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醒“国宝帮”带来的收藏噩梦
0条评论 2015-08-14 09:31:50 来源:北京商报 作者:卢扬 陈丽君

\

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游走于各大卫视的收藏节目,标榜自己是国内资深鉴定收藏专家,但他们也曾制造出“金缕玉衣”、“汉代玉凳”等收藏界的笑话,这就是被业内戏称为“国宝帮”的成员。从卫梦强到宁玉新,曾被一度热捧的收藏鉴定“砖家”一个个被拉下神坛,因文物诈骗案而被警方控制。那么,他们到底是如何设局欺骗收藏新手的?

不懂行的人聚成一个“国宝帮”

曾被《国宝档案》报道过、号称身家几十亿的著名收藏家卫梦强,涉嫌合同诈骗500万元被上海奉贤区公安机关刑拘的事件近日又开始在网络发酵。其实,不只卫梦强,今年6月,曾忽悠明代热水瓶为文物的“文物砖家”宁玉新也因牵涉诈骗被警方控制。

文物专家造假以及文物造假事件屡见不鲜,“金缕玉衣”、“汉代玉凳”,以及后来的河北衡水冀宝斋博物馆雷人的“国宝”藏品,这些不断被发酵的赝品背后的共同点就是,都有一个或一群如卫梦强、宁玉新一样的“国宝帮”成员。

实际上,最底层的“国宝帮”是没有任何文物方面的知识和经验的,在没有分辨能力的情况下,就会经常出现把赝品当国宝的情况。相比较初级“国宝帮”成员,在省级以上文玩鉴定节目中露过脸的资深“国宝帮”是知假玩假。“很多所谓‘大师’在媒体上往往‘语不惊人誓不休’,但实际上在真正行家看来,这类‘大师’颠倒黑白、指鹿为马的笑话并不少见。”一位古玩行家表示。

很多真正的专家出于种种原因,对于“砖家”的鉴定水平并不愿意实话实说,大多装聋作哑,用“不错”、“还好”、“好看”、“少见”等模棱两可的词语应付,但在“砖家”看来,这些都不是看假的意思,反而更肆无忌惮起来。

“砖家”摇身一变成专家

很多被戏称为“砖家”的“国宝帮”成员都是凭借小聪明来获得一席之地的。北京市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李宗扬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在全民收藏热的情况下,收藏栏目也很受欢迎。一般而言,“这些‘砖家’会通过做鉴定节目、自我包装,包括制作一些民间收藏文物鉴定委员会、国际文物鉴定协会等看似名头很响亮、很正规的头衔”。

资深收藏家刘嘉透露,所谓的“砖家”根本没有负责任的态度,电视台为了提高收视率,请这类“砖家”出镜,“砖家”也为提高名气而争抢上镜率,等有五六次上镜曝光后,自然找他们来鉴定、收藏的人就会多起来。

而且,很多“砖家”会巧妙地偷换概念,有些在博物馆担任过非文物专业性职务如保管员、保卫员等,尽管从业经历与收藏没有任何关系,但是他们会将自己包装成“在博物馆工作多年的资深专家”之类。

不同于过去的收藏界,老师收徒还要面试,合格后三年内都不许碰古玩,只能做杂项,要经过漫长的历练才能出徒。而现在,很多没接触几年收藏的人都看到了这个圈内的利益。刘嘉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琉璃厂烤白薯的、存车的都开古玩店了,这些人手里不可能有真货,无论是收藏还是经营,不是听几次课、看几本书就能学到真正知识的,还得找个真正的领路人”。

而正是这类自我吹捧、包装的“砖家”凭借头上的“金字招牌”早就开始利用藏家想获益的心理。

团队设局向新藏家下手

不仅能够得到收藏者的认可,连文物贩子、造假、制假机构也会去找这类“砖家”。2012年就曾有过一起震惊收藏界的“刘岩”事件。原藏家朱先生和夏先生两兄弟状告鉴定专家刘岩,指控他涉嫌欺诈,刘岩曾为原藏家家传的题款为“乾隆御笔画松并题”的《嵩阳汉柏图》做出赝品的鉴定。因此,原藏家以17万元卖出该画,而该画却在2010年保利拍卖会上以8736万元的天价成交。

这就属于典型被“国宝帮”忽悠了,李宗扬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刘岩”事件的背后就是“国宝帮”成员的一次暗箱操作。“在‘国宝帮’眼中,根本没有真假一说,为了利益坑蒙拐骗无所不用。”

类似的案例并不少见,一位刚入行的收藏者曾经找到一位“国宝帮”成员,希望借该“砖家”的眼力买件真品,最终花60万元购买了一件康熙官窑尊,但后来,这位藏家想将买来的瓷器上拍,找了十几家拍卖公司,但都遭到拒绝。至此,藏家才知道被“砖家”骗了。

为了掩人耳目,“很多局都不是‘砖家’亲自设局,他们与文物贩子之类的利益群体合作,出售给藏家的东西也不是‘砖家’的,更多情况下,他们只是配合群体忽悠藏家,最后‘砖家’会得到分成。尤其常见于收藏品展览中,主办方会请‘砖家’来对藏品进行包装,走个过场。最终,藏品真假出了问题,‘砖家’是绝对不承认真假,也不会负责任的”。刘嘉指出。

藏家自救还需擦亮眼

目前典型的现象是,很多人认为被媒体承认,有名气的专家肯定是真专家,熟不知其中有很多浑水摸鱼的人。

“在古玩行业,很多鉴定结论的语言都是形容词,如瓷器会用画工精致淡雅、开片自然等;玉器则用温润、包浆很足很自然、质朴古拙等;金石、雕塑会用技法娴熟、形制逼真等词语,甚至在说不明白的情况下会用‘古玩不能言传、只可意会’之类的言语企图蒙混过关”,刘嘉认为,其实这种鉴定根本不懂真品到底是怎样。

专家不专业,就给了造假者可趁之机。“造假者了解老套的鉴定能力,鉴定水平也比‘砖家’高出一大截,可以说造假者的能力完全覆盖‘砖家’的理论”,刘嘉指出,这也是导致文物市场上假货横行的原因之一。

“对于买到赝品的藏友而言,很多都不愿听真话,也就不认可真正的专家意见,反而认为‘国宝帮’所说的真,这种自我安慰的方式也导致了‘国宝帮’的泛滥。”李宗扬解释道。而且,真正的专家也不会去伤害“国宝帮”或者是藏友的感情,孰真孰假也就不重要了。

此外,通常情况下,很多鉴定大师造的头衔,会有香港、全球、联合会等称谓,对于普通人具有蒙蔽作用,但这也需要藏家仔细辨别,多留个心眼,多问问为什么,不要被利益绑架才发现问题。

编辑:江兵

标签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