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龙森:一幅山水画占满400平米空间
0条评论 2015-05-30 19:00:28 来源:99艺术网 作者:赵成帅
\
 
2015年5月30日,“徐龙森独幅作品展”在圣点空间1号馆开幕,在400平米的展厅内展示了徐龙森一幅标示性的巨幅山水画——一幅895×720cm的大画。
 
此次展览由张红雷策划,李小山担任学术主持,在展题中特别标示了马克·罗斯科的一句话:“绘画,应该要像奇迹一样。”李小山认为徐龙森的艺术是“个人创造的精神图腾”,“在我看来,没有所谓的真正的自然,当然,这里的自然不是指自然界的自然,是老子的哲学观的自然。老子的‘自然’是一种理想主义,没有人会摒弃人为的关注而融化成绝对的自然。拿徐龙森的作品来说,宇宙观是通过他这个人来体现的,而他这个人又是那样鲜明和富有张力,外化到他的作品里,充满了徐记特色,所以,很难用古老的哲学观念解释得通。同样,在当代文化里,也有各种各样的观念,其中含有‘道法自然’的那种说法,但只是众多说法的一种而已,即使产生效果,范围也是有限的。”

\
 
徐龙森在谈及自己的巨幅山水画时认为:“传统上人们把山水画分为北宗和南宗,但是,这是两个完全没有关系的山水画发生学,北宗画骨干,南宗画植被,完全是由南北两地不同的地理环境决定的。到了当代,人们早已不再被地理环境所局限,这种区分显然已经没有意义真正重要的是‘胸中沟壑’——怎样画心中的山水。而在当下,艺术领域最大的征战在于空间的争夺,在一个美术馆里,山水画怎样与装置、油画、雕塑PK?”
 
策展人张红雷认为:“物以及空间,存在于物体中的空间才是主要的,常规的意识形态中,作品的媒介和输出已然在当下‘被看’的很有重要性,我时常认为艺术的本质在于精神的诉求,就如同好的音乐和电影在调动本质问题时,是审美之上的思想和信息一定的对等性。当作品被置身空间、作品本身的空间感同于空间的呼吸行二而合一,在此关乎媒介的一切都将失效地退场,而作品承载东方文脉的传承又将其立足于当代的空间概论。”

\
 
2004年以前,提起徐龙森,人们想到的还是90年代中期上海茂名路中国大陆最早的画廊东海堂的主人。在当时的艺术界,徐龙森不仅是一个成功的经纪,还是一个眼光老辣的收藏家。在他的家中,挂满了目前在市场上炙手可热的潘玉良、常玉、关紫兰等民国时期艺术家的经典之作。他曾说自己要做中国的康维勒(毕加索作品早期市场的推手,世界最好的画商之一)。然而2004年,中国北京、上海的画廊纷纷开张,艺术市场开始升温时,徐龙森却突然宣布关闭东海堂后,“实际上,那时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快50岁了,如果再不全身心画画,实现自小就有的那个模糊的大艺术家理想,就真的来不及了。”徐龙森说,“做画廊是迫不得已,因为艺术是‘美人胚子’,需要‘牛粪’养,而做画廊就是为了赚‘牛粪’。所以,当‘牛粪’足够多时,我就要找自己的‘美人胚子’了。”
 
2004年年底,徐龙森来到北京做起了专职艺术家,租住在索家村。徐龙森曾于1973年作为第一批学生进入上海工艺美术学校,学习黄杨木雕,但他在业余时间更喜欢素描和雕塑。当他来到北京开始艺术创作时,转向了山水画。有一次,李小山说,“你画的固然很好,但我看不到背后的东西”。徐龙才恍然明白自己的作品中缺少了精神性,开始阅读大量古籍,在山水画创作中激发出他的才情,被称为天才式的艺术家。

\
 
从2008年,徐龙森搬进北京东风艺术区的工作室,他的创作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起先一个偶然机遇,促成2009年他的第一个海外个展“山不厌高山水画展”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法院举办,一时引起轰动。此后又于2010年在毕加索的画室举办《 胭脂》徐龙森山水画展,2011年在伦敦大学Brunei Gallery举办《山水图腾》个等等,随着在国际上亮相的增多,徐龙森在国内的展示也逐渐多起来,包括在南艺美术馆、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的个展。而在2015年的香港巴塞尔艺博会上,拥有三十年历史的汉雅轩画廊也展示了他高达十米的巨幅山水画《山不厌高》,此外汉雅轩还在巴塞尔艺博会期间适时推出了徐龙森在香港的首个个展。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7月15日。

编辑:赵成帅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