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家的惨死挽救不了人类文明 极端组织为何与文物为敌?
0条评论 2015-08-27 09:57:12 来源:一财网  作者:李茜

哈立德·阿萨德一生致力于帕尔米拉的考古和保护工作
哈立德·阿萨德一生致力于帕尔米拉的考古和保护工作

当极端组织“伊斯兰国”(ISIS)占领帕尔米拉古城遗址之后,将毕生都奉献给这座叙利亚古城的考古学家哈立德·阿萨德(Khaledal-Asaad)拒绝离开,他告诉朋友叙利亚文物与博物馆部部长马蒙?阿卜杜勒卡里姆:“不管发生什么事,我都不能违背自己的良心。”

帕尔米拉,取自希腊语“椰枣”,曾是古丝绸之路上最繁荣、最有文化底蕴的绿洲城市之一
帕尔米拉,取自希腊语“椰枣”,曾是古丝绸之路上最繁荣、最有文化底蕴的绿洲城市之一
被毁前的巴尔夏明神庙,始建于17世纪
被毁前的巴尔夏明神庙,始建于17世纪

近日,阿萨德因拒绝向ISIS透露文物的保存地点,被斩首示众,其遗体被吊在帕尔米拉古城主广场的廊柱上。消息传出,业内一片震惊和哀伤。据纽约时报报道,ISIS安在阿萨德身上的两项罪名分别是:在异教徒会议上代表叙利亚和在帕尔米拉古城遗址搞偶像崇拜。有关人士猜测:ISIS极有可能在寻找那些未经登记、便携易售的文物。《每日电讯报》就称:ISIS洗劫古城的唯一原因,只在于贩卖文物,以换取资金。

从1963年到2003年退休,阿萨德带领帕尔米拉文物部门和博物馆并将其毕生精力都花在研究这些珍贵的宝藏上。在考古界,阿萨德被敬称为“帕尔米拉先生”。他还为女儿起名“芝诺比阿”,和1700年前统治帕尔米拉的女王同名。“即使在他退休以后,他依然想要在帕尔米拉古城周围消磨时光,他每天都要从自己泰德穆尔新城区的家中步行到这儿,守望这座古城,”一位和阿萨德相识15年的居民阿布?艾哈迈德这样告诉媒体。

和许多同时代的叙利亚考古学家一样,阿萨德阿拉伯复兴党成员的政治背景帮助他顺利从事了两份无比热爱的工作:帕尔米拉古城遗址考古主管和市博物馆馆长。多位伊斯兰艺术研究专家和考古学家惋惜道:阿萨德对叙利亚绝大部分重要考古遗址都有着绝对权威的话语权,尤其在他的出生地帕尔米拉。

阿萨德称得上是一位历史的修复者,在书写帕尔米拉的历史和与之相关一切时,不得不提的重要人物,就像谈论埃及考古时会联想到霍华德?卡特。2001年,阿萨德发现了700枚可追溯至公元七世纪的银币。当时,这些银币混乱地粘作一团,但银币上绘有库思老一世和二世(KhosruI,KhosruII)的画像。被阿拉伯征服前,这两位波斯萨珊王朝的国王都曾入侵过叙利亚,而这些银币成了最好佐证之一。2003年,阿萨德作为一支叙利亚波兰合作考古队的一员,发现了一块完整的公元三世纪马赛克,上面描绘了一个人类和一只带有翅膀的神秘动物之间的战斗,周围环绕葡萄藤、无花果、鹿以及马匹。当时,他把这块70平方米的马赛克称为“帕尔米拉迄今为止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

这些已经开发出来或尚未开发的文化遗产有着特殊的历史价值,不可被其他文化遗产所取代,一旦遭到破坏,其价值将难以恢复。“阿萨德对帕尔米拉古城遗迹拥有渊博的知识,并参与了古城遗址的早期发掘以及部分修复,发现了数处古代墓地、洞穴,以及位于帕尔米拉博物馆花园里的拜占庭墓地,”曾经和他一起在叙利亚文物及博物馆总局共事过的历史系教授阿姆鲁·阿泽姆说道。这位悲伤的学者强调:“第一手实践资料的获取,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超乎常人的想象,一旦丢失,这种毁灭是永久性的。”

巴米扬大佛被毁前后对比图
巴米扬大佛被毁前后对比图
2003年,巴格达博物馆被洗劫一空
2003年,巴格达博物馆被洗劫一空
ISIS极端分子推倒雕像(视频截图)
ISIS极端分子推倒雕像(视频截图)

更多的破坏针对的是莫须有的罪名,几年前,塔利班最高领导人奥马尔曾下令动用各种武器摧毁佛教代表性建筑巴米扬大佛,而今年,ISIS已经在伊拉克和叙利亚摧毁了几个古城。他们在巴格达摩苏尔博物馆手持大锤和电钻,砸毁珍贵雕像,其中包括著名的人首翼牛像;在伊拉克北部的尼姆鲁德遗址,他们掠走能变卖的文物,然后用炸药炸、用推土机夷平;在古城哈特拉,伊拉克第一处世界文化遗产,密布铭文的高墙、轩敞庄严的宫殿,也遭到无情洗劫和毁坏。7月19日开斋节期间,撒哈拉古城廷巴克图遭到了极端主义武装毁坏,16座古代陵墓中有14座被毁,许多珍贵的手稿和文物遭到毁灭,举世震惊。

另据BBC在8月23日报道称,帕尔米拉古城始建于公元17年的遗迹巴尔夏明神庙或已于一个月前被极端组织炸毁,与其邻近的另一个主要遗迹贝尔神庙的情况尚不清楚,这也是ISIS自今年5月占领该地区以来,第一次破坏罗马时期遗迹。据悉,巴尔夏明神庙是古城中保存最完好、最壮观的神庙。目前,尚不清楚武装分子对帕尔米拉古城造成的破坏有多大,但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明确表示,帕尔米拉古城遭到破坏是“人类的巨大损失”。

文化遗产的损毁无疑让人痛心,同时也推动了文化遗产保护的进步,国际上对此话题一直有不间断的讨论。西方国家已有的相关经验值得参考,包括使用有效的管理体制、持续完善的法律体系、推动有效的市场运作、征集广泛的资金来源以及高度重视遗产教育等。1965年,美国率先倡议将文化和自然联合起来进行保护。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法国巴黎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随着秋季各个高校的陆续开学,更多的考古学家将在他们的课程和写作中提及阿萨德的牺牲。但这并不是一个孤立事件,国际性的政治暴力从未间断。从新石器时代的酷刑(Neolithictorture)、西塞罗之手(Cicero’shands)、罗马讲坛上的断头,再到前哥伦布时期的挖眼酷刑,国际政治危局下,战火中的文物如何留存,考古从业者的人身安全如何保障,依旧是满满的疑问。

编辑:江兵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