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东上演“空城记”探究中国式的理想生活
0条评论 2015-09-12 17:47:43 来源:99艺术网 作者:陈倩华
2015年9月12日下午,艺术家刘小东个展“空城记”在林冠艺术基金会北京空间隆重开幕,展览呈现艺术家在内蒙古鄂尔多斯驻留期间的最新作品。和“空城”形成对比的,是挤满慕名而来观众的展览空间。
 
题为“空城记”的作品创作于2015年夏天的鄂尔多斯现场。在此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里,刘小东对这个西方媒体笔下颇具中国特色的“鬼城”以及它所引出的关于中国城市规划的议题关注已久。他选择内蒙古鄂尔多斯作为此次项目的现场绘画所在地,并试图探究中国式的理想生活和理想城市。
 
鄂尔多斯坐落于内蒙古地区的西南部,有十分丰富的矿产资源,并以此从中国最贫困的地区迅速转变为最富有的地区之一。当地的农民和煤矿工人拥护这个由地区政府创造的理想之城以及关于这座理想之城的传说。这座巨大的新兴城市有着包括公寓塔楼、购物中心、博物馆和高速铁路在内让人惊叹的优良基础设施建设,却不可思议地仅有2万人口。这是一座几乎没有居民的城市——一个未竟的计划,一座诡论的城市。在设施层面上,它已经实现了现代化城市的建设,唯独缺少梦想过上这种理想生活的人。
 
\
空城计01 2015 布面油画 250×300cm
 
展厅中央三幅尺幅巨大的油画是刘小东在鄂尔多斯期间的焦点。三幅作品中,大草原传统的游牧生活方式与“鬼城”鄂尔多斯现代性之间的冲突跃然纸上。游牧民族试图重新寻回他们在经济发展中失去的家园,这个过程尤为艰难,但他们最终看似成功了。这些油画组合成刘小东基于现实情境的想象,这些静态画面,全新地呈现了人们为了调和现代化和传统之间矛盾所做的努力。刘小东表示:“我一直感觉农业和工业之间像是有一场战争,农业社会一败涂地,被工业社会击败,但我更喜欢农业社会,我相信,几十年以后这个城市会变得更先进,但到那时,这期间只有这么少的人去享受它,维护成本和生态成本是很大的。”
 
\
刘小东为媒体讲解作品
 
此外,一些小尺幅的油画作品展现了最平常也超现实的鄂尔多斯,捕捉了这座“鬼城”的人文景观和宁静。而“蓝色”系列纸上作品,特别是对马的描绘,是对传统中国绘画风格和题材的效法。对于频繁出现的马,刘小东说:“马是游牧民族的精神,我们的精神不应该困在一个地方,否则我们就真的毁灭了。”
 
此次展览还展出了由杨波导演的纪录片《全胜》,作为“空城计”系列作品的补充,影片深入记录了四个蒙古族年轻人的生活,人们对待城市化的不同态度,仿佛是面对不断变化的世界时人类多种反应表现的一个缩影。
 
\
纪录片《全胜》截图
 
刘小东探讨了在当前中国生活方式的现实背景下何为理想生活。他谨慎地发问:“我们的梦想是什么?”在中国,一个普通人对理想生存方式的寻求是否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个难以实现的幻想?正如刘小东所说,“一座空空鬼城和一座拥挤都市,你选哪个?”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10月18日。
 
艺术家及策展人
 
刘小东,出生于1963年,现生活、工作于北京。他于1988年和1995年在中央美术学院分别获得艺术学士和硕士学位。20世纪90年代作为中国新现实主义风格的代表被广泛认可。他举办过的个展包括奥地利格拉茨美术馆(2012)、北京尤伦斯当代艺 术中心(2010)等,群展包括上海双年展(2000、2010), 第15界悉尼双年展(2006)、和第47界威尼斯双年展(1997)。
 
杰罗姆·桑斯是国际知名的策展人、艺术评论人、艺术导演,曾策划众多国际重要展览。他是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的前任馆长,也是巴黎东京宫的联合创始人。目前,桑斯担任欧洲目前最重要的城市规划发展项目之一“大巴黎快线”的联合艺术总监,同时也是位于北京的文化咨询集团“完美跨界”的联合创始人。
 
林冠艺术基金会
 
林冠艺术基金会是一家私人艺术机构,致力于收藏当代艺术。基金会向公众展示备受国际瞩目的艺术家的作品,并不断拓展着高品质的艺术收藏。两个展示空间分别位于哥本哈根的北港以及北京798艺术区。
 
林冠艺术基金会自2011年成立起,举办了众多国际顶级艺术家个展,包括蔡国强、路易斯·布尔乔亚、艾未未、西丽·娜沙特、加布里埃尔·奥罗斯科、傅丹和比尔·维奥拉。基金会通过高质量的展览赢得了地区和国际的广泛认可,奠定了世界知名艺术机构的地位,并与全球重要的美术馆合作,出借部分藏品进行展览合作。

编辑:陈倩华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