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活在毁掉天价绘画的终极恐惧中
0条评论 2015-09-09 09:48:02 来源:东方早报 朱洁树翻译 作者:乔纳森·琼斯

我是个笨手笨脚的人,常在喝水或饮料时洒出来,或者不小心就被绊倒在地,诸如此类意外事件经常发生。所以当我听说有个12岁男孩在台北举办的“真相达·芬奇”展览中失足跌倒,手臂伸出时不慎将一幅17世纪的绘画一拳捅破,本人对他抱以深刻同情。

被小男孩一拳捅破的画面
被小男孩一拳捅破的画面

据说,他毁坏的这幅作品价值100万英镑。首先,我们不需要夸大其词,尽管展览名称是“真相达·芬奇”,不过这件被破坏的作品并非出自达·芬奇的手笔,它是一个名叫保罗·波波拉(Paolo Porpora)的画家创作的小幅巴洛克花卉静物画。这幅作品依然能够被修复,男孩的家长也不需要赔钱,因为它是有保险的。不过,这件事情依然让我感到不寒而栗。

通常情况下,游客损坏艺术品的事件都会被当做笑料看待。例如,那个在英国剑桥菲茨威廉博物馆接连打破了三个中国花瓶的男子真的是太笨了(2006年),还有那个被卡在德国图宾根阴道雕塑里的美国学生也让人颇为无语(2014年)。但说实话,脚底打滑摔倒在画布上的恐惧确实困扰着我。

与这个可怜的台湾男孩相比,我参观过更多展览。我会进入博物馆的实验室,见证一幅作品被从画框中拿出来进行修复。我也会进入画廊的幕后,看到新的艺术作品被褪去包装。有时候,我刚下飞机,拖着疲惫的身躯观看大量艺术珍品。确实有这样的可能,如果我不慎脚底打滑,然后为了维持平衡而伸出手臂……

悲剧的发生往往就在转瞬之间。

 专家们在研究如何修补毁坏的保罗·波波拉(Paolo Porpora)创作的小幅巴洛克花卉静物画
 专家们在研究如何修补毁坏的保罗·波波拉(Paolo Porpora)创作的小幅巴洛克花卉静物画

这起事故提醒我们一个事实,保护艺术品没有万全之策。你可以提高博物馆的安全等级,对每一个参观者进行安检,但是,除非像卢浮宫保护蒙娜丽莎那样,给每一个博物馆的每一幅作品都罩上金刚玻璃罩,否则意外事故总是在所难免。失手泼洒的饮料(美术馆禁止饮水的规则或许能够减少此类事件的概率),从各个方向伸出来的自拍杆(不少美术馆依然允许自拍杆的使用),这些都是破坏艺术品的隐患。或者,仅仅是一个笨拙的人走过来,就可能造成巨大的灾难。

我们应该禁止12岁的孩子进入美术馆吗?我们应该将安保措施提高三倍吗?当然,问题不是这样解决的。即便排除掉盗窃和破坏,美术馆本身就存在风险。这是理所当然的。所有的东西都不能永恒。艺术品是脆弱的。我们珍惜杰作,费尽心机保存它们,我们当然应该这样做。但是,正如宇宙也最终会走到尽头,《蒙娜丽莎》亦是如此。现存的艺术不过是我们人类艺术长河中极少的一部分。博物馆收容了这些幸存下来的珍宝,它们或许经历了战乱、火灾,以及各类灾祸。

但是一幅作品即使经历了350年岁月保存至今,依然可能在不经意间被一场简单的事故所摧毁。古画是非常脆弱的。也许,艺术的脆弱性也是它的美和意义的组成部分。我本人并不收藏艺术作品,但最近有人给了我一幅很棒的当代作品。我爱它,伴随着爱的是责任。这幅原创作品和毕加索的印刷品相比,其不同之处在于它是独一无二的,如果它被毁掉了,就再也没有了。因此,它是珍贵的,我应该好好照看它,就像照看一个孩子一样。

博物馆收藏艺术品,正是人类表达爱和保护性的一种途径,这种感觉显然与我们所谓“文明”有关。这种情感与叙利亚巴尔米拉正在发生的事情截然不同。

但所有照看艺术的努力都有个灰色基调。我们知道任何事物都有它自己的时辰。付出爱,就不可避免会受到伤害。对于艺术的感受亦如是。美的事物总是难免会遇上一颗笨拙的拳头。

编辑:江兵

标签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