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样的血脉,不一样的水彩画
0条评论
2015-08-13 10:36:04 来源:新京报
内地艺术家刘大为的作品《维伊博第远眺》。
内地艺术家蒋智南的作品《欧洲马车系列》。
澳门艺术家黎鹰作品《欢歌》。
曾以标志性旅游景点而闻名的澳门威尼斯人近三年多了一个新的核心项目——办画展,近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澳门威尼斯人、北京弘宝博艺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四届“墨彩情致——中国当代水彩画名家作品展”在该场所的佛罗伦萨厅开幕,来自内地及澳门地区39位水彩画名家的81幅作品向澳门民众免费展出,这是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两地水彩画艺术家首次进行同场交流、学术研讨。据悉该展将展至8月15日。
渊源水彩画传入澳门成特色画种
澳门水彩画早期受英国创作影响,后来俄罗斯艺术传入,上世纪70年代之后,受中国内地影响越来越大。
1557年澳门开埠之后,这里成为西方文化传入中国的重要场地,艺术领域的输出自不例外,从现存实物证明,水彩画的传入效果尤其显著。把中国水彩放在曾经“西学东渐”的背景下来观察,水彩绕不开英国,18世纪中期有大量画家热衷于这个形式,在大航海时代,水彩成为旅行记录,在英国逐渐成为有独立审美内涵的艺术形式。1852年英国画家乔治·钱纳利寓居澳门,不仅完成了数千幅水彩画、素描作品,还用英国水彩画技艺影响了当地艺术家,使水彩画成为澳门当地有特色的画种。
两个世纪过去,澳门的水彩画历经了三个时期:早期受英国创作的影响,后来俄罗斯艺术也逐渐传入澳门,到上世纪70年代之后,中国内地的水彩创作对澳门本地的水彩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澳门与内地两地的水彩画艺术多年来有着分割不开的紧密联系。此次“墨彩情致”展览将内地优秀的水彩画作品带至澳门,澳门美术协会会长黎鹰表示,“希望能够借由此次展览展示出澳门水彩画的风格特色,也希望能够借由此次展览机会向内地的水彩画家请教学习,以便于日后能进一步提高水彩画的创作水平。”
交汇能直观感受两地水彩画差异
澳门艺术家起步受西方理念影响,内地艺术家更多是在基本功力展现上。
水彩先于内地进入澳门,但内地的水彩画家经过四五代的传承发展,学术和风格上已形成了自己的面貌,例如广州厚重,江浙轻灵,北方粗犷,湖南多彩。在本次展览中,观众将能最直观地感受到两地艺术家创作风格的迥异。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梁宇说:“艺术家总是带着出生地和他成长地区特定的艺术信息,澳门的艺术家长年来受着东西文化的碰撞,传统与现代融合,这些特质在本次展出的部分作品中十分明显”。
本次参展的内地艺术家安滨也表达了最直观的感受“澳门的艺术家起步受西方理念影响,在肌理、材质的选择以及个人表达语言的兴趣点上都有明显的差异。相比澳门的艺术家,内地艺术家的水彩画作品将更多是在基本功力的展现上。不过近年来内地水彩画发展迅猛不拘一格,原来不许用黑、白两色的观念也被打破,现在所有的表达方式都能大胆使用。此次同场展出,我更直观地感受到两地水彩画特点的迥异,以及内地水彩发展的现状。”在开幕当天的两地艺术家研讨会上,新生代水彩画艺术家也发出了展望和思考,内地艺术家普遍表示亟待解决新生代“模仿”大师风格的状况,而澳门艺术家则发出在当代是否可以提出文化输出的命题,要拓展“地志画”的外延,从材料运用和作品内涵上做更多的发想。
“墨彩情致”系列展览截至今年已举办了四届,前三届共展出齐白石、李苦禅、吴作人、吴冠中、靳尚谊、刘大为、许江、潘公凯等200多位中国近现代画家的中国画和油画作品近400幅,地点均在澳门。该系列展览的策展人常红说:“希望澳门民众有更多机会欣赏到各种体裁的顶级美术作品,同时为更多的艺术家搭建起一个平台,把优秀的绘画作品通过澳门介绍给全世界更多的朋友”。
编辑:徐啸岚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