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佳士得香港春拍拉开帷幕。当晚的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晚间拍卖,94件拍品取得了84%的成交率、5.95亿港元的总成交额;来自中国、菲律宾、日本及韩国的艺术家创造了11项新的拍卖纪录;上世纪旅居法国的华人艺术家常玉的《蓝色辰星(菊花与玻璃瓶)》,以8188万港元的成交价拔得头筹。拍卖结束后,佳士得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部国际董事张丁元对媒体点评了拍卖结果,表示“这次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晚间拍卖共产生充分展现了藏家对亚洲现当代艺术的热忱”。
“亚洲抽象”:连接亚洲市场与国际买家
这次春季大拍的夜场,抽象艺术的比重较大,有媒体在现场提问说占到全场拍品的三分之一,其实远远不止:日本具体派画家的作品就多达三十多幅,中国艺术家赵无极、朱德群的作品有十几幅,再加上韩国单色画也以抽象为主,抽象作品的比重至少超过了一半。
对此,张丁元的解释是,他们总体上在策划时用了新的主题,将亚洲艺术市场与国际艺术市场接轨。亚洲艺术全球化就是他们的目标。但要将亚洲艺术与西方艺术对比,需要找到相同的主题。在亚洲美术史上,战后的抽象表现主义的艺术形式跟西方比较接近,抽象艺术兴起于20世纪初,发扬光大则在战后的美国与全世界,亚洲艺术家如中国的赵无极、朱德群,韩国的艺术家以及日本具体派的艺术家,包括菲律宾艺术家都参与其中,但仍能看到东方艺术家与西方艺术家之间的差异点,由此才可以比较价值和价格的差异。所以采用了这个主题。与此同时,西方美术史本身在战后发生也巨变,从大部分是具象艺术转向抽象艺术。
他还表示,亚洲市场近年来也在发生变化,从符号性的具象艺术有了调整,他们希望通过推出亚洲抽象这个主题达到两个目的:一是给市场一个新鲜的面貌,呈现亚洲艺术的多元性;二是借用抽象艺术作为一个桥梁,连接亚洲艺术与国际藏家。他认为这次拍卖的结果,有更多新买家介入,包括欧洲和西方买家。
“中国当代”:泛亚洲化与去中国化
拍前笔者就在报道中指出这次夜拍的布局的特点——中国艺术家作品的比重只略高于三分之一,而这是佳士得在香港举办夜拍以来前所未有的,拍卖结果也很严峻,尤其是其中的中国当代艺术部分被网上舆论以一个“惨”字来形容:入选9件拍品,有4件流拍。
对此,张丁元表示,市场都会有调整,一是看是否征集到合适的作品在夜场呈现?二是佳士得会选择一种保护的立场。他还指出,这次中国艺术家中,年轻艺术家刘韡创造了新的拍卖纪录;另外20世纪早期作品受到市场关注,如常玉的作品拍出成交价第二高的佳绩,相比那件成交价第一的作品,尺幅大小差了四五倍,因此若以尺幅算成绩还是相当好的;而赵无极、朱德群的作品则表现强劲;另外,夜拍的人气(他的用语是“热络性”)让他感到欣慰,与过去市场繁荣时期的人气非常相似,相信未来有新的一波。
有媒体在现场提问中把佳士得的“泛亚洲”策略与“去中国化”相提并论,对此,张丁元作了解释:佳士得亚洲现当代艺术的主场是香港,体现泛亚洲的主题,在策略上要平衡所有的地方,但对夜场拍卖来说,重要的是必须提出一个新的观点来刺激市场,去思考泛亚洲的市场价值,所以每季都会推出一个新的主题或者角度。
他还表示,佳士得作为全球拍卖公司,除了香港、上海,在纽约、伦敦的拍卖也在进行,除了亚洲、中国的主场之外也要让亚洲艺术自然、平均地进入各个市场,在纽约、伦敦的战后当代艺术拍卖中也有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因此在策略上也有所不同,相对来说香港数量少一点,但是全球布局中数量并不少。
市场口味:拍卖需要多元与能量
整个夜场拍卖日本具体画派三十多幅作品占据了很大比重,对此,张丁元表示数量多是因为具体画派成员多。他认为总体看这部分拍得相当好,其中有的艺术家市场并不熟悉,但拍卖结果不错。更重要的是可以看到新买家尤其是国际买家的参与,还有一些价位比较低的作品吸引了很多新的买家进场。
他还指出,亚洲市场的口味、亚洲的收藏家越来越成熟:特别的作品受到追捧,而常见的作品则表现正常。这表明亚洲市场已经走向另外一个阶段,所以他们很期待。他强调:“要将市场注入新的兴奋点,需要多元性,需要能量,而这也是我们的优势,亚洲有多元的文化,使亚洲艺术具有多元性,而市场不会永远只是一种口味。”
佳士得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部国际董事张丁元表示:“本季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晚间拍卖以多元化及活力见长,全球藏家对亚洲艺术表现出进一步关注。中国二十世纪绘画表现强劲,艺术大师常玉的一幅罕见蓝色画作,《蓝色辰星(菊花与玻璃瓶)》,以8,190万港币/1,060万美元成交。拍卖共产生来自中国、菲律宾、日本及韩国艺术家的11项新纪录,充分展现了藏家对亚洲现当代艺术的热忱。以中国为首的亚洲抽像艺术表现卓越。除了中国艺术家赵无极、朱德群有出众表现外,韩国现当代艺术亦100%成交,其中金焕基的《蓝山》创下了近预估价10倍的成交纪录。”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