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协会员头衔为何这般值钱
0条评论
2015-07-31 13:51:12 来源:北京商报
在书画市场快速发展的刺激下,艺术家“头衔热”、“身份热”、“协会热”席卷艺术圈,各种艺术协会应运而生,会员、理事满天飞。而对于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的头衔,艺术家们则情有独钟。为了获得这一头衔,他们可谓各显神通。近年来,因美协会员头衔引发的争议事件惹来圈内热议。“中国美协会员”的头衔何以如此具有诱惑力?背后原因是什么?未来能否继续吃香?
头衔受捧:不是职称却是身份认同
截至2015年上半年,中国美协会员数据库收录的中国美协会员1.4万余人,每年新增会员有数百人。全国从事艺术创作的艺术家尽管没有确切数字,但有一种说法称在京艺术家就不下几十万人,而想进入美协会员是很多艺术家梦寐以求的事情。
王小军是一位来自山东的艺术家,为了画画,在北京打拼多年,最终凭借自己的努力,在多次入选国家级的展览后,终于拿到了美协会员证书。“从事国画创作的艺术家特别看重这一头衔,只是为了步入美协的门槛,拿到一种画坛的身份。”王小军表示。
与此同时,在一些艺术家为了成为美协会员苦苦奋斗的同时,另一些人却费劲心机,想尽各种歪门邪道,甚至出现了伪会员、伪理事的现象。去年6月,在中国美协官网“维权”一栏中,就挂出了“关于中国美协网站内容被篡改出现假会员、假理事的声明”,曝光了8名假会员和1名假理事,此事件迅速成为业内的热议焦点。
此外,艺术家为入会而上当受骗的案件层出不穷。湖南衡阳一位业余画家在收到一展拍会邀请函,展拍会工作人员声称参会者可加入中国美协,在先后三次汇款近4万元后,再也无法联系到那位工作人员。
不论是通过参展还是以其他渠道,都可见美协会员对艺术家的巨大吸引力。“美协会员”虽不是职称,但在美术界是一种身份的认可,正是这种无形的力量,让艺术家对此趋之若鹜。
名利驱使:会员作品更受市场青睐
美协会员热与市场的刺激不无关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朱凡表示:“单从艺术品市场角度讲,入会可以给艺术家带来利益上的提升。这种结果是艺术市场化所带来的市场需求所致。目前市场很关注艺术家的艺术水准和身份,虽然可以通过很多办法来考察艺术家的相关标准,但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艺术家是不是美协会员。艺术市场形成这样的要求,使得很多艺术家被这个条件挡在门外,作品价位也会受到限制。”
业内人士指出,官员书画市场对于头衔热有不可忽视的影响,现在中国的艺术品市场已经把作者的身份和利益挂钩了,一般认为,在美协任职的官衔越大市场名气也就越大,价位也越高,美协会员比非美协会员的作品价格要高。
“一些艺术家凭着职务形成的名气,不需要艺术的斟酌和加工,应酬一下就可以获得经济收益。而在投资者和不成熟的收藏者那里,他们要买的不是绘画作品的艺术和技术含量,而是涂抹这幅作品的人的职务,当他们再次转手这幅作品时首先报上的也是作者的职务。”著名艺术市场评论家齐建秋说。
“收藏的不懂画,懂画的不收藏”,这是在收藏圈内广为流传的一句话。评论家朱先生认为,这有一定的合理性,“藏家群体有一定的关系,除了专业的藏家,当代的书画圈收藏人士以企业家居多,审美水准普遍不高,跟风现象严重”。
著名书画家、收藏家张志国则认为,美协会员受追捧,与藏家审美关系不大,“与传统的收藏家不同,当代藏家大部分不是为了纯收藏,对作品的好坏并不关心,只在乎有没有利益可图”。
未来前景:艺术创作要靠作品说话
中国美协会员在画界地位特殊在业内已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中国美协会员”的身份越来越被神话,业界也一直有着不同的声音存在。著名艺术家吴冠中生前就对协会会员的现象有过相对尖锐的言论,对于这种虚名的追捧非常反感。当代画家刘二刚此前也声明要脱掉被戴上的美协会员的帽子。
回归艺术本身是很多人所认可的。有人指出,对于一个艺术家而言,如果他离开艺术本身,丧失了自己对艺术敏锐的触角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那么,他拥有再多的级别、头衔和职务,都将成为一种戴着光环的假象。
书画家彭利铭表示,艺术家首先应将作品的艺术性放在第一位,更加务实地关注自身的作品风格和艺术修养。艺术家不应该顶着头衔向钱看,艺术不是敛财的手段,要从专业角度上,以高标准的追求来创作,对于艺术家的作品,本就不应看身份和职位。
收藏家郭庆祥认为,艺术品收藏还是关注其内在价值,“买家在购买作品时,应注重作品价值本身,不要舍本逐末。应该清楚,我们买的是作品,而不是艺术家的身份和官衔,不是收藏这些艺术品之外的东西,所以应该把艺术价值放在首位,注重作品的原创性和其所呈现的时代精神”。
对于未来的趋势,张志国认为,“在反腐的背景下,追捧会员的现象会有所收敛,但短时间内不会根除”。
中国美术家协会标志
头衔受捧:不是职称却是身份认同
截至2015年上半年,中国美协会员数据库收录的中国美协会员1.4万余人,每年新增会员有数百人。全国从事艺术创作的艺术家尽管没有确切数字,但有一种说法称在京艺术家就不下几十万人,而想进入美协会员是很多艺术家梦寐以求的事情。
王小军是一位来自山东的艺术家,为了画画,在北京打拼多年,最终凭借自己的努力,在多次入选国家级的展览后,终于拿到了美协会员证书。“从事国画创作的艺术家特别看重这一头衔,只是为了步入美协的门槛,拿到一种画坛的身份。”王小军表示。
与此同时,在一些艺术家为了成为美协会员苦苦奋斗的同时,另一些人却费劲心机,想尽各种歪门邪道,甚至出现了伪会员、伪理事的现象。去年6月,在中国美协官网“维权”一栏中,就挂出了“关于中国美协网站内容被篡改出现假会员、假理事的声明”,曝光了8名假会员和1名假理事,此事件迅速成为业内的热议焦点。
此外,艺术家为入会而上当受骗的案件层出不穷。湖南衡阳一位业余画家在收到一展拍会邀请函,展拍会工作人员声称参会者可加入中国美协,在先后三次汇款近4万元后,再也无法联系到那位工作人员。
不论是通过参展还是以其他渠道,都可见美协会员对艺术家的巨大吸引力。“美协会员”虽不是职称,但在美术界是一种身份的认可,正是这种无形的力量,让艺术家对此趋之若鹜。
名利驱使:会员作品更受市场青睐
美协会员热与市场的刺激不无关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朱凡表示:“单从艺术品市场角度讲,入会可以给艺术家带来利益上的提升。这种结果是艺术市场化所带来的市场需求所致。目前市场很关注艺术家的艺术水准和身份,虽然可以通过很多办法来考察艺术家的相关标准,但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艺术家是不是美协会员。艺术市场形成这样的要求,使得很多艺术家被这个条件挡在门外,作品价位也会受到限制。”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朱凡
业内人士指出,官员书画市场对于头衔热有不可忽视的影响,现在中国的艺术品市场已经把作者的身份和利益挂钩了,一般认为,在美协任职的官衔越大市场名气也就越大,价位也越高,美协会员比非美协会员的作品价格要高。
“一些艺术家凭着职务形成的名气,不需要艺术的斟酌和加工,应酬一下就可以获得经济收益。而在投资者和不成熟的收藏者那里,他们要买的不是绘画作品的艺术和技术含量,而是涂抹这幅作品的人的职务,当他们再次转手这幅作品时首先报上的也是作者的职务。”著名艺术市场评论家齐建秋说。
“收藏的不懂画,懂画的不收藏”,这是在收藏圈内广为流传的一句话。评论家朱先生认为,这有一定的合理性,“藏家群体有一定的关系,除了专业的藏家,当代的书画圈收藏人士以企业家居多,审美水准普遍不高,跟风现象严重”。
著名书画家、收藏家张志国则认为,美协会员受追捧,与藏家审美关系不大,“与传统的收藏家不同,当代藏家大部分不是为了纯收藏,对作品的好坏并不关心,只在乎有没有利益可图”。
未来前景:艺术创作要靠作品说话
中国美协会员在画界地位特殊在业内已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中国美协会员”的身份越来越被神话,业界也一直有着不同的声音存在。著名艺术家吴冠中生前就对协会会员的现象有过相对尖锐的言论,对于这种虚名的追捧非常反感。当代画家刘二刚此前也声明要脱掉被戴上的美协会员的帽子。
回归艺术本身是很多人所认可的。有人指出,对于一个艺术家而言,如果他离开艺术本身,丧失了自己对艺术敏锐的触角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那么,他拥有再多的级别、头衔和职务,都将成为一种戴着光环的假象。
书画家彭利铭表示,艺术家首先应将作品的艺术性放在第一位,更加务实地关注自身的作品风格和艺术修养。艺术家不应该顶着头衔向钱看,艺术不是敛财的手段,要从专业角度上,以高标准的追求来创作,对于艺术家的作品,本就不应看身份和职位。
收藏家郭庆祥认为,艺术品收藏还是关注其内在价值,“买家在购买作品时,应注重作品价值本身,不要舍本逐末。应该清楚,我们买的是作品,而不是艺术家的身份和官衔,不是收藏这些艺术品之外的东西,所以应该把艺术价值放在首位,注重作品的原创性和其所呈现的时代精神”。
对于未来的趋势,张志国认为,“在反腐的背景下,追捧会员的现象会有所收敛,但短时间内不会根除”。
编辑:徐啸岚
延展阅读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