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未来:找朋友——发现青年艺术家”今日美术馆开幕 展览24小时不打烊
0条评论
2015-04-15 18:42:22 来源:99艺术网 作者:李保兴
2015年04月15日下午3时,“喂,未来:找朋友——发现青年艺术家”在今日美术馆2号馆1层拉开帷幕。该项目由今日美术馆馆长高鹏、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吴洪亮联合发起,由99艺术网在全国范围内重磅推介,倾力支持。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5月10日。
现场视频
轻松的话题下反映严肃的艺术生态
本次“喂,未来:找朋友——发现青年艺术家”是第二届举办,该项目以一种新的方式发现未曾被关注的、新鲜的青年艺术家,开创性的运用去中心化的模式,与今日艺术橱窗相结合,每月推出一个橱窗项目。该项目最大的亮点莫过于展览不设策展人,仅通过艺术家个体间击鼓传花式的推荐方式,以最自然的状态、轻松、游戏性的推荐方式,牵出一条主线。而且大部分作品为适时创作,艺术家需根据展出场地创作作品。
作为项目的发起人今日美术馆馆长高鹏表示,在青年艺术项目“堵车”的环境下,诸多策展人也鲜有时间去做田野调查去发现艺术家,导致在很多奖项中获奖或被推选的艺术家重复率很高。另外,很多艺术家不善言辞,很难被推荐,很难进入到艺术生态中。所以“找朋友”希望从评选机制上有所改变,把权力交还给艺术家,让艺术家自己把关;展览形式上既然是青年艺术家就应该用青年艺术家自己的方式来做,在轻松的话题下也反映出严肃的艺术生态。本次参展艺术家王礼军表示,这个项目有很多不可预期的东西,会让人有很多期待,激发创作的活力。
展览新模式 24小时不打烊
本次推介的首发参展艺术家是施丹、王礼军,他们的作品是特别根据橱窗空间的特点最新创作而成。施丹,福建漳州人,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获硕士学位。对于作品施丹说道“太阳、月亮、星辰……这些发光体指示着一天的开始与结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记录了时间”。王礼军2008年本科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2013年研究生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对于这次作品,他将单纯的涂抹行为和个人感受与经验相结合,旧家具、彩色粉笔、镜子,被极端的视觉化呈现,以粉笔涂抹的方式,粉饰那些成长过程中遗弃的现实感。同时,本项目也形成了一个“橱窗管家”的概念,每位艺术家都会配一位“管家”。管家会把整个过程记录下来,并辅助艺术家的沟通交流。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吴洪亮介绍说:“‘橱窗管家’由美术馆工作人员、学习艺术管理的学生及艺术爱好者等人员组成,他们在辅助艺术家的同时也构建了一个新的艺术生态。”
在整个项目中,每一个被推荐者也将成为推荐者依次接龙,完成一次角色互换。该项目将权力转交给艺术家,用不可控的推荐机制创生,展现出一种活态而生动的橱窗展览!作为下一期“找朋友”的推荐人,艺术家施丹表示,推荐朋友也不会是“近亲结婚”,而是东西南北哪里的因素都有,最后20个艺术家结合在一起展览会更有趣。
今日艺术橱窗将是国内首个“24小时不打烊”的艺术展览,为了能够给观众以新鲜的感官体验,艺术橱窗在白天依靠自然光线,夜晚采用灯光照明方式为您呈现不一样的橱窗效果。据了解,本次艺术家还在作品中加用夜光粉,使展览在夜里更加玄幻,多彩。
发挥美术馆的资源优势,另辟蹊径
2014年第一届找朋友项目历经三个多月的筹划,十个星期的征集,最终找到了30位艺术家朋友及10家媒体朋友。展厅现场按照发起人的三条线索布置,没有刻意的组合与拼凑,以最自然的状态呈现出了一个没有预期的展览效果。在推进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挖掘支持并培养年轻艺术人才的同时,力求给艺术和艺术展览更多自然的成长空间。去年的成功为今年的项目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找朋友”项目打破了常规推荐艺术家制度,打破了“圈子”,开拓展览内容的深度与丰富性。本次活动旨在推进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挖掘支持并培养年轻艺术人才的同时,力求给艺术和艺术展览更多自然的成长空间。吴洪亮祝福的形容:“小展览、小空间,大格局、大未来!”
对青年的艺术家的成长需要持续的关注和支持。今日美术馆馆长高鹏表示,年底会为参加“找朋友”项目的艺术家做一个群展,还会有一些巡展,并希望联合其他美术馆开放公共空间来一起“找朋友”。
编辑:李保兴
0条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