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饼裙热身,元代壁画陪衬,“镜花水月”到底展什么
0条评论
2015-05-11 13:36:34 来源:澎湃
[1/1]




















另一侧,清代成人服装像“臣子站班”般罗列,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属于乾隆皇帝的龙袍。西方设计师从中得到启发,英国设计师约翰•加利亚诺(John Galliano) 1997–98秋冬为迪奥设计的结痂黄色丝缎礼服和汤姆•福特(Tom Ford)紧身款的奢华龙袍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汤姆•福特(Tom Ford)紧身款奢华龙袍
英国设计师John Galliano作品
到了中华民国(1912-1949),各方面都有浮面的清明气象,清代的包裹严实的旗装也显示出空前的天真愉悦,它们被改良成各种形式的旗袍,就像张爱玲在《更衣记》里描述:军阀来来去去,马蹄后飞沙走石,跟着他们自己的官员、政府、法律,跌跌绊绊赶上去的时装,也同样千变万化。短袄的下摆忽而圆,忽而尖,忽而六角形。女人的衣服往常是和珠宝一般,没有年纪的,随时可以变卖,然而在民国的当铺里不复受欢迎了,因为过了时就一文不值。
民国服装展厅
与旗袍自由之风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文革时期(1966-1976)的服饰,在Met埃及馆展览现场被一种严肃的气氛笼罩,在入口处,《我爱北京天安门》作为背景音乐,往里走,观众可以找到红卫兵军装,蓝色工人服等文革印记。
对此,西方设计者开始了集体反叛。本着这种设计共识,生活在纽约的华裔设计师谭燕玉(Vivienne Tam)将当代艺术家张宏图的波普毛泽东画像印满礼服;同时展出的还有薇薇恩·韦斯特伍德(Vivienne Westwood)的文革系列服装。
文革服饰展厅中华裔设计师谭燕玉的作品
黄柳霜(Anna May Wong)在1934年出席晚宴时所穿着的黑真丝软缎绣花旗袍
在展览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中国服装设计师郭培灵感来自于中国佛教造像的含有设计莲花元素的礼服,周围的摆放的众多佛像成为了服装的烘托品;和佛像一样作为陪衬的还有来自14世纪的壁画、明代青花瓷器……她们本身足够撑起一个东方古代文物展。而如今,这些艺术品无疑沦为了时尚的道具。这是当今社会文化的悲哀。
而对于中国人而言,清末以来所说“西学东渐”,从“镜花水月”中,我们看到了西方时尚借鉴东方传统之美。而事实上,西方强势审美一直以来影响着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从T台服装、到博物馆展品的陈列方式、到艺术思潮。而此次展览上,西方知名设计师和西化的东方设计师设计出的源于东方文化的服装是文化自信还仅仅只是一件东方民族的外衣?
展览信息:
中国:镜花水月”( China: Through the Looking Glass)
时间:2015年5月7日- 8月16日
地点: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中国艺术展区与Anna Wintour时装中心
票价:成人$25
编辑:黄亚琼
0条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