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艺术家陆扬的装置艺术和视频作品《忿怒金刚核》
目前正在进行的第56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上,中国馆的参展艺术作品受到中外专业媒体的关注。对于参展,这些潜心创作的中国艺术家都以一颗平常心对待,他们更在意自己的作品是否得到观众的回应和认同。也正是因为对创作的专注,才使得他们的作品拥有强大感染力。
陆扬是一位个性鲜明的年轻艺术家,此次参展作品《忿怒金刚核》融合宗教、科技和动画元素,讲述神的愤怒和人的愤怒之间的区别。
陆扬的作品《忿怒金刚核》。
她试问,以前想象中的科幻世界已经有部分被实现,那人们从古到今所敬拜的颇具神通的神与佛会不会就是未来的人类自己?
陆扬在向记者谈参展感受时说,对她而言,实现自己的作品比什么都重要,因为先有作品才会有机会。参展以来,她经常会收到各国普通观众的邮件,这对她是很大的鼓舞。她非常看重和普通观众交流反馈,并将其视为创作的新动力。
吴文光的参展纪录片《村民影像计划》。
吴文光的草场地工作站参展作品《村民影像计划》是一部持续近十年、通过村民视角记录农村现实生活的纪录片。这部作品同中国馆“民间未来”的主题契合,表达了村民的真实情感和对未来生活的希望。
吴文光的参展纪录片《村民影像计划》。
吴文光希望艺术能对社会产生真切影响,通过这部作品让人们听到来自“民间的声音”。当然,在威尼斯双年展期间观众怎样看待他的作品,也是他非常想获悉的答案。
本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活动由中国文化部支持,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承办。中国馆策展单位、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理事长崔峤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说,中外艺术交流近年来呈现出多元而具有活力的态势,民间艺术机构在对外合作中非常活跃,政府在国际交流的定位上也更加开放包容。
在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上,当代艺术作品为多,对于中西方在当代艺术审美标准上的差异,崔峤认为中国艺术家在创作交流中应坚持独特的艺术视角。她认为,装置和多媒体的艺术形式并不是从中国艺术历史中发展出来的,形式上可以借鉴沟通,但是内容上中国当代艺术应该有独特角度,在讨论的问题、价值观上应该有自己的清晰定位。
中国舞者文慧参加双年展的摄影作品《和民工跳舞》。
作为一名策展人,崔峤对于参与国际艺术展会的工作信条是,以本土社会实践思考的文化多元性为根基,自信而平等的表达是辅助,不用特意迎合海外不同的审美口味。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