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展人肖戈详解:策划威尼斯双年展平行展是怎样的体验
0条评论 2015-05-19 14:35:14 来源:凤凰艺术 

编者按:2015年5月9日,被誉为“世界三大艺术展”之首的第56届威尼斯双年展于意大利水城威尼斯如期而至。本届威尼斯双年展,因总策展人奥奎的视野与定调,在“关注当代”的威尼斯传统之外,把写作、“资本论”的诵读,电影人介入策划重点版块......这些都融入威尼斯当代艺术双年展,这使得媒体认为,这对于我们大家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来邀请各个艺术门类的创作者,聊聊跨界、聊聊当代与传统、聊聊民间、聊聊我们全世界的未来。以下是媒体对曾经担任过威尼斯平行展策展人的艺术家、策展人、主编肖戈女士进行了专访,和我们聊聊威尼斯双年展。

\

肖戈(左)在威尼斯双年展现场采访艺术家徐冰(右)

为了方便阅读,下文中 媒体=Q 肖戈=A

Q:最初是什么契机得到了策划威尼斯双年展平行展的机会?

A:早在2011年,我当时在中国当代艺术基金会工作的时候,就曾经代表机构申请过威尼斯双年展平行展(威尼斯双年展是可以投策划方案的),申请两个项目。但是当时她都被拒绝了。

在2013年时,我仍然有种要去试一下的欲望。威尼斯双年展分三个部分,主题展是主策展人策划的,国家馆一般都是由国家政府指派的策展人,像中国是由文化部指派的。这就意味着,作为策展人,如果走平常这条路恐怕是没有机会,这就是为什么我老想申请做平行展策展人的原因。

Q:为什么将主题定为“大运河”?

A:我爸爸的老家是扬州,在2013年、2012年都是在准备大运河申遗的过程中。老家让他做一个跟大运河申遗有关的展览。类似于传统书画类的,方案是我起草的,所以2013年凭直觉我就想定双年展平行展的主题为大运河,但是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把传统书画展览策划案变成当代艺术的策划案(因为威尼斯双年展一直是当代艺术的平台)。
说起来挺有意思的是,没有跟任何艺术家打招呼,也没有任何作品,我觉得跟这个主题有关的东西就把它们凑到一起,还有一个我特别好的朋友帮我写方案,她的英文特别好,我们两个女孩儿忙了不到一周,做了一个PPT。大该是2013年的2月19日,我收到威尼斯双年展组委会发给我的确认信,告诉我平行展方案入围了,当时特别特别特别的高兴。我知道平行展的投稿每年差不多3000-4000份,但最后有30-40个平行展能够入围,对于独立策展人来说也是特别好的机会。

Q:您觉得当年是因何入选平行展策展人的?

A:2013年威尼斯双年展的总策展人马西米利亚诺想展现当代艺术与历史传统的结合,展现百科全书式的面貌。大运河的开凿之初,是为了文化、经济、政治的交流,是开放精神的体现,和全球化时代是吻合的。这一主题展现了传统历史这一部分,也通过当代艺术形式展现了当代艺术发生与发展的面貌,等于是呼应了百科全书的殿堂这部分。同时是对2014年大运河申遗的推动,让我们审视如何面对当代、自然、传统……另外威尼斯本身也有一条大运河,这其中也有狠多契合点,这可能是入选的原因。

Q:威尼斯双年展平行展在策展方式上同一般的展览有什么不同?

A:那一年时间很紧,收到确认信后,我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留给我准备展览,当时入围的方案里面,艺术家是虚拟的,现在要落实,就要和艺术家谈话,邀请他们来,要用最快的速度将文字(中文、意大利语)做好,也要把海关的运输都做好。

而且费用也很昂贵,我是在威尼斯郊区的圣马可教堂举办平行展,场租是120万,是国内一个展览的10倍,而且这个建筑是12世纪的古建筑,是遗迹,不能在古迹墙上订钉子,因此对装置作品的安装、对于作品怎么挂要考虑,要做展墙,当时展厅是条状的,确实呼应了大运河的主题,像河流一样的展厅,但是要根据这个展厅思考如何展示。而我又丢了法国证件,还不能马上去意大利,要找到威尼斯当地一个对接的机构才可以。

Q:是不是有一个团队一起工作?

A:是有一个团队,其中有章燕紫,在央美艺讯网工作,当时负责在新浪微博上写招聘启示,还有我的助理冯娇,当时一定要跑过来给我当助手。包括参展艺术家“无关小组”都在策展上给予了我最大的帮助。当时布展工人都是“无关小组”的艺术家,意大利的工人效率比较低,价格也非常昂贵,所以我们也请了很多留学生,可以说调动了各方面的力量。包括我的好朋友吴玮禾都是免费通宵达旦的给设计画册。

我们的办公方法是非常特殊的,不是聚在一个地方整天要见面,甚至是工作三个月后,团队很多人都没有见过,因为我们用了QQ沟通的工作方式。

Q:筹款很困难吗?

A:找艺术家可能不是最困难的,因为我熟悉这个圈子,但是筹款确实是最难的。因为这个展览没有问艺术家索取任何作品,不带有任何商业性,赞助商大部分情况都希望拿到作品,因此没有跟赞助商置换的东西;另外,虽然威尼斯双年展名头很响,但并不是因此赞助商都想赞助,我家里也不能给我绝对的帮助,当然最后我父亲还是拿了作品来支持我。也有一些朋友在经费没有到位的情况下先把钱给我划过来,包括陈衍、张轲,我也自己拉到了一部分钱。最早的大运河项目经费是从扬州政府申请的,流程走了很长时间,应该是在2013年4月份申请出来,但是4月份时,本来答应的800万,一分钱都没有了,5月20日所有团队都要出发,可是不付钱是没法做展览的,还有作品通过海运都运出去了,所以这是我生命中最大的挑战,在5月23日时我还在筹钱。相当于在最短时间内要补清几百万的费用,白天还要进行所有的展览流程,还有做双语画册、还有媒体资料。

Q:通过您的那次策展经历,您认为,中国策展人同国际上其他国家的策展人相比,有什么更鲜明的群体性特色?

A:中国策展历史还是比较短的,同在中国当代艺术开始到现在30年的时间还很多是一样的,可能在这一背景下,中国策展人在策展形式、方式上借鉴西方的东西会比较多。近几年商业化的原因,使部分中国策展人功利性有点多,而西方策展人理想主义更多一些;而且中国策展人往往有很多头衔,身份多元,素质比较全面,而西方策展人身份比较单一,一般就是策展人,可能专注度上更强。

Q:那次策展给您和参展艺术家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A:那次策展之前,我独立策划国际性展览并不多,这次考验是对我综合能力的锻炼。策划完上海双年展特展后,别人介绍我,会说是上双的策展人,但是大运河展过后,别人会介绍我为威尼斯双年展的策展人,是国际策展人。虽然对我来说,这只是叫法上的不同,因为好的策展人是不需要说策划过哪些展览的,但是意味着被定义为国际策展人,会被认为能力更强,在一个阶段性上参与了国际性的展览。但我更喜欢09年为普通艺术家维权策划的“暖冬计划”,本身具有社会意义,这是我更喜欢的展览。

当时参展艺术家有几位是业界大腕,比如徐冰、邱志杰……他们并不是第一次参展,我认为他们参展是对大运河申遗感兴趣,也是对我的支持,参加这样一个展览对他们本身并不一定有多大影响,但是对新的、年轻的艺术家,会使他们的履历上添上一笔,会对他们产生一些不同程度的好的影响。

2014年大运河申遗成功后,这个展览就变得更有意义,当时还有电视台来拍摄我们这个群体,艺术家邱志杰也表示他能参与这样一个帮助中国文明古迹申遗起作用的展览,很高兴。我想这也是对艺术家的一个影响。

Q:威尼斯双年展在中国艺术家心目中的地位是怎样的?为什么那么多中国艺术家对平行展感兴趣?

A:威尼斯双年展是全世界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和德国卡塞尔文献展、巴西圣保罗双年展并称当代艺术节三大艺术展,是学术性最高的,有艺术界的奥林匹克的美誉,说感兴趣甚至是“趋势若无”,艺术虽然不是用奖项来衡量分量,但这说明中国艺术家希望和国际接轨,希望进入高水平的平台。

Q:平行展对于威尼斯双年展的存在必要性在哪里?

A:主题馆是威尼斯双年展总策展人体现思路与能力的平台,而国家馆是总策展人主题的方向下,由每个国家政府派出的策展人,策展方案不经过威尼斯评审委员会审查,只要政府通过就送到威尼斯,平行展给了威尼斯双年展更自由发挥的平台。而且主题展今年只有4位中国艺术家,这还是历史以来数量最高的,国家馆今年只有5位艺术家,数量非常有限,平行展不但是给独立策展人,也是更艺术家们以更多机会。

Q:威尼斯双年展总策展人的理念和确定的主题,对于平行展来说,有怎样的影响?

A:总策展人定的是大基调、主题和方向,所有的展览主题都会根据这个大框架来找,至少要和这个主题有所联系,当然有时候也不是绝对有关系,比如本届双年展也能看到肖恩·斯库利的个展,也是个平行展,但是我相信他会找出和“全世界的未来”的关系。

Q:您认为威尼斯双年展也好,平行展也好,到了今年,是否一直在进步?

A:首先这一届威尼斯双年展我目前还不能判断是否在进步,但是我相信奥奎策划的这一届双年展一定是一个里程碑,他在艺术圈的学术地位和口碑是很高的,他策划过世界上所有的好的双年展。

Q:中国的艺术家和策展人,在近年是否有成为威尼斯双年展总策展人的可能?

A:其实这也是我们大家一直希望能实现的,不管是巴西圣保罗双年展、威尼斯双年展、卡塞尔文献展都没有中国策展人进入这个角色,我记得邱志杰曾经开玩笑说,如果再让他策展,除非是卡塞尔文献展,这说明了这是中国策展人的下一个目标。而且中国策展人是否绝对被国际公认,因为威尼斯双年展是具有国际背景的,这也是中国策展人努力的方向。

Q:您现在由策展人转型为媒体人,观察今年的威尼斯双年展,会有什么不一样的视角?

A:做策展人时,和威尼斯双年展组委会有事物上的呼应,但是我的注意力是聚焦的,要全力以赴做好自己的展览,同时有很多权限,比如上威尼斯的地图,让我感觉是这个局中的一员。可能都没有时间看其他的展览,因为要管好我这一摊。但是成为媒体人后,我毫无疑问是个局外人,要耳听八方眼观六路,方方面面都要知道,还要做功课,是一个散点的状态。也许通过当媒体人的角度,可以更好的了解威尼斯双年展本身。

编辑:黄亚琼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