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还是虚拟:庞茂琨镜像中的绘画性
0条评论 2015-09-10 15:55:25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作者:高名潞
庞茂琨对古典绘画中的这个镜像因素很感兴趣。这个展览展示了他在这方面的探索。庞茂琨试图在自己的作品中呈现这样一个悖论关系,境外人看镜中人,镜中人看镜外人,或者镜中人看境外人眼中的镜中人,等等,就像委拉斯贵兹的《宫娥》把站在画外的国王和王后也纳入画中的镜子里一样,庞茂琨也试图把他的画外人物和景物纳入自己的画面,从这个意义上讲,庞茂琨的画也试图像委拉士贵之那样,把作品本身变成多层次的镜子中的一面"镜子"。

\
嘉宾席 布面油画 120x160cm 2015
 
庞茂琨的近作试图从"镜子"角度再现当代人观察世界角度的复杂性,并用自拍和对称等形式暗示多种多样的"镜子"式的观察角度。其实,简单地说,就是如何处理"模拟"和"虚拟"之间的关系的问题。从物理角度讲,镜子是模拟,当代数码是虚拟。从哲学角度讲,西方古典写实更多的是模拟,东方传统绘画更倾向虚拟。所以,如何融合"模拟"和"虚拟"的最大挑战乃是如何走出镜像本身的局限性,因为,西方古典绘画需要模拟一个自足的"匣子"式的空间。而"虚拟"则需要打破这个"匣子"空间。而这个打破不一定完全是纯物理性的,因为我们仍然得用方形的画框和画布去作画。这个突破可能更多地来自想象的虚拟空间,如何在一个有限的框子中,使画面能够向"匣子"之外延展。只有在这个延展过程中,才能呈现人物身份的复杂性和悖论性。所以我认为,在今天,以古典写实为基本手段的绘画发展方向不会再回到模拟的"匣子"样式,而应当走向最可贵的"绘画性","绘画性"在某种意义上与自由性有关。只不过不要把"绘画性"只看作笔触的自由性,而应当把它看作整体布局的自由性,以及安排画中形象之间相互关系的自由性和潇洒性。也就是说,未来写实绘画的出路在于:"走出'匣子'"--"虚拟"和"绘画性"结合。

编辑:杨珊珊

标签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