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大羽作品集》出版发行座谈会 且看无花果树累累果实
0条评论 2015-06-26 12:05:12 来源:99艺术网 
2015年6月21日下午3点,《吴大羽作品集》出版发行座谈会在商务印书馆涵芬楼书店举行。座谈会由人民美术出版社汪家明社长主持,北京画院一级画师闫振铎、美术评论家贾方舟、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张祖英、原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李文儒、华东师大美术学院院长、《吴大羽作品集》执行主编周长江、国家画院研究员王鲁湘、 国家画院研究员梅墨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诗人树才、策展人方振宁、福建泉州师范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黄文中、商务印书馆副编辑李平、涵芬楼艺术馆总经理王陆军、辅仁书苑艺术总监徐人杰、《艺术财经》杂志副主编舒文峰、新华网书画频道主编袁思陶、新京报书评周刊主编涂志刚、北京商报副总编江丽、辅仁书苑学术总监、《吴大羽作品集》执行主编李大钧以及在京新闻出版界的记者四十多人参加了座谈会。
\
座谈会现场
吴大羽——无花果树
 
上海延安中路百花巷,民国时期称为福煦路,吴大羽一家自1940年就居住在这里。1950年,吴大羽被莫须有原因解聘后就在百花巷慎独隐居。这是一套老式的联排公寓,上下两层半,半层是指有一个屋顶的阁楼。前后各有一个不大的院落。五十年代,外调人员来调查吴大羽,尚可以看到他位于一层的画室,画架上是看不懂的抽象画。吴家的住房情况从1966年“文革”开始有了变化,有关单位先后安排三家“工人阶级”家庭挤占了吴家的住房,吴大羽一家只能居住在二层的一间卧室,厨房、卫生间也是两家合用。吴大羽的画室只能挪在位于顶层的只有10平米的狭小阁楼,但从此也没有外人再进入过吴大羽的画室。
\
座谈会现场
 
吴家的楼下院子里有一棵无花果树。无花果树,不花而果。寒来暑往,伴随这里的主人度过了数十个春秋。吴大羽写了一首无花果树的诗:
 
枝前枝后尽蓓蕾,
一树碧色映落晖。
芬芳欺人又自欺,
春光处处无花开。
 
如今,吴大羽已经离世27年,那棵无花果树还在。在他去世二十几年后,由吴大羽的女儿吴崇力、儿子寿崇宁主编的《吴大羽作品集》画册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联想到这今昔的际遇变迁,这本画集让人想到了他与无花果树的牵连。谁能想到,在那样锥居鸠喧的环境下,在那样逼仄的阁楼空间,吴大羽为人间留下了2500余幅作品,留下了50余万字的文稿。这本画集正如那一棵无花果树,没有人看到花开花落,看到的却是累累果实。
\
座谈会现场
吴大羽式力量学
 
1、首先他有基本功,基本功不止笔墨、艺术技艺方面,还有艺术史、美术史,他的教学,吴冠中、朱德群、赵无极那样几位有名的艺术家都是他的学生。
 
 2、他的观念,关于艺术说法很多很多,一个艺术家有没有自己独特、独到,属于自己艺术观念,我从那本书里能看到一些。
 
3、艺术家应该是哲学家,至少有哲学思维和哲学思考,有哲学的表达。最近我注意到中央美院搞一个论坛,其中艺术和哲学是重要的议题。从哲学层面,艺术本身哲学探索和哲学方面的追求、哲学方面的思考,另外它可能上升到一种哲学意味,对艺术、对宗教的看法,我在吴大羽先生身上看到有,有好多艺术家也有。
 
4、要有诗意,一个艺术家缺乏诗意成不了伟大艺术家,一个有诗意的艺术家一定是伟大艺术家,诗意不一定他写诗,现在说吴大羽有500首诗,当然有些艺术家写文章就像吴冠中先生写的文章,有散文诗,不同的诗意的情怀、诗意的表达、诗意的领会,概括起来诗意的存在、诗意的生活、诗意的角度,只有诗意的生活才有可能出现艺术家。吴大羽先生经得起展览,本身的容量、内涵他有这么多丰富的东西,值得他那么做,也值得我们今天来讨论,也才想象得到一旦问世之后产生很大的影响。
\
吴大羽艺术观
 
他在西方受了几年训练以后,真正是吃透西方现代艺术精髓,重要不在于抽象不抽象,但是抽象艺术是20世纪西方最重要的一个成果,之所以说是最重要的成果,在于西方现代艺术所以从古典主义分出来,进入现代这个阶段,就是因为他把语言本身当作了内容,把语言本身当作最重要的目标,所以现代主义是一场语言革命,古典主义处在什么阶段?就是对象世界,把客体化最精微、最传神那样就是目标,但是进入现代主义阶段以后,完全从客体目标转移到主体,抒发艺术家主体心境、主体精神,而且又从主体转移到绘画本身颜色、线条,这样一些东西成为艺术最重要的创意。艺术上这样发展从客体、主体、最后到后现代观念,这是艺术上四个语系的发展,那就是具象语系、意象语系、抽象语系、物象语系,在抽象语系脉络中,艺术家关注的关键部分是绘画本身所给予的东西,所以吴大羽先生说,他分了两种画:政治画、艺术画。
\
座谈会现场
《吴大羽作品集》只是吴大羽研究的开始
 
吴大羽认为,“创造发明才是人生的自由。人生也有起步,前身曰画自由,后身曰画大悲,大彻大悟才能获得大自由,而人生的价值在自知”,他一生高举发明创造的旗帜,身体力行地成为中国新画风的引领者,成为新画派的宗师。
 
中国现代艺术史对于吴大羽的遗忘,持续了数十年,对于他的发现,则刚刚开始。吴大羽的艺术、他的诗和杂文、他的思想、他的人格均是一本厚厚的书,可供后人反复阅读,也只有在时代的前展和国际化的趋势中,才能找到吴大羽的定位。毫无疑问,他拥有未来,拥有青年。诚如他所言,“我是不死的”,相信在不长的时间内,他会被时代认识到,这位曾被忽视的画家,这位“画坛的陶渊明”,正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英雄。
 

编辑:孟语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