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苏富比当代亚洲艺术2015年秋拍:年度压轴囊括多件首现拍场的名家之作
0条评论 2015-09-10 13:26:44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草间弥生(1929年生)《No.RedB》^(局部) 1960年作,油画画布,174x132公分 估价:3,000万至4,000万港元/380万至510万美元
草间弥生(1929年生)《No.RedB》^(局部)
1960年作,油画画布,174x132公分
估价:3,000万至4,000万港元/380万至510万美元

1959年,草间弥生以其铺天盖地的白色无限网画作震撼国际艺坛,一年后,艺术家重新以红色绘出〈无限网〉系列,回归自己二十多岁时的思绪与最初的色彩灵感。本幅赤红《No.Red B》无限网画作曾于Gres画廊举办的重要展览“草间弥生”中展出,为艺术家在华盛顿举行的第一次及全美第四次个展,是绝少现身拍场的早期博物馆级作品之一。本作亦是二十余年来亮相拍场的最大型红色无限网作品,超过一米七高,比东京国立近代美术馆收藏的1961年《No.H.Red》尺幅更大。《No.Red B》展示了她笔下着名的厚重涂层及动态笔触,揭示了艺术家回忆中的强迫重复性,同时也是其创作生涯奠基的早年中,把最关键颜色的一次成熟诠释。

奈良美智(1959年生)《In the Dark land》 1999年作,压克力画布,120x110公分 估价:800万至1,200万港元/100万至150万美元
奈良美智(1959年生)《In the Dark land》
1999年作,压克力画布,120x110公分
估价:800万至1,200万港元/100万至150万美元

奈良美智的《In the Dark land》来自着名当代日本藏家高桥龙太郎医生的珍藏,今秋将首次现身拍场。高桥生于1946年,专职神经精神科。一次草间弥生作品的画廊展览,启发他在九十年代末开始艺术收藏。在过去近二十载的收藏历程,高桥搜集了众多佳作,迄今已拥有超过2,000件藏品,为数甚丰。《Inthe Dark land》是高桥收藏中首件亮相拍场的艺术品,本作能够挤身此重要收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张晓刚(1958年生)《天安门3号》 1993年作,油画画布,110x130公分 估价:1,800万至2,500万港元/230万至320万美元
张晓刚(1958年生)《天安门3号》
1993年作,油画画布,110x130公分
估价:1,800万至2,500万港元/230万至320万美元

1993年,张晓刚发表了仅有三张作品的〈天安门〉系列,以长、中、近镜作为构图,每一幅画的天安门都比前一幅的大,尤如相机镜头逐步拉近。是次将首度在拍场曝光的《天安门3号》为该系列的压轴之作,近镜构图令城楼占据着整张作品的一半,主体为整个系列中最为清晰及完整,粉红色的城楼是中国权力的象征。张晓刚一直以肖像为主要创作题材,天安门是唯一的例外。本作突显了广场背后的政治及历史含意,与艺术家一直以民族历史及个人记忆为创作主题紧密结合。

张恩利(1965年生)《天空》 2010年作,油画画布,250x300公分 估价:180万至250万港元/23万1,000至32万1,000美元
张恩利(1965年生)《天空》
2010年作,油画画布,250x300公分
估价:180万至250万港元/23万1,000至32万1,000美元

张恩利独特的绘画语言,于当代中国艺术家之中占据着一个独特的位置。与主流六〇年代的艺术家不同,张恩利放弃对政治意识形态的执着,焦点放在画布上,在寻常物件及日常空间背后寻找对生活及生命的暗示,于虚实间穿梭。是次秋拍囊括了多件张恩利的作品,包括在晚拍出现、绘于2010年,来自艺术家其中一个最重要系列的《天空》。本三米巨幅透过描绘繁杂的树枝与树叶来表征“天空”的空灵之丰富,同年于艺术家在上海民生美术馆举办的个展展出。日场拍卖亦汇集了张恩利自2000年以来尝试创作的一系列静物绘画,包括《容器2号》、《容器》、《火》和《树》。

编辑:江兵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