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慧作品展“时空·流痕”于中国美术馆开幕 用墨石、禽影与花魂构建心灵意像
0条评论
2015-04-11 14:31:20 来源:99艺术网 作者:陈耀杰
2014年4月11日上午10时,时空·流痕——喻慧作品展于中国美术馆开幕,展览是继江苏南京、徐州、杭州等地巡展之后的第四站,呈现了喻慧近年来的创作,分为“游心寄远”、“时空掠影”、“芳草妙境”、“石光飞鸣”四个单元,共计100余件作品。据悉,展览将展至4月20日。
喻慧,1960年生于南京,1984年江苏省国画院留院,江苏省国画院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工笔画协会副会长等等,获第十届全国美术展览中国画银奖,获江苏省“德艺双馨”称号。主要着作有:《画境-工笔画探微喻慧卷》、《喻慧花鸟画集》、《新工笔花鸟·喻慧》、《现代工笔名家特殊表现·喻慧专着》、《十名优秀美术家-中国工笔画家喻慧》等。
她的创作以工笔花鸟画见长,从墨石、禽影到花魂,这些看似冷漠没有生命的物体,在喻慧的画中却是鲜活的,有着永恒的象征意义,画家将自己心灵的感悟,通过画笔来表达这些生命的存在,她的勾勒不再是单纯物象的轮廓线,用笔不那么实,而是起伏刚柔、轻重缓急、曲直隐显,在对比中形成不同的韵律;构图上,她总是把视点推向中景、近景,让景物截裁四边,形成饱满、交错、重叠的视觉张力,主体形象的完整和知白守黑;用色上,丽而求逸,略施粉黛,意态自足,完全洗拖掉刻画之迹。她特别擅于整幅基调的把握,那些色彩基调像音乐那样富有复调的变化,像蝉翼一样的透,像绢纱一样的柔,像进行雾霭一样的飘渺,像历史一样的沉着。她的作品总是以素、淡的用色达到静的气氛,形成雅的格调。喻慧以特有的绘画语言和艺术样式在当今画坛中占有重要地位。
对于喻慧的创作,著名艺术评论家皮道坚讲到:“看了喻慧的展览感触很多,我觉得喻慧可以说是今天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现代转换的一个标本,她很好地接上了中国传统的气,而且又自然而然地进行了现当代的转换。在我看来,从北宋以起,院体画是认真作画的,院体画强调了诗意,考试的时候就是用诗来命名,重视诗意,重视写生,重视生活的真实。而文人画是不以画为画,文人第一是德行,第二是文章,然后诗,诗之余才是书和画,取其意气之所道。喻慧很好地继承了中国传统绘画,并把院体画和文人画结合了起来,用了院体画的技法、语言、包括题材,她的画里边有中国传统文人画的那种精神。”
在喻慧的画作中,可以看到很多动物的形象,比如猫、黑色的鸟、白鹭等等,这些动物的出现使得画面有一种说不出的情愫或者意境在里面,对于为什么选择这些动物,艺术家喻慧表示,白鹭是为了致敬,猫在她的画面中反复出现,不是出于对猫的溺爱,而是一种平等的赞赏。在与人类亲近的的动物中,没有哪一种像猫这样,可以美丽、华贵、骄傲、冷漠、聪明、矫健、灵敏、自我,既与人类为伴,又不臣服于人。我偏爱瘦而警觉的猫,与人类的审美和文明相生相伴。黑鸟源于艺术家1983年第一次去西藏,在沱沱河一个凛冽的早晨,天广地阔,清浅的河水平平缓缓地流过,这里是长江的源头,源头的水是平静的。一群黑色的大乌鸦在水边时起时落,姿态从容优雅,仿佛悬浮在宁静空气中。在传统中国画里时时出现乌鸦的图像,黑本身是一种力量一种美。
除了动物之外,此次展览“芳草妙境”系列也非常的有意思,艺术家用植物表现了二十四节气的变化,对于这一部分的创作,喻慧表示源自一个朴素的想法:“我比李时珍画得好一点,我住在近郊,身边闲花野草,瓜果蔬菜皆可入画入药,这是我的‘休闲产品’。我给自己定了一个庞大的题目,便可以长长久久地画下去。三十多年埋头画画,不知不觉中练就了对实物直接勾线的本领。我喜欢写生,喜欢复杂的穿插,喜欢天然的生动,喜欢色彩的千变万化,这是四季给我的礼物。”
在喻慧的作品中还有很多对与假山石的描绘,古人诗云:“本向他山求得石,却于石上看他山。”对于“石”的表达喻慧表示:“中国文人历来有远尘世近山水的精神理想和自然之观,我迷上画石,是因为内心渐渐不满足于宋词般的自我观照,唐诗的天广地阔更引起我的内心共鸣,激起我心中对天与地的神往。赏石包涵着人文的象征意味,移天缩地,凝结是大。”
工笔画在制作和心境上,与古代女红有着许多相同、谨慎、精细、寂寞、悠闲。当画稿确定之后,画家便像一个诚实而执著的劳动者,不厌其烦地一遍遍让画面如显影般显现出来,专注手艺,不吝体力。喻慧的创作便是如此,绘画之于她,可以给她带来内心的慰藉和安宁。对于她来说,绘画始终是一件中肯而谦卑的事。
编辑:陈耀杰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