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美术院校毕业季观察 艺术理想如何落地
0条评论 2015-06-15 13:21:59 来源:中国文化报 

6月,又逢毕业季。与往常各大美院主打毕业展不同,由于艺术观念的愈加开放、与社会的沟通日渐频繁、艺术市场的强力介入等因素,今年的毕业季突破了原有模式,活动规模不断扩容、影响不断扩大,并有衍化成社会公共文化事件的趋势。

毕业活动是该朴素还是该张扬,毕业展老调常谈还是创新居多,毕业生该专注艺术还是面对市场、是主动出击还是被动选择,如此讨论不绝于耳。在毕业季的余波效应中,毕业班师生不仅是参与者,更是见证人。2015年毕业季,各大美院在忙活什么,老师在说什么,学生在做什么?

创业·跨界——毕业季关键词

“创业大赛很给力,我身边的版画系同学黄姝就参与了。”央美造型学院油画系第二工作室的毕业生颜宇对于学校今年的毕业举措由衷赞赏,“她在毕业之际和友人合作创立了叁陆玖艺术坊,这是一个针对高端人群的绘画授课计划。我是看着她一步步从构思、找场地和教课人员,到成功借用学校美术馆、咖啡厅,最终开课教学的整个过程。这次她在创业比赛中获得了三等奖,整个创意都得到了校团委的指导和支持。我觉得这对毕业之后的人生发展有非常大的实际作用。”中国画学院宋岫音挺羡慕参加“央美创客”的同学,因为他们能够拥有自己的财富项目。来自中国画学院书法专业的刘美汝则表示,“校友交流日”对自己这样刚刚毕业、就业经验不足的学生来说是很好的一课,学长们的经验对自己很受用。

据了解,在为期一个月的2015“中央美院毕业季”中,除了贯穿始终的“本科生毕业作品展”“毕业生推介计划”外,“校友交流日”“‘艺术梦 创业梦’第六届大学生创业大赛决赛”“央美创客创业孵化园挂牌仪式”“中央美术学院支持小学美术特色教育成果展”“丝绸之路艺术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成立仪式暨学术论坛”等系列活动的开展,将看似大Party的毕业季打造成一个不同专业、不同目标的同学的锻炼和展示平台。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为2015届本科生毕业作品展开了VIP专场。纵观绘画、雕塑、工艺美术系63名同学的200余件作品,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张敢认为,本次毕业展在水平稳定的整体面貌下,呈现出一些新特点,尤其工艺美术部分“跨界”的情况非常明显。“比如刘姝的毕业作品,完全是利用金属焊接的工艺,毫不逊色于雕塑系学生的作品,非常好。不仅金属工艺专业,首饰专业和漆艺专业做得也不错,展现了清华美院的特色。”

清华美院工艺美术系的刘姝告诉记者,她创作的灵感源自9年前,一次外出写生时所听到的来自北欧的金属打击乐。她一直思考如何把自己喜欢的金属打击乐做成一件作品。“确定了主题,就要寻找适合的材料。导师潘毅群建议我选择更为环保的方式——废旧材料的再利用。在这个过程中,破铜烂铁不再是被丢弃的垃圾,而是充满力量和美感的组成;一个个汽车的轴承,就是乐手的四肢;各式各样的齿轮成了乐手强壮的身体;那些刚性却有柔美曲线的零件变身为乐手的长发……在寻找和试验的过程中,导师一直鼓励我大胆想象、挣脱束缚,在嘈杂却有节奏的工厂车间进行即兴创作,找到属于自我的‘韵律’,还多次深入制作现场指导、修改。电焊师傅们丰富的经验和精到的技术,给了我很多的启发,这才有今天被大家认可的作品。”像这样的注重创新、大胆跨界的作品在今年各校的毕业作品中有增多的趋势。

多元·开放——毕业展新特点

无论形式如何丰富,毕业展始终是毕业季的核心。中国美术学院以全院的方式举行毕业季,已经有五个年头了。每次毕业展都以鲜明的主题来统领,做到了主题在变、品牌依旧。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表示,学院每年一个主题,通过不同主题的设定将全校的力量凝聚。今年毕业创作的主题为“山水相望”,分布在南山、象山校区的美术馆、陈列馆、体育馆和其他公共空间,共展出2125名毕业生的3500余件作品。“这里的‘山’,不仅是象山的山,‘水’也不只是西湖的水,更是历史叠山、人文蕴水。西湖是我们得以生长和弘扬的自然和人文的山,是我们朝朝暮暮的心灵的山水,也是我们得以成长和不断弘扬的千山万壑。此外,今年正值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公共艺术学院的毕业生还创作了不少与抗战有关的作品;而设计艺术学院的毕业生则推出了‘西湖礼品’的相关设计。”许江说。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胡斌介绍了今年学院毕业展的一些新特点:一是通过“混搭”“穿越”“错置”的方法达到某种异样的、超现实感的作品不少。虽然具体形式各异,但方法论上有某种一致性;二是多元聚合的创作比较多,经常是成组的,有的还包含多种媒介。每件都可以单独成立,互相之间又有关联,需要系统地观看,才能认识其生成方式;三是题材和方式上,机械装置和身体表达出现的频率多起来了。

今年,以“开放的六月”为主题的四川美术学院本科生毕业作品展新增了公众艺术体验项目,市民可于周末在学生的帮助下在川美大学城校区免费体验各种艺术创作。譬如可在漫画写生馆里设计自己的肖像,可以体验版画制作,可以绘制自己喜爱的扇面,可以制作DIY创意饼干,还可以向街拍社团学摄影学街拍,甚至去选购川美学生的创意小首饰等等。

“今年的毕业季像长期的校园开放日活动一样,整个美院是一种面向社会的开放姿态,我觉得特别好,首先得让社会公众走进来,打破外界对于艺术的神秘感,让所谓艺术真正进入公众的生活。”央美造型学院版画系研究生王启凡如是说。开放,不仅是一种与社会对接的姿态,也是一种管理的理念,考验的是校方的创新思维和战略布局。

央美毕业季的“大动作”被称之为“带有改革性质的实践、探索”。中央美院副院长苏新平表示,现代大学的性质决定了大学尤其是名牌大学必须向社会开放,所以主动向全社会开放,接受社会各方面的检验是央美发展到今天必须迈出的一步。至于动作大,是由毕业生数量决定的。“虽然经过了反复论证,但总会有不同的声音,我们有所预期,并愿意面对问题和质疑声。”苏新平说。

“由于展览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往年从研究生到本科生的毕业展览和作品评奖不得不分为5个时段进行,对外宣传方面也囿于操作等原因,难以主动有效地向外推出。”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学术秘书汤宇介绍,今年“毕业季”活动整体呈现的新举措,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各学科之间的互通与交流,加强横向的判断和比较,另一方面也给各专业的学生和教师提供了一个相互沟通和学习的平台,这对今后的教学是有促进意义的。
真挚·沉淀——毕业生须坚持

“现在毕业展成为社会的焦点,参观者众多,也成为不少策展人、画廊主以及收藏家挖掘青年艺术人才的平台,也使毕业展越来越成为一个艺术盛会,虽然热闹非凡,但不能只停留于表面喧嚣,而应该有更深的思考。”胡斌说。

以央美、国美为代表的艺术学院主动邀请大量藏家、机构、媒体参与毕业季,是一种学院方式的改革还是因为就业压力,是否存在市场“倒逼”学生各显其能求生存的因素?当下有个说法叫毕业即失业、转业,许江认为:“毕业季是针对学生的就业和创业的一个积极措施。每年都有很多企业来学校‘挖人’,有很多画廊也在学校‘淘宝’,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学生、学校与社会互动的局面,这是我们始终关注和坚持的。至于怎么样让学生毕业不失业,这是一个社会问题,不是一个学校就能够解决的。据我所知,现在中国内地尤其是西北地区缺大量的创意人员、缺大量的老师,但很少有人去。我们怎么能把那里的条件创造好,让这边的优质生源愿意到那里去创业,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张敢也表示,学院请艺术机构来看毕业展的初衷,就是想帮扶学生们一把,早点找到出路。汤宇认为:“作为大学教育的出口,向外界展示美院教学现状,其实正是彰显了一种自信和开放的态度。近年来,一大批青年艺术家项目、展览活动将目光瞄准了年轻的艺术家,其中毕业季发挥了很好的平台作用。”

怎么把自己“推销”出去?苏新平认为毕业展对于学生们找到“出口”很关键。获得许钦松创作奖学金三等奖、李自健基金会奖学金一等奖的广州美院雕塑系2015级硕士研究生朱妙芬有自己的看法:“展览是展现学术水平的最佳方式,我们更希望外界关注的是作品本身,毕竟还有很多可供推广的空间。”颜宇结合自己的经历谈道:“到了毕业季,有些画廊开始联系我,还有人想要购买、收藏我的画。我发现,原来社会并不缺少展示自我的平台。我还发现,接触市场后有许多问题要考虑,比如自己画的定价,会不会被画廊的审美所左右,特别是如何在创作中继续保持艺术真挚的品质。”丁宁则认为,毕业季活动确实有很大帮助,有些同学由于经济原因需要卖画的,有了收入后就能在北京租工作室继续进行艺术创作,而不至于因为现实而放弃艺术。

是选择当职业艺术家,还是继续深造,或者创业?王启凡的选择是做职业艺术家,毕业作品《天问》系列获奖对他是一种有力的激励。“选择创业的同学也不少,尤其是现在国家对大学生创业政策上支持很多,美院学生的创业方向大多跟绘画、设计、教育有关。我的同学有的本科没毕业就开了公司,现在已经做了上百家咖啡厅的室内装饰了,还有的在读期间就组建自己的团队,做了‘版儿’,利用自己的版画特长向社会推广版画,都是怀着理想在做。”“一个艺术创作者在正式进入市场之前沉淀并坚持3到5年,是特别有益的事情。”版画系的丁宁表示,过早过快走进市场可能会迷失方向。

编辑:黄亚琼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