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家庞莱臣的书画王国
0条评论 2015-04-02 13:36:24 来源:人民政协报 

\

庞莱臣(1864—1949),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最伟大的收藏家之一。他以一己之力,遍搜天下的书画遗珍,构建了一座流金溢彩的书画王国。为完善一部中国古代美术史,客观上,庞莱臣不仅起到了拾遗补缺的作用,更像是在修桥铺路,并依照“散于私而聚于公”的历史规律,最终将自己的庋藏奉献给了社会,奉献给了国家。这就是他精神不死的主要原因。

刚刚闭幕的“藏·天下——庞莱臣虚斋名画合璧展”,由中国三大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联袂举办,就是为了纪念庞莱臣诞辰150周年。这是对他历史功绩的致敬。

这是一次绝对不能错过的古代书画展。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和南京博物院都是一流的博物馆机构,而他们为虚斋庞莱臣举办合璧展,这是第一次,百年不遇,所展出的作品虽然只有八十余件组,约占庞莱臣收藏盛期的几十分之一,却是其收藏王冠上的少数钻石,但以今天专家的目之所及,已是足够的耀眼与灿烂了。本文作者由北京南下,专程前往南京博物院拜观,并由此展开了对庞莱臣收藏理念及体系的研究和探索。

上篇·收藏家庞莱臣的眼神

一、历史的评价

在绵延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人对收藏的兴趣总是在波浪中前进,螺旋式上升,而中国书画始终是中国人敬仰、痴迷和追逐的对象。在上个世纪的一百年间,华夏大地上曾经涌现出众多青史留名的收藏大家,集中在以北京和上海为中心的长江南北两大区域,而其中鹤立鸡群者有两位,堪称巨擘。北方的领袖是民国四公子之一的张伯驹先生,而南方的领袖当仁不让的是庞莱臣先生。这就是众人津津乐道的“南庞北张”之说的由来。

“南庞北张”的收藏,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追求书画收藏品的极致。他们的收藏涵盖了中国美术史上某些重要阶段的主要画派和代表画家,其作品具备了系统性和经典性。所不同的,则表现在他们收藏的规模和兴趣的差别上。

张伯驹先生(1898—1982)的收藏,天下称颂,主要表现在无上珍贵的高古书画这一块,年代集中在晋唐宋元时期,国宝无数。中国传世最古的法书墨迹西晋陆机《平复帖》、传世最古山水画迹隋展子虔《游春图》、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上阳台贴》等等,这些经他手庋集的中国历代顶级书画名迹,见诸其著作《丛碧书画录》者便有118件之多,被称为“天下第一藏”。而他的收藏,绝大多数是清宫旧藏,换言之,张伯驹的书画收藏传承了清宫庋藏书画的入选标准,简单地说,这种标准也就是中国传统收藏的贵族理念。

庞莱臣的收藏,气度与胸襟要比张伯驹开阔了许多。他的收藏集中在两条主线上,除了清宫旧藏的所谓贵族收藏标准之外,庞莱臣的另外一条收藏标准,是以明末董其昌所倡导的“南宗画”为主轴,并由此建立了以“四王吴恽”为代表的正统画派的收藏体系。从数量上看,庞莱臣的收藏书画作品多达数千件组,这些高、精、尖的作品已经为他构建起一座蔚为壮观的书画王国。

事实上,张伯驹先生出道之刻,庞莱臣已经临近功德圆满之时。作为前辈的庞莱臣,无疑为张伯驹的收藏树立了标杆。

庞莱臣的收藏赢得了世人的敬仰。早在1915年,郑孝胥先生就对年仅半百的庞莱臣赞誉说,“虚斋主人收藏甲于东南。”而在郑孝胥之后,后人对庞虚斋的赞誉更是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比如,称他是“私家收藏之富为全国冠”;“在海派收藏界坐头把交椅”;“近代大收藏家中的顶级大师”;“在众多书画收藏家中,仅有这一位可以称得上是‘冠绝全国’的大收藏家”;还与张伯驹、吴湖帆、张大千、张珩、王季迁合称为“20世纪书画收藏六大家”,云云。

从艺术收藏史的角度看,在庞莱臣活着的时候,他的确是独步天下的大收藏家。此言不虚。

二、“藏·天下——庞莱臣虚斋名画合璧展”

观察庞莱臣的收藏,我们先从眼见的原作真迹开始。

刚刚在南京闭幕的“藏·天下——庞莱臣虚斋名画合璧展”,就是最恰当的机会。本次展览规模空前。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庞莱臣藏画的第一次集中公开展示,主办方南京博物院更是拿出了“压箱底”的名作,如宋徽宗真迹《鸜鹆图》、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大岭图》等,倶是辉煌巨迹。其中不少藏品,也为首度公开亮相。这是庞莱臣旧藏的“集大成”展览,可以反映出庞莱臣收藏的基本面貌。主办方表示,故宫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馆送来南京展览的几乎都是国家一级文物。

在这次展览中我们看到,所谓“高古”画,指的就是宋元时期的作品。宋代的画,以南京博物院收藏的北宋宋徽宗《鸜鹆图》和南宋夏軙《灞桥风雪图》为领衔。其余皆是南宋院体小品,如南宋李迪《猎犬图》、李东《雪江买鱼图》、陈清波《湖山春晓图》等十余幅,为故宫提供的藏品。上海博物馆提供的南宋《西湖图》手卷,虽是佚名之作,也为佳品。

元代的作品已见高格,“元四家”的作品整齐而精品毕现。最有名的是黄公望的《富春大岭图》,其次为吴镇的《松泉图》,倪瓒的《古木丛篁图》《竹石霜柯图》,王蒙的《丹山瀛海图》,均是中国绘画历史上的名品。此外,黄公望的门生张中的《吴淞春水图》,笔墨淋漓,气韵生动,是黄公望画风的杰出继承者。倪瓒题诗曰“张君狂嗜古,容我醉书裙”,董其昌题跋曰“此图则模仿咄咄逼人央,潇洒古淡,乃是本家笔在。”此图是后人研究黄公望艺术的“过桥”标本之一。

庞莱臣收藏的明清时期的作品,已经达到了顶峰,呈现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高度,也体现出他对“南宗画派”一往情深的收藏情趣。这是他收藏的巅峰。

明代的作品,以明中期的“吴门四家”为代表,沈周的《东庄图》册页,文征明的《万壑争流图》轴、《石湖清胜图》手卷,唐寅的《春山伴侣图》,仇英的《临溪水阁图》、《采菱图》、《捣衣图》等,反映了“明四家”吴门画派的艺术风貌,是这些画家不同时期的代表作;明晚期的作品中,董其昌的代表作《秋兴八景图》,被吴湖帆称为董其昌传世作品之冠;明代重要画派“浙派”的代表画家戴进《春山积翠图》,是画家仅见几幅带年款的作品之一,是研究戴进艺术风格变化的重要代表作品。

编辑:陈荷梅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