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美国博物馆里的中国国宝
0条评论 2015-07-30 13:38:00 来源:《scope艺术客》杂志 作者:孙志新

摘要|大都会博物馆的中国艺术收藏始于1879年,这130年像一面镜子,折射出西方人对中国文化与历史认知的过程;也记录了收藏家、赞助人和博物馆的密切合作,充实大都会博物馆中国收藏的历史,他们成功的合作模式和经验或许能给国内的博物馆提供借鉴。

\
图一 大都会博物馆外景

1879~1915年|明、清艺术首登西方艺术殿堂

19世纪70年代末,大都会博物馆的一位董事、纽约有名的古董商兼收藏家埃弗利(SamuelP.Avery)将其收藏的1000多件中国明清瓷器转让给博物馆。这些藏品绝大多数是中国的外销瓷,也有一小部分明清官窑瓷器,其中不乏青花釉里红、单色釉和釉上珐琅彩的精品(图二、清釉上珐琅彩碗)。1902年,另一位董事毕少普(HeberR.Bishop)无偿捐赠所收藏的中国玉器,随之捐赠的还有一笔数目可观的资金,用于扩建展厅和布置陈列。这批收藏总数有1000多件,绝大多数是清代的玉器,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乾隆年间的精品(图三、清青玉雕龙海),有造型典雅、做工精致的陈设摆件、仿古礼器、文玩,还有一件玉版填金的御制七佛塔碑记。此外,还包括300多件未完成的玉石标本,给其后玉器之琢玉、画线等工艺流程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资料。继毕少普之后,纽约的收藏大家奥特曼(BenjaminAltman)在捐赠大批西方名画的同时,将所收藏的中国瓷器、珐琅器和鼻烟壶等一并捐给了大都会博物馆(图四、清画珐琅对瓶),其中仅鼻烟壶一项就有近两百件之多。

\

从埃弗里首次捐赠的1879年到奥特曼捐赠的1915年,前后的30多年是大都会博物馆收藏中国艺术的第一个阶段,也是美国人认知中国艺术的早期阶段,此时美国收藏家大多偏爱色彩绚丽、工艺精巧的明、清瓷器和装饰美术,对中国历史悠久的古代艺术和文化尚未有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编辑:江兵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