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佳士得(Christie’s)用五天时间拍卖了去年去世的商人罗伯特·H·埃尔斯沃斯(Robert H. Ellsworth)的藏品。享年85岁的埃尔斯沃斯在位于曼哈顿第五大道上有一个22间房的公寓,其中储藏了据说是世界上最全面的亚洲艺术私人藏品,他因此得名“明皇”。藏品共拍出了1.34亿美元,几乎四倍于预售估计的3500万美元。
中国艺术品已成为超级富豪藏家们青睐的流动资产。藏家通常不会把珍宝陈列展览,而是将之存放在保卫严密且具有温度调节功能的库房内。媒体纷纷聚焦于炙手可热的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却忽略了一个更为有趣的现象:中国政府、国有企业、私人藏家,甚至很有可能连一些犯罪组织都在致力于将中国文物送回家。
这个现象的推动因素之一是,中国政府将传统文化奉为“中国在世界上竞争的基石”,国家主席习近平去年10月说。过去的几十年里,古董文物都被视为封建压迫统治的遗迹和资产阶级腐化堕落的象征。但如今中国政府称,艺术可以“引导人们过上受道德约束的生活”,由此促进社会稳定。这个主张彻底转变了1966年至1976年期间对古典艺术品的态度。如今,古老的艺术再一次受到瞩目;新买家购进珍品是因为古董可以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不单是因为潜在的回报。
中国公开宣扬将“百年国耻”期间被掠夺走的文物运回祖国的尝试。中国自己定义的“百年国耻”是指从19世纪40、50年代的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间的时期。在那期间,最臭名昭著的劫掠大概是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期英法联军包围北京时,对圆明园的洗劫。侵略者将200多幢建筑或付之一炬或夷为平地,将这片占地近千英亩的园林中的雕塑、丝袍、珠宝掳掠一空,甚至还带走了当时还未传到欧洲的哈巴狗。(维多利亚女王获得了一条小狗崽,名叫“战利品”[Looty]。)
夷平圆明园的命令,是一个叫詹姆斯·布鲁斯(James Bruce)的人下达的。他是第八代埃尔金伯爵(Earl of Elgin),六十多年前,他的父亲曾下令摘除雅典帕特农神庙(Parthenon)上的带状装饰大理石雕。希腊在过去几十年里不断要求英国归还埃尔金大理石雕未果,希腊为此甚至建造了专供陈列石雕的博物馆。(石雕如今永久陈列在大英博物馆里。)
而中国则用了另一种方法,它并没有不断施压正式要求归还文物,而是让钱说了算。
比如曾经在圆明园里的欧式建筑海晏堂前的生肖喷泉上熠熠生辉的12个动物头像。2000年,苏富比(Sotheby’s)和佳士得在香港拍卖了其中的三尊兽首,中国国家文物局援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一个公约,呼吁拍卖行撤回青铜像的拍卖。
两家拍卖行都拒绝了要求,拍卖如期举行。最终成交方是保利集团,三个兽首在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展出。后来保利集团又取得了另外三座生肖头像,其中一尊来自于澳门一位博彩业巨头的捐赠;另外两尊在2009年佳士得巴黎拍卖会上由一位中国买家拍得,但后来他却拒绝付款。2013年,弗朗索瓦-亨利·皮诺(François-Henri Pinault)作为拍卖行所有公司的负责人,出于善意将这两尊兽首归还给了中国。
当然,很多的艺术品从未进行过拍卖。如今有关中国艺术品最大的谜团,可能是在欧洲发生的一波犯罪浪潮,这些事件鲜少得到报道。从2010年开始,犯罪分子就盯上了20世纪早期,从圆明园或北京的故宫里被掠走的文物。
据信,这一连串盗窃案始于2010年8月,那时斯德哥尔摩附近的王宫卓宁霍姆宫(Drottningholm Palace)院内的中国馆,发生了非法闯入事件。五个月之后,挪威卑尔根市(Bergen)发生了盗窃事件,KODE美术馆(KODE Art Museum)中国收藏区的56件藏品被盗。其中大部分文物是义和团运动期间服役的军事探险家约翰·威廉·诺尔曼·蒙特(Johan Wilhelm Normann Munthe)所收藏。
2012年4月,入侵者闯入英国杜伦大学(Durham University)东方博物馆(Oriental Museum)的马尔科姆·麦克唐纳画廊(Malcolm MacDonald Gallery),偷走了价值约为300万美元的一个瓷雕和一只玉碗。同月,盗贼成功闯入了剑桥大学(Cambridge University)菲茨威廉博物馆(Fitzwilliam Museum),盗走18件具有“重要文化意义”的藏品,其中的中国玉器尤其引人注意。
2013年1月,挪威那所美术馆发生了第二桩盗窃案,约有25件中国艺术品被盗。该美术馆随后对参观者关闭了中国藏品。经过中国企业家的斡旋,博物馆承诺,在21根从圆明园掠走的大理石柱中,将其中的7根石柱归还给北京大学。
最后,就在三个月前,盗贼从位于巴黎南部的前王室休憩地枫丹白露宫(Chateau de Fontainebleau)盗走了15件金器、铜器和瓷器。盗贼成功地瞒骗过警报器和摄像头,砸碎中国馆内的陈列箱,用七分钟时间快速扫荡。该中国馆由拿破仑三世(Napoleon III)的夫人尤金妮(Eugénie)皇后建立。“盗贼的目的性很明确,”枫丹白露宫主管让-弗朗索瓦·艾贝尔(Jean-François Hebert)说道。
为什么要盗取有文件记录的展品呢,毕竟它们既不能被合法售卖也不能公开陈列?“在包括盗窃和知识产权在内的所有方面,中国的法律与西方的法律都大不相同,因此相较于海外,被盗文物和伪造艺术品在中国境内更容易找到市场,”艺术犯罪学专家诺亚·查尼(Noah Charney)在挪威盗窃事件发生后表示。“和西方藏家相比,一些中国藏家不会太羞于购买那些明知是被盗的艺术品。中国藏家购买被盗的中国艺术品后,还是会得意地炫耀。可能在他们看来,不管物品是否是盗窃物,它们都应该放在中国。所以从某种角度来说,收藏家帮助文物获得了解放。”
目前,法国正在参与幕后磋商,讨论归还30件二十多年前从中国甘肃省非法发掘的黄金制品。这些物品被捐赠给了一家位于巴黎的亚洲艺术美术馆——吉美艺术博物馆(Musée Guimet)。而捐赠人则是艺术品经纪人克里斯汀·戴迪(Christian Deydier)和弗朗索瓦-亨利·皮诺的父亲弗朗索瓦·皮诺(François Pinault)。弗朗索瓦·皮诺拥有的高级时尚品牌包括古驰(Gucci)和圣罗兰(Saint Laurent),这两个品牌在中国具有很高的市场份额。但如今归还文物的计划陷入了法律困境,因为理论上,赠与法国博物馆的藏品是不能撤回的。
在艺术品及其归属问题上,中国和西方需要进行更加开诚布公的对话。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估计,约有167万件中国文物,如今由47个国家的200多家博物馆收藏。很多中国人想要追回大部分文物。不管这一目标是否能实现,又以何种方式实现,这都会是未来几年里艺术界的重大事件之一。
卡尔·E·梅耶(Karl E. Meyer)曾是《纽约时报》编委会成员,与沙林·布莱尔·布莱萨克(Shareen Blair Brysac)合著有《中国收藏者:美国人对亚洲艺术的世纪寻宝》(The China Collectors: America’s )Century-Long Hunt for Asian Art Treasures)。
(本文略有删减和修改)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