存在新墨西哥州的博物馆内。经过秘鲁政府十多年的不懈努力,美国于2011年11月正式将该文物归还秘鲁。
再次,发动媒体和舆论,争取国内外民众的支持。媒体是秘鲁政府与民间合力追讨流失文物的重要纽带,舆论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
奥西奥在回忆秘鲁从美国耶鲁大学追回流失百年的马丘比丘文物这一成功案例时说,秘鲁政府当时采取的策略就是借助舆论的力量,在国际上进行宣传,向耶鲁大学施加压力。
马丘比丘是秘鲁古印加帝国的一座古城,建于印加帝国后期1440年至1500年间。1911年7月,耶鲁大学考古学家宾厄姆发现了古城遗址。次年,耶鲁大学与秘鲁政府签订一项协议,宾厄姆获准将出土的陶器、首饰、石器和人骨等4万多件马丘比丘文物带回美国进行为期18个月的科学研究。但协议期满后,耶鲁大学却以秘鲁没有能力保护这批文物为借口拒绝归还。
2001年以来,秘鲁两届政府先后与耶鲁大学谈判。在未取得成果的情况下,秘方又于2007年和2009年,先后两次向美国地方法院提起诉讼。在谈判失败、诉讼无果的情况下,秘鲁政府发起强大的外交和舆论攻势。2010年11月初,时任秘鲁总统加西亚亲自写信给美国总统奥巴马,要求他干预此事。此外,秘鲁还利用各种机会向其他国家领导人通报耶鲁大学“掠夺”秘鲁珍贵文物的事实真相,并向国际媒体散发主题为“耶鲁归还秘鲁文物”的宣传品。
奥西奥说,秘鲁声势浩大的讨还文物运动得到国际社会的大力支持,许多国家公开声援秘鲁,就连耶鲁校友也对耶鲁大学不守承诺的行为表示不满。
迫于压力,耶鲁大学终于回到谈判桌旁,并于2010年11月下旬与秘鲁外交部就归还文物问题签署了一项谅解备忘录。
编辑:陈荷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