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25日,由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主办、北京保利国际拍卖现当代艺术部协办的二十世纪系列展览之《伏游自得:孙宗慰20世纪40年代在西北的写生、临摹与创作》在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隆重开幕,本次展览特邀近现代中国美术研究专家、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曹庆晖出任学术主持,共展出孙宗慰20世纪40年代在西北的写生、临摹和创作作品63件。参加此次开幕式的嘉宾有:保利艺术中心副总陈杰先生,保利拍卖现当代艺术部总经理贾伟女士,中央美术学院资深教授、徐悲鸿画室导师戴泽先生,老艺术家武平梅女士、赵宜明女士,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杨先让先生,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所长郑工先生,青海省美术馆副馆长、朱乃正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曹星原女士,中国国家画院美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高天民先生,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副教授、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研究中心副主任于洋先生以及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艺术学系主任王文娟女士等。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力求以学术的角度全面梳理孙宗慰在上世纪40年代这一最重要的艺术创作时期的系列作品,包括了《蒙藏人民歌舞图》、《塞上行》、《塔尔寺小金瓦寺》等艺术家个人代表力作。同时,中国画蒙藏人物图、蒙藏服饰图也以极为整齐的精彩阵容呈现。此外,作为研究孙宗慰艺术探索之路的重要图像资料,大量的写生素描、壁画临摹也无疑增强了此次展览的学术研究价值。而孙宗慰在1940年代所创作的一系列蒙藏人物生活图景和敦煌壁画临摹作品不仅仅体现了艺术家深厚的中西画功底,更是孙宗慰从视觉到境界上对中西艺术的积极实践。
展览现场
孙宗慰 《蒙藏人民歌舞图》 1943年 90x120cm 油画
近现代中国美术研究专家、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本次展览学术主持曹庆晖表示,孙宗慰老师是近几年被大家逐渐认知的一位画家,这次展览所关注的也是关于对孙宗慰艺术创作的特殊性的研讨。在他这一时期的作品中,科学主导的西法写生使孙宗慰掌握了怎样画其所见,法度主导的唐画摹绘让孙宗慰收获了如何画其所知。孙宗慰在青海时对各民族服饰与生活的浓厚兴趣,驱使其进行了详细的速写记录,学用中国画法整理蒙藏人物及其生活图稿,还凭记忆用油画创作蒙藏舞蹈图,从而完成了他艺术人生中最负盛名的一批代表作。孙宗慰的这一时期的作品,并非忠实于呈现其在此期间所“见”之物,而是艺术家所认为的最适于理解和表现物象的自足性视角下的一种形象构建,即与他在实践中游观对透视、法度对科学的思想胜出有关,其中所反映的正是“画其所知”对“画其所见”的掌控。
展览现场
孙宗慰 《达摩画璧》1941年 70x40cm 中国画
孙宗慰是徐悲鸿最为得意的学生,被誉为西北少数民族绘画题材艺术家开拓者之一。他从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南京)毕业后不久便获聘在该校任教,并在1941年迎来他艺术人生中最为重要的一次学术考察机会。1941年,孙宗慰在艺术系主任吕斯百推荐下,在近一年半的时间里协助画家张大千对甘肃、青海等地的洞窟和寺庙壁画遗迹做田野考察和临摹复制。在这一时期里,孙宗慰在写生、临摹和创作方面毫不松懈,勇猛精进,一路所得的成绩颇令他的老师、中央大学艺术系的标杆教授徐悲鸿感到振奋。徐悲鸿在激赏之余,撰文强调:“(孙宗慰)抗战之际,曾居敦煌年余,除临摹及研究六朝唐代壁画外,并写西北蒙、藏、哈萨人生活。以其宁郁严谨之笔,写彼伏游自得、载歌载舞之风俗,与其冠履襟佩、奇装服饰,带来画面上异方情调。”徐悲鸿从孙宗慰的画里不仅看到蒙藏游牧民风民俗中载歌载舞的表面,而且也感到某种内面的存在,这种存在——游牧生活中自适、自在的精神状态——经孙宗慰感受和传达后被徐悲鸿描述为“伏游自得”。曹庆晖表示,“我觉得成为张大千赴敦煌考察研究的助手一起去西北临摹写生,这对于孙宗慰来说是人生的一场‘文化艳遇’,而张大千对他的艺术创作也是另一种方法的启蒙。”
展览现场
孙宗慰 《藏女舞系列之一》 1944年 60x36cm 中国画
在展览现场,戴泽先生对自己的学长孙宗慰先生此批罕见的西行作品感慨颇深,并从学术及艺术价值上对此次展览进行了高度评价,并表示这个展览中的很多国画作品是他从未见过的。当他看到展览现场孙先生的自画像时,戴泽回忆到他与孙宗慰第一次见面的场景,“他的作品很写实,画的很仔细很像,我那时是未见其人先见其画,有次去北平艺专见徐悲鸿先生,徐先生不在,孙宗慰出来接我,我虽然没见过他,但是因为见过他的自画像所以第一眼就认出了他。他为人谦虚,总是心平气和的,就是不爱说话。”
戴泽先生
展览现场
孙宗慰 《塔尔寺小金瓦寺》1943年 67x90cm 油画
杨先让教授以孙宗慰学生之身份,对先师表达了崇高的敬意和深切的怀念,另在场众人颇为动容;曹星原教授更以国际视角对徐悲鸿体系下的孙宗慰作品进行了深度剖析和高度肯定;
展览现场
《安西榆林窟菩萨舞踊图》 1945年 93x56cm 纸本彩绘壁画底稿
这次展览的举办,重新审视孙宗慰20世纪40年代在西北的这批创作的艺术生命力,最主要的便是在于他在中西绘画之间沟通的独特联结与探索,即在“观”的层面从视觉到境界对中西艺术本色的协调统一,这使得他的创作富有了一种相对罕见的文化品质。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2015年9月30日,展览地点为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10层。
编辑:张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