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卢浮宫近千国际大奖只给华人发?
0条评论 2015-07-08 16:36:38 来源:金羊网 作者:张弓

\

一、不去卢浮宫也能拿金奖

想不出国就可以在卢浮宫办画展吗?想不出国就可以拿到卢浮宫的金奖吗?二三十年前也许不可能,但是,现在,已经是“美梦成真”。

“亲自去卢浮宫办画展多麻烦,不去法国,花个五六万就能拿金奖,我的金奖就是这样得来的,报纸上还可以宣传,谁也不会去调查你的金奖的来历。但是这事你可不要给别人说,说了会得罪圈子里的一大片人”某省某位以画长城“著名”的画家对另一位准备出国办画展的画家说。

“最近他们还让我去买奖,有一个就够了,现在就是花两万一个金奖我也不想(要),多了也没啥意思,况且现在国内越来越多的人知道那不是卢浮宫发的。”国内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画家对纪实作家张弓说。

“您想要卢浮宫的什么奖跟我说,你不用出国,给他们送一幅自己的画,再花几万块钱,余下的事我来给你办,保证是金奖。”一位以策展人身份游走于世界各地的艺术掮客对另一位准备出国办展的中国画家如是说。

说此人是艺术策展人,其实他就是国外各类金奖的操盘手。就在昨晚,纪实作家张弓问他到底有多少中国艺术家拿过卢浮宫金奖,他说包括中国美协、中国画院、地方美协、画院领导在内有一两千人。此语一出,吓人一跳。搜索“卢浮宫金奖”等字样,国内一些著名艺术家获得卢浮宫金奖的新闻报道“铺天盖地”。由于没有认真统计过真正有多少人得过这类金奖,写此文时标题只能“打折”用“近千国际大奖”来表述。

自从天津市某画家2006年底在法国巴黎卢浮宫(卡鲁塞尔厅)画展中获得银奖,被称为“展会历史上中国画作品第一次获奖”后,从2006年到2014年,笔者大概统计了中国艺术家以卢浮宫之名所得卢浮宫国际大奖,竟然有数百位中国艺术家获得名目繁多的各类大奖,国内媒体经常报道中国画家获得卢浮宫奖项大概有:卢浮宫国际美术展金奖、卢浮宫国际美术展银奖、卢浮宫国际美术展铜、评委会金奖、评委会特别奖、沙龙评委奖、评委奖、科特奖、特别关注奖、创意金奖、沙龙殊荣奖、著作权基金会奖、查理-考特奖、泰勒奖、卢浮宫民族文化创意、提名奖等等让国人无法分辨真假,史学家无法一一考证记载的“最高荣誉”。

据媒体报道,中国艺术家多次荣获世界性的卢浮宫画展金奖、银奖、铜奖和基金奖、特别奖、评委奖等。仅2013年,就有十几位艺术家获得卢浮宫金奖奖项。除了其他画展外,中国展团已受邀参加了10届法国巴黎卢浮宫法国沙龙艺术展,中国著名艺术家徐悲鸿、林风眠、刘海粟、吴冠中、杨晓阳、何家英、吴为山、杜大恺、何鄂、王西京、蔡长奎、冯冰等1000余人都曾参加过法国卢浮宫沙龙艺术展并获得不同名目的金奖。

中国艺术家开创了在卢浮宫艺术展上取得获得金奖最多、获奖种类最多、获奖人数最多的先河。这种至高无上的荣誉经国内大大小小的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之后,就是不懂书画艺术的中国老百姓也把卢浮宫当作了神圣无比的艺术圣殿,到法国卢浮宫,已经成了中国人竞相炫耀与世界艺术圣殿结缘的的人生亮点。

\

二、卡鲁塞尔厅是专为华人造奖的加工厂

出国办展览,对于数十年前的中国艺术家来说,可望而不可及。到维也纳金色大厅开演唱会,到法国卢浮宫办画展,更是难以企及的事情。

二十世纪末至今,中国艺术家海外办展热浪汹涌,世界级艺术大师层出不穷,只要作品能够在卢浮宫展出,很多艺术家都不在乎在卢浮宫何种地方展出,也不计物质报酬。卢浮宫让众多中国艺术家趋之若鹜,其中原因,太难用物质报酬来衡量。首先,去了就不会空手而归,拿不上金奖,至少会得个银奖,再不行也会在卢浮宫和法国艺术界的一些名人合影,同时,国内的媒体也可以宣传一下。

可是,近几年,一个名为卡鲁塞尔厅的地方,为诸多到卢浮宫办过画展,得过卢浮宫国际艺术大奖的中国艺术家脸上蒙上了一层欲揭还休的黑纱。因为,越来越多的国人知道,所谓中国艺术家在卢浮宫办的画展,得的各类大奖,都是来自那个叫卡鲁塞尔厅的地方。

5月,纪实作家、独立评论家张弓的一篇名为《卢浮宫从未邀请中国书画家办个展》的文章被国内外近千家网站广泛转载,这篇文章彻底揭开了卡鲁塞尔厅的神秘面纱。原来,卡鲁塞尔厅并非卢浮宫博物馆的正式展览场所,而是一个有钱就可以站台秀肌肉、进去办个展的地下商业场所。

真正的卢浮宫由六大展馆组成,即东方艺术馆(装饰艺术博物馆)、古希腊及古罗马艺术馆、古埃及艺术馆、珍宝馆、绘画馆及雕塑馆。在这六大馆中,并没有卡鲁塞尔厅。

各类大奖之所以冠卢浮宫之名,是因为卡鲁塞尔厅是卢浮宫为解决日常维护资金的压力,开辟出的一个地下商业场所,此地盘属于卢浮宫;但是卡鲁塞尔厅被当地文化公司承包经营,经营方式又与卢浮宫无关,至于各类画展,不过是经营主与法国本地艺术协会与中国文化机构或艺术掮客联营的一种方式。

上个月,卢浮宫所在地法国巴黎一区的某位官员到中国,从其口中,再次证实了中国艺术家在卢浮宫所得各类大奖与卢浮宫无半毛钱的关系,因为,卢浮宫从未给中国画家颁过金奖或其他奖项。由此证实,众多中国书画家所得的卢浮宫金奖等各类近千项大奖及廉价证书,全部由卡鲁塞尔厅批量“制造”或“生产”。

而国内媒体宣称的某著名画家法国卢浮宫所谓“入选”、“馆藏”,不过是刻意隐去“卡鲁塞尔厅”名称的一次个人行为走秀。中国人喜欢到那里买奖,某些冠以法国艺术家或艺术领袖的“大师”级人物由此也成了专门为中国艺术家制作并颁发各种证书的“颁奖专业户”。

中国艺术家得了这类奖回国后在媒体宣传报道中显得理直气壮,丝毫没有要掩饰一下心虚的犹豫。中国人宣传了法国和卢浮宫,而没有出过国的国人也因为同胞在国外扬眉吐气而对得奖者青眼有加。

\

三、国际性大奖成了中国艺术家作品缺陷的遮羞布

在卡鲁塞尔厅参展,1米展线15000千元左右人民币,相对于租用国内一个普通展馆一天数千元的费用,在卡鲁塞尔厅,一个人参展一天的费用不是小数目。如此高的费用,是什么原因让众多中国艺术家、文化公司、画廊、藏家、策展人和政府机构大力推崇国外展览?

“对于一个中国画家,如果没有出国办过画展,说明世界没认可你,算什么大师啊。能得到卢浮宫的垂青,意味着自己的半条腿已经跨入世界名门。登堂入室后,自己的影响力和作品价位自然也得到提升,画廊、藏家自然钟情你的作品。而对于地方政府,能在国外办画展,这不但是地方政府的文化政绩,地方政府父母官脸上也有光,你的名字也可载入史册,当然,文化公司、策展人也从中获得了丰厚的利润。”接受笔者采访时,国内某著名画家谈及中国画家到国外办展的目的及作品被世界认可的潜在意义。

其实,中国的艺术奖项也是五花八门,由于近些年各类书画大赛越来越多,拿钱买奖的丑闻不断爆出,国内文艺大奖越来越“贬值”,于是就滋生了越来越多的中国艺术家在国内买奖,不如到国外买名买奖的心态。

名利交易的时代,当国展评委偏离自己固有的审美标准而偏向名利与权贵达成某种利益平衡时,当参赛者与体制下“指导”下的各类赛事愈加分裂并失去信心时,艺术家们最能证明自己的创作价值的非国际大奖莫属。于是,国际大奖已经成了一个不能得到自己国家级大奖救赎者自我救赎和忏悔。

而国外一些金钱气息浓厚的展览,早已模糊了艺术和商业的界限,得奖、买奖,买名,以便回国后进一步忽悠国人的梦想成了某些伪艺术大师出国办展的主要目的。

艺术无国界,当然,好的艺术家也是无国界的,中国当代艺术家的艺术作品和他们的艺术思想如果能体现人类的主文主义关怀精神,那那们不分身份贵贱高低,他们就可以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做展览;同样,假如中国也有与法国篷比杜、卢浮宫、美国大都会等世界顶级艺术中心,并且中国以开放的眼光和自由包容的心态审视世界艺术,那么也会有国外艺术家到中国做展览。假如有一天,当代中国再次成为回归到大唐盛世,这种艺术盛会成为常态,那么中国当代艺术家凭着他们的世界水准的艺术品跻身世界艺术之林后,才可以真正称为世界级艺术大师,那时,不再是中国艺术家单向的一厢情愿的走向世界,不再是中国艺术家热衷出国办画展,而是世界各国艺术家将中国博物馆、艺术馆看成了他们展示才华的艺术圣殿。

中国画家如果堂堂正正地到国外办展没有错,堂堂正正地到卡鲁塞尔厅办展也没有错,到卡鲁塞尔厅办展并不丢人,丢人的是因为虚荣,因为粉饰,因为争名,因为谋利,许多中国艺术家欺世盗名,把在卡鲁塞尔厅办展说成是在卢浮宫办展,并在回国后的媒体宣传中有意抹去了卡鲁塞尔厅之名,冠上了卢浮宫之名,捧回了一个个名不符实的国际性大奖,却把中国人的一张张脸皮丢在了国外。

于是乎,厚颜无耻者成了庙堂之宾,勤勤恳恳者成了江湖艺人。显然,由于参加者众多,“自己的作品入选卢浮宫”、“自己的作品被卢浮宫唯一藏”,这类谎言说得多了,无耻对于某些艺术家来说已经不会造成心理障碍。一个人只要视无耻于无形,那么他对一切有可能发生的指责一定无所畏惧。法律、道德、人格在名利面前则显得无足轻重

法律无约束,道德不谴责,上至国内某些文化机构、政府部门以文化浮名夸大政绩,粉饰面子,下至中国艺术家好大喜功,追求虚荣,从而胡编乱造,无中生有的各类国际性梦幻大奖越来越多。

这种国际性艺术大奖,对获奖者而言,是一种欺世盗名式的荣誉,对中国人而言,是一种掩耳盗铃式的欺骗!这种荣誉,不要也罢,拿了,对自己是荣耀,对国家是耻辱!

编辑:江兵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