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分离派:荷尔蒙布满画布 性和死亡游走笔尖
0条评论 2015-07-17 15:25:53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李默

在古典主义绘画创作中,艺术家描绘女性身体多是为了凸显人体之美,而在现代主义艺术创作中,画家更多的是将绘画上升到对人生和哲理的思考,克里姆特和席勒所作的女性裸体像传达出的是浓厚的性爱意味和赤裸裸的情色主题。

《达娜厄》 1907-1908
《达娜厄》 1907-1908

不久前在中华世纪坛展出的“奥地利百年绘画展1860-1960”,展示了奥地利百年间的美术作品,包括以维也纳分离派为代表的奥地利现代艺术从挣扎,到脱离古典主义,再到创新出自己的独特风格,从萌芽到成熟的全过程。展览汇集了奥地利19-20世纪的代表性画家,其中,世界著名艺术家克里姆特、席勒的作品是在中国内地的首次展示。

十九世纪末,奥匈帝国被一种衰颓的“末世”气氛所笼罩,作为奥匈帝国首都的维也纳,大量移民的涌入和贫富差距的增大也使之失去了往日祥和与兴盛的景象,这个曾经令许多人向往的浪漫都市,彼时以情色和放纵闻名于世。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学派深深影响了现代主义以降的知识分子,文学艺术界的各个领域都掀起了直接描绘性与暴力的浪潮。在视觉艺术领域中,作为现代艺术团体——维也纳分离派中的两个重要的画家古斯塔夫·克里姆特和埃贡·席勒,则是以性和死亡为母题进行了大量创作的代表性艺术家。

1862年7月14日,维也纳近郊的一个金匠家庭诞生了一个小男孩,他就是后来叱咤于维也纳分离派的领军人物——古斯塔夫·克里姆特。父亲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给幼年时期的克里姆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于人们后来所看到的那些“金光灿灿”的绘画作品,很有可能源于他儿时的生活感受。克里姆特早年受过正统的学院派训练,并成为知名的建筑装饰画家。在他30岁那年,父亲和兄弟的相继去世给克里姆特的心理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与此同时,他邂逅了自己终身挚爱的情人。此后,克里姆特在绘画领域开始了个人风格的新探索。

在克里姆特30岁以后的作品里,“爱”与“死亡”的主题始终贯穿其中,这是他对幸福和恐惧问题的审视。从他个人的生命历程来看,女人对其一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他的母亲。克里姆特终身未婚,身边却始终女人不断,他与画室里的模特保持着暧昧而短暂的关系,画室里时刻都有他最喜爱的红发模特来满足他艺术或性方面的需求。克里姆特作品中浓厚的性爱意识是深受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说的影响,弗氏认为“性”是人类乃至自然界繁荣发展的重要原因,克里姆特也因此将“性”看作是无所不包、无所不现的东西。《达娜厄》的故事是自文艺复兴以来欧洲古典绘画中常被使用的神话题材,讲的是宙斯化作金雨去勾引美丽的姑娘达娜厄。克里姆特也表现过这个题材,与前辈所不同的是,他的作品是对性爱的直接表现。画中描绘了一位身材丰腴性感的红发女郎被金色的精液射中腹部时所产生迷幻的瞬间,美丽的达娜厄蜷缩着身体,紧闭的双眼和微张的双唇表现了她对性爱的渴望,画家借助作品表现出了潜意识中的压抑和欲望。

在克里姆特28岁这年,另一位艺术巨匠埃贡·席勒在维也纳附近多瑙河畔的小城杜伦出生了。席勒从小就显现出过人的艺术天赋,但是家中的长辈并不希望他今后走艺术道路。在他15岁那年父亲因患梅毒去世,席勒觉得母亲不够思念死去的父亲而日益憎恨她,性格也变得越发古怪。令人惊诧的是,与家庭其他成员都格格不入的席勒,却与自己亲妹妹格蒂的关系很是亲密,格蒂也成为席勒日后诸多作品中重要的模特之一。

父亲过世一年后,席勒在他的绘画老师斯特劳赫德的鼓励之下进入维也纳艺术学院学习。在校学习期间,席勒就已结识维也纳分离派的领袖克里姆特并深受其赏识,离开学院后的席勒更是紧随着克里姆特艺术创作的步伐,他初期的作品《水妖》就是在向克里姆特的《水蛇》致敬。克里姆特也十分看重席勒,有一种说法是说他们二人相识在一个咖啡馆,看过席勒作品的克里姆特对席勒的画大加赞赏,认为席勒很有天赋。作为前辈的他不仅出资购买了席勒的作品,还将自己的画与席勒进行交换。在席勒与他的模特沃利擦出火花之后,克里姆特甚至将沃利拱手让于他并大方地祝福他们。在这种亦师亦友的关系下,席勒蒙受着来自克里姆特各个方面的帮助,他一方面受着克里姆特绘画风格的影响,一方面逐渐摸索出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艺术道路。

在古典主义绘画创作中,艺术家描绘女性身体多是为了凸显人体之美,而在现代主义艺术创作中,画家更多的是将绘画上升到对人生和哲理的思考,克里姆特和席勒所作的女性裸体像传达出的是浓厚的性爱意味和赤裸裸的情色主题。席勒画中的裸女不像克里姆特作品中那样有着性感的身材和挑逗的神情,他笔下描绘的女性是瘦骨嶙峋甚至带有些许稚气和笨拙的模样。他的作品让观者看后无法感受到性的欢愉,更多感觉到的是他那份不安与焦虑的情绪以及对于性的神秘气味的探索。如果说克里姆特是将性爱的主题隐匿在华丽的装饰风格之下,那席勒就是对性进行了大胆和直白的描绘。

然而在当时的欧洲,如此赤裸地表现与性有关的题材被认为是可耻的,席勒也为此付出了许多代价。他曾在维也纳郊区的纽伦巴赫小镇租住了一间房子和沃利同居,还邀请贫民窟的小孩来做他的裸模,种种有伤风化的举动激起了当地居民的愤慨,他们将席勒告上法庭,席勒为此蹲了24天的监狱。

尽管席勒和沃利同居在一起,他仍然对住在工作室对面的伊迪丝产生了兴趣。1915年,席勒抛弃了沃利和伊迪丝结婚,这个中产阶级出身的姑娘带给了席勒前所未有的幸福感受。与过去席勒所交往的模特不同,伊迪丝的纯真与善良温暖了席勒的内心。并且随着席勒的社会地位逐渐上升,情感与经济的安定使席勒过去作品中的那份挑衅和攻击性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平稳与安全的情感。席勒后期作品中的人物不再瘦骨嶙峋,而是出现了肉体的分量,线条也从过去的焦虑不安转为柔和。在席勒去世前几个月所创作的作品《家庭》中,我们可以看到画中的席勒与妻子的身材健康且强壮,表情安宁祥和,眼神中散发出温柔而笃定的光芒。

同样的时代背景造就了克里姆特和席勒都热衷于以“性”为主题进行艺术创作,他们的一生都大胆地追求和表现着人类的原始本能欲望,二人在艺术上的成就也成为维也纳现代艺术领域的里程碑。1918年对于奥匈帝国而言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一战的结束使这个昔日辉煌的帝国轰然倒塌了,而在艺术领域,中风和西班牙流感也相继夺取了克里姆特和席勒的生命,一代大师的陨落令维也纳分离派的全盛时期就此谢幕了。

编辑:黄亚琼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