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艺术的审判——反法西斯70周年特辑
0条评论
2015-08-28 09:44:44 来源:99艺术网成都站 作者:石皓琳整合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我们要铭记历史,铭记战争带给我们所有的创伤,艺术家们将这一切铭记于艺术品,让我们不能沉默面对过去,要将这一切牢牢刻写,未来不是重演历史,我们要的不是战争。以下盘点了艺术家通过艺术作品,来对战争进行控诉,以及要求世界和平的渴望。
澳籍艺术家惊世群雕——再现《东京大审判》
《选角》
《漂移地形》
血石
毕加索《格尔尼卡》
Paul Emmanuel《迷失的人》
《风雨同舟》
澳籍艺术家惊世群雕——再现《东京大审判》
前段时间日本宣布通过新安保法案,接着又在钓鱼岛区域再次对中国进行挑衅,随后全国各地爆发大规模反日游行,引起了国家及社会的高度关注,由于国民情绪过于激动,中国很有可能立即采取行动,收回钓鱼岛。
钓鱼岛事件的再次爆发,验证了继抗战之后,日本“军国主义”再现的事实。日本的侵略举动再次在亚洲各国掀起了空前的谴责浪潮,同时也引发我们深层的思考。重庆长江当代美术馆携手澳籍艺术家创造大型雕塑《审判日》,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和客观真实的史实资料将庭审现场15名甲级战犯(实际现场13人)的面貌和内心状态塑造的逼真无疑。
澳籍艺术家惊世群雕作品《审判日》
南京大屠杀元凶:松井石根
逃脱审判的甲级首要战犯日本天皇:裕仁天皇
天皇裕仁的替罪羊:东条英机
日本昭和天皇
逃脱审判的甲级首要战犯日本天皇:裕仁天皇
天皇裕仁的替罪羊:东条英机
日本昭和天皇
特别重要的是关于日本昭和天皇的罪行,由于日本皇室和政府的严密封锁,有关他的一生,世人了解甚少,尤其是他与那场以他的名义发动的侵华战争,更是鲜为人知。艺术家以独特、敏锐的视角将裕仁天皇放到了甲级战犯的首位。推翻了当年美国政府杜鲁门和麦克阿瑟等盟国钦定的战犯人数,揭密了裕仁天皇逃脱审判的历史真相。
《审判日》客观真实地再现了原罪者的罪恶,每一件都凝聚了对日本侵略罪行的控诉,以此来谴责日本军国主义多年来拒绝道歉、篡改历史、侵占钓鱼岛的卑劣行径,更是为了引发人们对战争与和平给人类带来的共同福祉和灾难的理性思考。此次展览将在重庆长江当代美术馆长期进行,让观众凝视战争,对战争带来的伤害进行深思。
伊拉克战争
开头是“震慑战术”,但最后以道德上的模棱两可、疑惑和倒戈收场。奥巴马宣布结束在伊拉克长达9年的作战。夺去成千上万美国人和伊拉克人生命的战争定义了一代人,留下了无法消退的伤疤——不会转眼间消失,有可能永远不会消失。两幅来自十佳伊拉克战争题材艺术品,引发对这场战争的更多深思。
《选角》
《漂移地形》
战争是另一种方式延续的政治,我们也可以说,艺术是另一种方式延续的政治,战争意味着暴力而艺术让暴力定格,让我们看得更加清楚。我们也会更加明白,和平对于我们的生活是多么的重要。
战争与和平
艺术品上的“战争与和平”,在画布上呈现出的战争史,有对正义的赞美,对丑恶的控诉,如史诗一般荡气回肠。战争,更加深刻了人们对和平的祈望。
戈雅《1808 年5 月3 日夜枪杀起义者》
欧仁·德拉克罗瓦《自由女神引导人民》
阿·普拉斯托夫的《德寇飞机刚刚过去!》
法国 大卫《赫拉斯三兄弟宣誓》
彼得·勃鲁盖尔 《绞刑架下的舞蹈》
欧仁·德拉克罗瓦《自由女神引导人民》
阿·普拉斯托夫的《德寇飞机刚刚过去!》
法国 大卫《赫拉斯三兄弟宣誓》
彼得·勃鲁盖尔 《绞刑架下的舞蹈》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军将领张自忠,在牺牲军人中当属最高级别。1943年4月30日,张自忠将军之弟张自明来到南瓜店十里长山凭吊英魂。此时,将军倒下之处已芳草萋萋,他弯身从地上拾起两块留有张自忠将军血迹的石块,带回来后,请石匠刻上能够铭记烈士不朽精神和忠魂的“血石”两字,以示后人。
血石
油画《格尔尼卡》,是毕加索作于20世纪30年代的一件具有重大影响及历史意义的杰作。画家把具象的手法与立体主义的手法相结合,并借助几何线的组合,使作品获得严密的内在结构 紧密联系的形式,以激动人心的形象艺术语言,控诉了法西斯战争惨无人道的暴行。
毕加索《格尔尼卡》
Paul Emmanuel的“迷失的人”工程建于户外的特定场地,是与世事无常、时间的永恒和公众的悲愤情绪相结合的产物。此工程的第一个纪念碑位于南非格拉罕镇的小山上。第二处位于莫桑比克的马普托。第三处就设在一战中英国人牺牲最多的地方,在此设立Thiepval纪念馆以缅怀逝者。 这个建筑并不代表某个党派,而是一种无声的诉讼,诉说着世事的无常,诉说着宽恕和遗忘。它不是为了美化历史,而是人类坚强性和脆弱性的体现。这也是对历史上对驱逐南非黑人的一种反驳。
Paul Emmanuel《迷失的人》
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曾于二战期间在上海避难的犹太难民后裔沙拉在上海捐赠雕塑《风雨同舟》,感恩上海人民对犹太难民的庇护。雕塑中的小女孩以沙拉年轻时的样貌为原型,再现了当年上海阿姨为犹太小女孩遮风挡雨的情景。
《风雨同舟》
编辑:石皓琳
延展阅读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