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博会观察】艺术北京这十年:成长在希望的田野上
0条评论 2015-04-28 11:25:56 来源:99艺术网 作者:陈倩华
2006年10月,董梦阳在北京农展馆举办了名为“艺术北京”的画廊博览会,中外参与画廊110家,交易量过亿,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在他的带领下,艺术北京从此进入了公众视野,并逐渐成长为国内艺术博览会的翘楚。今年,艺术北京十年了。十年岁月,随着中国艺术市场的深刻变化,艺术北京也在变化,在成长。

首届艺术北京现场
首届艺术北京现场

艺术机构:数量与质量双重增长

艺术北京,以北京这座城市命名,从一开始就确立了“立足本土,放眼亚洲”的运营理念。在参与艺术机构的选择上,打造“五三二”模式,即中国画廊占整个博览会的50%,亚洲画廊和欧美画廊各占30%和20%。从机构数量上显示,除去2009年全球艺术品市场低谷时有60余家参展机构,2006-2011年期间,艺术北京的参展艺术机构维持在百余家左右,到2012年,参展机构数量增至160余家,而据艺术市场分析研究中心(AMRC)公布的统计数据,2014年艺术北京参展机构数量超过180家。十年间,艺术北京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艺术机构参与其中,规模的不断扩大也使得艺术北京的影响力与日俱增。

随着机构数量的增加,参展机构的品质水准也逐渐得到提升。2015年即将开幕的艺术北京,即从300多家报名参展画廊中筛选出近140余家画廊和艺术机构。筛选机制比往年更加严格的同时,更加注重参展画廊的档次水准。

艺术北京2014现场
艺术北京2014现场

板块设计:从单一到多元化选择

艺术北京自创立起,主题板块也在逐年丰富。2007年提出“完整亚洲概念”,开创了博览会、双年展与艺术节相互结合的新展览形态,兼具商业与学术意义。2008年,艺术北京开创以影像艺术机构参展的“影像北京”。2009年,增加“经典北京”板块,开始培育经典市场。2010年,新兴市场成为重点,公共艺术、年轻艺术家板块得到重视,艺术商店的消费型艺术品继续得到推广,针对藏家的外围展与论坛格局也丰富起来。2011年,艺术北京新增“Fashion+ Design Beijing——亚洲设计主题展”板块,展出来自日本、韩国及本土的20多位艺术家和设计师的作品,并对本土设计师进行了特别关注。2012年,艺术北京当代艺术部分与“影像北京”和“经典北京”融合为一体,同期举办当代、经典两个博览会,同时加大了水墨的力量,关注和推动起水墨的发展。2013年,拍卖行展位成为艺术北京的亮点,画廊与拍卖行并存成为针对艺术品国情的特色。2014年,新水墨、青年艺术家成为艺术北京的关键词。

2015年的艺术北京博览会,整体展出面积超过25000平方米,由“当代馆”、“经典馆”、“设计馆”和连接场馆公共区域的ART PARK公共艺术区四个部分组成。拍卖公司展区比重下降、“设计北京”板块经历了2011年的设计专题展览后又得到了重视。户外公共艺术空间在作品选择上也更看重互动性,增加了一些亲子项目。

艺术北京2008现场
艺术北京2008现场

展览服务:VIP服务愈加专业深度

展场和藏家群体的相关服务对于专业的博览会来说也是不可缺失的一环。艺术北京在逐步完善博览会各项工作的同时,VIP服务方面也在不断升级。2009年,面对全球艺术品市场的不确定,艺术北京2009VIP(收藏家服务)出资邀请海外重要收藏家参观展会及京城重要艺术机构、画廊。此外,艺术北京每年都在加大对展商、藏家和VIP服务内容的策划,如增设藏家论坛、酒会、活动及外围展等。每年持卡及请柬入场的VIP人次,购票入场观众人次都同比增长不少,同时,针对寻常百姓家的消费型艺术品也通过艺术商店的形式呈现给参观者。

今年的艺术北京,预展当天将提前2小时的优先预赏时段,藏家们与画廊主将进行深度一对一的导览与交流。同时,将在全球邀请各地的艺术藏家和爱好者们来参加艺术北京,准备了丰富而垂直的艺术季鉴赏旅行,并联合草场地、798等周边艺术区的画廊联合举办展览,联合UCCA及今日美术馆等艺术机构,共同营造北京艺术季的概念。

艺术北京2011现场
艺术北京2011现场

媒体推广:逐步成熟与国际化的品牌运作

专业的博览会,在品牌运作上也会不遗余力。在十年发展中,艺术北京也逐步形成了完整的品牌宣传运作模式。自2006年品牌建立之初,艺术北京针对性地进行海内外的媒体投放,与超过数百家媒体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广告投放及报道,涵盖全球主要艺术媒体。博览会现场则采用互动式的宣传方式开辟媒体访谈区、通过微博平台进行线上、线下的互动宣传。

而在今年的艺术北京,“媒体”更是成为被广泛提到的词汇,有多年资深媒体经验的李孟夏出任新一届艺术北京执行总监,富有媒体经验的新团队的加入给第十届艺术北京注入了新鲜血液。在李孟夏看来,“媒体在这一两年间改变非常大,人们获取资讯的渠道变得更加丰富和分散,媒体的介质和载体已经与过去不可同日而语。”多种形式的立体式宣传推广在今后的艺术北京中值得期待。

结语:十年之中艺术北京的成长变化也成为中国艺术博览会的一个显著代表。至于未来如何,正如董梦阳所说,“正像我们所处的社会一样历经坎坷,但依然充满着希望并且欣欣向荣。”

编辑:陈倩华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