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历史人物雕塑传承需更用心打造
0条评论 2015-09-06 13:27:30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梁依云
\
《淞沪魂》(张海平作)

话题缘起

今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当人们通过各种形式来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同时,是否想起了曾经在这座城市里为保家卫国而牺牲的那些英雄?作为记载城市历史文脉的重要部分,经典历史人物雕塑的打造能够让更多人了解并牢记有关这座城市最真实的人和事,然而这一类作品有名的却并不多。城市人物雕塑作为文化传承的点睛之笔,值得投入更多心血来打造。

说到有关上海的著名历史人物,想必不少人能说出许多;然而说到有没有代表上海的地标性历史人物雕塑,恐怕能想到的就少了,如外滩的陈毅雕像那样,通过对一个人物的塑造来反映城市文化的作品并不多。

一说到有关上海城市文化的重大题材油画和雕塑,很多人下意识就会想到那些着重展现历史故事和场面的作品,因此比较出名的作品往往大气恢弘,堪称经典;但除了这些,我们也同样需要那些通过对某一个历史人物的深入刻画,来反映城市历史文脉的作品。

从展现一个历史人物的故事、情感,来反映出整座城市在某个历史阶段的风貌,是一种非常特别的艺术表现方式。对于艺术家来说,这样的人物雕塑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作品,这需要深入体悟创作对象的故事和时代背景,把握人物独特的个性和精神,才会创作出令人难忘的作品。

很多人熟知拉贝,这个被称为“中国的辛德勒”的德国人,在1937年建立的国际安全区南京保护了超过25万中国人的生命,但让他被人牢记更多的是因为他的《拉贝日记》。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早在拉贝之前,上海就有了世界现代史上第一个战时平民安全区,保护了30余万中国难民。建立这个安全区的是一位名叫饶家驹的神父,如今通过艺术家张海平所创作的《上海拉贝——饶家驹神父》,将这位上海历史上不得不提的人道主义英雄刻画了出来。雕塑所表现的饶家驹神父有着上世纪初传教神父的典型装扮,胸前的十字架和左手抱着的《圣经》无不显示了他的身份,然而失去右手显得空荡荡的衣袖显示着这位神父有着不平凡的经历;他的神情并不平静,他的脸上并没有微笑,一双深邃的眼睛透露着悲悯和无奈,似乎看着眼前的情景,又像是在沉思;紧抿着的双唇更是流露出他内心的紧张和愤怒。这样一个不同寻常的神父像,能够引发人们的好奇:他是谁?他遭遇了什么?他和上海有什么关联?……带着各种各样的疑问,观众在被这座雕塑震撼的同时,也忘不了这段历史的沉重,更会牢记饶家驹神父这位老上海的英雄曾经为我们做过什么。

说到于连,几乎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他是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那个“撒尿小孩”,雕塑尽管很迷你,但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和英雄精神却是巨大的。作为这座城市地标的同时,它更是城市历史文脉传承的重要载体。

一方面,城市人物雕塑需要艺术家的用心创作,另一方面,这些雕塑应该以怎样的一种方式展现,安置在什么地方才能让更多老百姓透过雕塑了解这些英雄和他们的故事,也是需要慎重考虑的。要想让承载着上海城市文脉的人物雕塑也成为“撒尿小孩”于连那样的国际知名地标,我们还需要考虑更多细节。

作为一座城市历史人物雕塑,能够将历史人物的印记用艺术的形式传给一代又一代人,已经实属不易;然而像于连这样,通过一个小小的雕塑,将这段历史传递到世界各地的,就更不容易。究竟这座小小的人物雕塑有什么神奇之处呢?原本,小孩撒尿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举动,于连的雕塑所塑造的小孩形象虽然如同天使一般可爱,撒尿时的天真憨态也栩栩如生,但这些趣味性都还不足以让它如此出名;那么不妨换个角度想想,这么令人愉悦的可爱形象却是这座城市在遭遇战争时的“救星”,这样的故事性似乎让它显得与众不同了;再进一步思考,之所以这座雕像能够享誉海外,恐怕还与他所处的地理环境有关,这座雕像位于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中心广场附近的街口,这是布鲁塞尔最热闹的地点之一,每天到这里来参观的游客来自世界各地,每当游客听到当地市民诉说着这位小英雄的故事时,有关这座城市的历史也在不断被传播,当地人对于英雄的感激之情,加上他们的些许幽默感,让世界都被这可爱的“小孩”感动了

除了像于连这样的历史故事人物,有时候虚拟的人物也能成为城市文脉不得不提的部分。相信“小美人鱼”大家都不陌生吧?这座人物雕像虽然是安徒生童话里虚拟的角色,但却是丹麦不折不扣的“历史人物”。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她所承载的历史是丹麦的文化史,她将安徒生的文学之于丹麦城市文化的意义展露无遗。这座铜像被安放在哥本哈根市中心东北部的长堤公园,同样成为了世界游客最喜爱的雕塑,也让安徒生童话的历史价值成为了哥本哈根的标志。

塑造人物雕塑有各种方式,具象或抽象都可以。城市历史人物的塑造可以有趣味性,但也少不了严肃性,严肃性并不体现在雕塑的形象上,而是体现在艺术家创作的意图上以及最终所能传递出的精神面貌是否能带给人正能量。

严格来说,并非所有人物雕塑都能成为城市历史人物雕塑,要能体现出城市历史的传承和价值,就要会“说故事”。静态的雕塑如何“说”?这就需要雕塑既能传神,又能达意。没有内容,只有形式的只能算是娱乐雕塑。

尽管上海的历史名人很多,但要将他们塑造成历史人物雕塑,需要艺术家对人物有着全方位深入的剖析,哪怕都是抗战英雄,每个人也都有截然不同的性格和遭遇,这些差异要在雕塑中体现出来,需要艺术家对细节把握恰到好处。

姚子青,一位誓死保卫宝山县的青年英雄,牺牲时年仅29岁。当时上海的宝山县为纪念姚子青,一度改名为“子青县”。如今这段历史鲜有人知,年轻人更是不知道“姚子青”这个名字。塑造这样一位年轻烈士显然需要考虑他的出身、年龄和遭遇,在章永浩创作的《抗战英烈——姚子青》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位英姿勃发的青年形象,他的眼神坚定,甚至面带从容,丝毫看不出在艰难的斗争中有丝毫倦怠。哪怕不熟悉他的故事,看到这座雕塑也能被他所流露出的坚毅性格所感染。

今年恰逢抗战胜利70周年,人们正热切地关注着抗战时期的历史故事,如果能借此机会让老百姓看到更多有关上海这座城市的历史人物雕塑,将与本地文化息息相关的历史人物印记不断传承给后代,我想,城市文脉的传承也会不断继续延续下去,上海的城市文化底蕴也会在历史的不断发展中变得更加深厚。

编辑:徐啸岚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