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士得新概念:中国当代艺术国际联盟 请拨“+86”
0条评论
2015-09-25 14:54:09 来源:99艺术网 作者:大媛
佳士得+86 First Open专家主管 李丹青
【导语】近日,佳士得宣布将推出“+86FirstOpen”这一有关中国当代艺术的全新概念及拍卖项目,旨在于全球平台上推广中国当代艺术。在中国当代艺术试图抢滩国际市场的时候,这个综合项目的优势如何?年轻艺术家的定位又是否会获得国际市场的买单?为此,99艺术网特别采访了项目负责人李丹青。
99艺术网:出于什么机缘想做这么一个专场拍卖?
李丹青:这个项目其实我们已经准备了两年,其实不仅仅想做一场拍卖,而希望将“+86”做成一个长期项目。在我们的观察中,发现中国艺术拍卖市场过去在做的内容,和过去十年当代艺术整体在发生的状况相比,还是有一定滞后性,所以我们的初衷是通过这个项目,帮我们建立起这一块的内容。在形式上不仅仅是开设拍卖专场,为了增强藏家对这一块内容的了解,也会推出一系列主题的展览、对话和讲座等。
拍卖会能较全面地展示艺术家作品的学术和市场面貌,所以决定在国内的第一场活动以拍卖的形式来展开。
99艺术网:“+86First Open”在一定程度上借用了“First Open”的概念,具体和“First Open”有什么关系?两者的区别定位是什么?
李丹青:First Open是佳士得打造的一个全球品牌,所有关于当代艺术创新的内容都会纳入到First Open中去。但是First Open主要针对的还是西方战后当代艺术,而“+86”在做的是中国当代艺术,此前这两个部门在公司内部不会发生太多关系,但因为两者的定位都是针对国际市场,所以在之后会存在两个部门互换资源的情况。此外,First Open做到今年已经第十年了,在西方,大家对First Open都非常了解,“+86”又希望拓展国际市场,所以最终决定将两者组合起来,让人在认知和理解上有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
FirstOpen 和+86的核心都是推广当代艺术,但是与FirstOpen相比,+86关注中国当代艺术,是一个更加综合的艺术项目,是一个包括拍卖、私洽和一系列艺术讲座与对话的平台。
99艺术网:+86选择艺术家的标准有哪些?
李丹青:我们挑选的主要标准是艺术家的创造力以及作品的独特性。其次,会参考艺术家在过去几年里的参展记录,美术馆或者个人藏家的收藏经历等。我们的专家团队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储备和丰富的市场经历,我们不会单纯的紧盯市场的表象,仅凭借谁的作品卖的好就去选择谁,而会以自己专业的眼光去挑选艺术家和作品,甚至会去大量拜访艺术家工作室了解他们对自己作品和职业生涯的判断,在此之上建立我们自己的研究、有针对性地挖掘市场上没有的内容。我们希望挑选的艺术家能有一定的行业基础、完成了毕业生对职业艺术家的转换,并非单纯的靠年轻的荷尔蒙创作,而是清醒地知道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要干什么、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作品、为什么要使用这样的媒材、不满足于现状不断挑战自我的人……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建立这个平台,把他们的艺术理念更广泛地传播。
99艺术网:艺术家的挑选是否有年龄界限和市场价格界限?
李丹青:这次95%的艺术家都是70年代以后出生的,有两位艺术家是60后,即使是60后的艺术家,也都具备一定国际市场背景且作品价格和工作状态相比有潜力。
70后的艺术家占最大比例,这些艺术家从毕业到现在,在艺术道路上打磨了一定的时间,个展和群展加起来,已具备一定的市场积累。80后的艺术家也有,但成熟可选择的人比较有限,不少都是在国内外重要的艺术院校求学,很年轻就参加过重要展览或者获得重要奖项,甚至有好的画廊代理,这些艺术家我们也会关注。
99艺术网:市场已经特别成熟的艺术家会关注么?
李丹青:这得看他们的东西有多特别。我们的目的可能并非拘泥于一场单纯的拍卖,而是希望通过我们的内容建设和推广,让一些走在前端的艺术家在作品成熟的时候将他们推向伦敦和纽约的夜场,获得更广泛的国际关注,这是我们最终的目标。
99艺术网:+86主要针对哪类和哪些地域的买家群体?
李丹青:第一类是当代艺术的资深买家,他们虽然有很好的收藏,但是他们对新兴的当代艺术作品不太了解,我们希望他们能通过对这些艺术家作品的收藏来完整自己的收藏体系;第二类是年轻藏家,在和他们沟通的时候,我发现他们对同代的人比较感兴趣,更希望收藏同代艺术家的作品;第三类则是相应的国际买家,甚至基金会、美术馆。
99艺术网:据您观察,目前国际市场对中国年轻艺术家的作品接受度如何?
李丹青:相对来说他们越来越被关注。其实前几年在各种国际博览会的时候,国外的美术馆,基金会,藏家等就在陆续收藏中国年轻艺术家的作品。在他们买的时候可能并没有“我要买中国年轻艺术家作品”的心态,他们只会觉得这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作品,并且这件作品的创作方式和其他作品非常不一样,价钱也合适,所以就买了。
这也是我们要推广的概念,我们不是要打“中国牌”或者“年轻牌”,而是把我们觉得好的内容整理出来,呈现在你眼前,你要是觉得有意思,就会愿意收藏。在西方艺术市场中,收藏是一件很成熟的事情,每个人选择他要收藏的东西都不是单纯听别人介绍,而是真实觉得这件作品在美学和内容上和自己产生了共鸣,然后再收藏这件作品。
99艺术网:最后请介绍一下+86未来的规划。
李丹青:+86实际上是一个长期项目,也希望它能是一个有机生长的项目,我不想将它单纯的变成一场常规的拍卖,我们对于作品本身其实也是非常精挑细选的,如果操之过急地把它固定成一个东西,或许可能破坏整个艺术生态的节奏。我们所做的工作内容实际上是协助这个生态建立良性的市场,将其中优秀的(作品)推广到佳士得国际的拍卖夜场当中去。我们会根据相应的节奏,在佳士得国际平台的空间里组织一些展览,先把内容慢慢做起来,这个是最重要的。
【焦点拍品精选】
99艺术网:出于什么机缘想做这么一个专场拍卖?
李丹青:这个项目其实我们已经准备了两年,其实不仅仅想做一场拍卖,而希望将“+86”做成一个长期项目。在我们的观察中,发现中国艺术拍卖市场过去在做的内容,和过去十年当代艺术整体在发生的状况相比,还是有一定滞后性,所以我们的初衷是通过这个项目,帮我们建立起这一块的内容。在形式上不仅仅是开设拍卖专场,为了增强藏家对这一块内容的了解,也会推出一系列主题的展览、对话和讲座等。
拍卖会能较全面地展示艺术家作品的学术和市场面貌,所以决定在国内的第一场活动以拍卖的形式来展开。
99艺术网:“+86First Open”在一定程度上借用了“First Open”的概念,具体和“First Open”有什么关系?两者的区别定位是什么?
李丹青:First Open是佳士得打造的一个全球品牌,所有关于当代艺术创新的内容都会纳入到First Open中去。但是First Open主要针对的还是西方战后当代艺术,而“+86”在做的是中国当代艺术,此前这两个部门在公司内部不会发生太多关系,但因为两者的定位都是针对国际市场,所以在之后会存在两个部门互换资源的情况。此外,First Open做到今年已经第十年了,在西方,大家对First Open都非常了解,“+86”又希望拓展国际市场,所以最终决定将两者组合起来,让人在认知和理解上有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
FirstOpen 和+86的核心都是推广当代艺术,但是与FirstOpen相比,+86关注中国当代艺术,是一个更加综合的艺术项目,是一个包括拍卖、私洽和一系列艺术讲座与对话的平台。
99艺术网:+86选择艺术家的标准有哪些?
李丹青:我们挑选的主要标准是艺术家的创造力以及作品的独特性。其次,会参考艺术家在过去几年里的参展记录,美术馆或者个人藏家的收藏经历等。我们的专家团队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储备和丰富的市场经历,我们不会单纯的紧盯市场的表象,仅凭借谁的作品卖的好就去选择谁,而会以自己专业的眼光去挑选艺术家和作品,甚至会去大量拜访艺术家工作室了解他们对自己作品和职业生涯的判断,在此之上建立我们自己的研究、有针对性地挖掘市场上没有的内容。我们希望挑选的艺术家能有一定的行业基础、完成了毕业生对职业艺术家的转换,并非单纯的靠年轻的荷尔蒙创作,而是清醒地知道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要干什么、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作品、为什么要使用这样的媒材、不满足于现状不断挑战自我的人……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建立这个平台,把他们的艺术理念更广泛地传播。
99艺术网:艺术家的挑选是否有年龄界限和市场价格界限?
李丹青:这次95%的艺术家都是70年代以后出生的,有两位艺术家是60后,即使是60后的艺术家,也都具备一定国际市场背景且作品价格和工作状态相比有潜力。
70后的艺术家占最大比例,这些艺术家从毕业到现在,在艺术道路上打磨了一定的时间,个展和群展加起来,已具备一定的市场积累。80后的艺术家也有,但成熟可选择的人比较有限,不少都是在国内外重要的艺术院校求学,很年轻就参加过重要展览或者获得重要奖项,甚至有好的画廊代理,这些艺术家我们也会关注。
99艺术网:市场已经特别成熟的艺术家会关注么?
李丹青:这得看他们的东西有多特别。我们的目的可能并非拘泥于一场单纯的拍卖,而是希望通过我们的内容建设和推广,让一些走在前端的艺术家在作品成熟的时候将他们推向伦敦和纽约的夜场,获得更广泛的国际关注,这是我们最终的目标。
99艺术网:+86主要针对哪类和哪些地域的买家群体?
李丹青:第一类是当代艺术的资深买家,他们虽然有很好的收藏,但是他们对新兴的当代艺术作品不太了解,我们希望他们能通过对这些艺术家作品的收藏来完整自己的收藏体系;第二类是年轻藏家,在和他们沟通的时候,我发现他们对同代的人比较感兴趣,更希望收藏同代艺术家的作品;第三类则是相应的国际买家,甚至基金会、美术馆。
99艺术网:据您观察,目前国际市场对中国年轻艺术家的作品接受度如何?
李丹青:相对来说他们越来越被关注。其实前几年在各种国际博览会的时候,国外的美术馆,基金会,藏家等就在陆续收藏中国年轻艺术家的作品。在他们买的时候可能并没有“我要买中国年轻艺术家作品”的心态,他们只会觉得这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作品,并且这件作品的创作方式和其他作品非常不一样,价钱也合适,所以就买了。
这也是我们要推广的概念,我们不是要打“中国牌”或者“年轻牌”,而是把我们觉得好的内容整理出来,呈现在你眼前,你要是觉得有意思,就会愿意收藏。在西方艺术市场中,收藏是一件很成熟的事情,每个人选择他要收藏的东西都不是单纯听别人介绍,而是真实觉得这件作品在美学和内容上和自己产生了共鸣,然后再收藏这件作品。
99艺术网:最后请介绍一下+86未来的规划。
李丹青:+86实际上是一个长期项目,也希望它能是一个有机生长的项目,我不想将它单纯的变成一场常规的拍卖,我们对于作品本身其实也是非常精挑细选的,如果操之过急地把它固定成一个东西,或许可能破坏整个艺术生态的节奏。我们所做的工作内容实际上是协助这个生态建立良性的市场,将其中优秀的(作品)推广到佳士得国际的拍卖夜场当中去。我们会根据相应的节奏,在佳士得国际平台的空间里组织一些展览,先把内容慢慢做起来,这个是最重要的。
【焦点拍品精选】
仇晓飞 ( 1977 年出生)《肢僵硬》
油彩 画布 280 x 360 cm 2009 年作
估价RMB 1,200,000–1,500,000 USD 190,000-240,000
油彩 画布 280 x 360 cm 2009 年作
估价RMB 1,200,000–1,500,000 USD 190,000-240,000
展览
2010年9月4日—10月10日“登楼已去梯—仇晓飞个展”博而励画廊北京中国出版
2011年飞越对流层——新一代绘画备忘录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上海喜马拉雅中心北京中国(图版,第32页)
2010年《仇晓飞》博而励画廊北京中国(图版,第34页)
中国新生代艺术家仇晓飞出生于1977年,毕业自中央美院附中与中央美院油画系,在央美学期间,他师承刘小东,受教于以表现主义风格著称的油画系第三工作室,并系统学习表现主义绘画的技术,对色彩、笔触等绘画语言和情绪之间的关系有着精准把握。从2008年的个展"物"开始,仇晓飞个展就具有高度整体性,2010年的"登楼已去梯"突破过去单纯的对真实对象的呈现,借用现实主义绘画的形式和表现主义绘画的技术,集中呈现出介于幻想与现实间的世界,被视为是艺术家破茧而出之作。杰出的艺术创作绝非仅指作画时所用的方法或形式,而是每幅画背后所刻画的那种深刻情感。
《肢僵硬》可谓积聚着艺术家三十余载人生中经历过的情感之殇。在近四米长的画布上,背景由黑与蓝层层堆栈,厚重的颜色一次次落在色块的交界处,仇晓飞用大笔层层密图整面画布,可能调和些许聚合亚麻仁油作调色,让极浓厚颜料层维持饱和颜色,干涸后形成极为特殊的凹凸肌理,如石灰层般的斑驳粗糙唤醒精神深处的伤痛。每一笔厚重的颜色落下去的瞬间又快速带起来一些颜料,不仅形成极为特殊的肌理,更如"飞溅"般超越画边,在框界外形成些微凸出的颜料痕迹。人因为现实中的一些因素和心理阴影往往会对某些词汇、图像极为敏感,例如画面颠倒的现代风格建筑、红方块和标题文字飘浮在空中,都是可以引起不安定的因素。完全与内容无关、刻意被植入、空洞的物质形体,它让观者匪夷所思、使观看行为分裂。
不安定感来自逻辑性的缺乏,是仇晓飞意图将个人体验置入不断演进的社会中,以探讨不断变化之思想形态的结果。他曾提到在陪一位罹患精神疾病的亲人治疗的过程中,他开始对人的潜意识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由被压抑的心理内容构成,本我存在的潜意识、本我的欲望服从现实原则,它不理解时间性、因果关系与逻辑推理。了解至此观者目光不免被中下方的人形吸引住。横躺着的人体与床榻融为一体,整体肤色的形象诉说着难以辩驳的赤裸真实,随着稀薄颜料向下流淌……受禁锢的意象于一整片的深蓝中欲言又止,在质感与空间上都占据感官优势,掀起观者一波不知如何整理起的纠结思绪。画布右下简单写着"肢僵硬。"字体僵拙、转折生硬,增强作品名称与内容的整体性,进而强化传达的信息。《肢僵硬》证明观者内心的稳定和安宁受外因的影响都会波动或产生压力,而内心如何应对自身和社会关系的问题成为我们身处社会的根本。颠倒的建筑、镜像式的室内空间从塑形和透视教育的基础跃升为作品中的视觉主角;现实与记忆、历史与文献、文字与图像及其彼此之间的恒定关系被打乱和重新组合,并通过这种看似非理性的组合来呈现精神世界的扭曲与痛苦。
仇晓飞坚持对绘画的严肃态度,《肢僵硬》看似简单的画面构图上,不安自宁静中溢出,就如它既存在画面,也存在于艺术家的记忆中。偏向于精神分析的创作方式,一方面源于探索他个人生活经历中的经验启发,更多的是透过对自身之检视找寻一个让自己安静下来的方式。
2011年飞越对流层——新一代绘画备忘录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上海喜马拉雅中心北京中国(图版,第32页)
2010年《仇晓飞》博而励画廊北京中国(图版,第34页)
中国新生代艺术家仇晓飞出生于1977年,毕业自中央美院附中与中央美院油画系,在央美学期间,他师承刘小东,受教于以表现主义风格著称的油画系第三工作室,并系统学习表现主义绘画的技术,对色彩、笔触等绘画语言和情绪之间的关系有着精准把握。从2008年的个展"物"开始,仇晓飞个展就具有高度整体性,2010年的"登楼已去梯"突破过去单纯的对真实对象的呈现,借用现实主义绘画的形式和表现主义绘画的技术,集中呈现出介于幻想与现实间的世界,被视为是艺术家破茧而出之作。杰出的艺术创作绝非仅指作画时所用的方法或形式,而是每幅画背后所刻画的那种深刻情感。
《肢僵硬》可谓积聚着艺术家三十余载人生中经历过的情感之殇。在近四米长的画布上,背景由黑与蓝层层堆栈,厚重的颜色一次次落在色块的交界处,仇晓飞用大笔层层密图整面画布,可能调和些许聚合亚麻仁油作调色,让极浓厚颜料层维持饱和颜色,干涸后形成极为特殊的凹凸肌理,如石灰层般的斑驳粗糙唤醒精神深处的伤痛。每一笔厚重的颜色落下去的瞬间又快速带起来一些颜料,不仅形成极为特殊的肌理,更如"飞溅"般超越画边,在框界外形成些微凸出的颜料痕迹。人因为现实中的一些因素和心理阴影往往会对某些词汇、图像极为敏感,例如画面颠倒的现代风格建筑、红方块和标题文字飘浮在空中,都是可以引起不安定的因素。完全与内容无关、刻意被植入、空洞的物质形体,它让观者匪夷所思、使观看行为分裂。
不安定感来自逻辑性的缺乏,是仇晓飞意图将个人体验置入不断演进的社会中,以探讨不断变化之思想形态的结果。他曾提到在陪一位罹患精神疾病的亲人治疗的过程中,他开始对人的潜意识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由被压抑的心理内容构成,本我存在的潜意识、本我的欲望服从现实原则,它不理解时间性、因果关系与逻辑推理。了解至此观者目光不免被中下方的人形吸引住。横躺着的人体与床榻融为一体,整体肤色的形象诉说着难以辩驳的赤裸真实,随着稀薄颜料向下流淌……受禁锢的意象于一整片的深蓝中欲言又止,在质感与空间上都占据感官优势,掀起观者一波不知如何整理起的纠结思绪。画布右下简单写着"肢僵硬。"字体僵拙、转折生硬,增强作品名称与内容的整体性,进而强化传达的信息。《肢僵硬》证明观者内心的稳定和安宁受外因的影响都会波动或产生压力,而内心如何应对自身和社会关系的问题成为我们身处社会的根本。颠倒的建筑、镜像式的室内空间从塑形和透视教育的基础跃升为作品中的视觉主角;现实与记忆、历史与文献、文字与图像及其彼此之间的恒定关系被打乱和重新组合,并通过这种看似非理性的组合来呈现精神世界的扭曲与痛苦。
仇晓飞坚持对绘画的严肃态度,《肢僵硬》看似简单的画面构图上,不安自宁静中溢出,就如它既存在画面,也存在于艺术家的记忆中。偏向于精神分析的创作方式,一方面源于探索他个人生活经历中的经验启发,更多的是透过对自身之检视找寻一个让自己安静下来的方式。
刘韡 ( 1972 年出生)《紫气》
油彩 画布180 x 300 cm 2009 年作
估价RMB 1,500,000 –2,500,000 USD 240,000-400,000
刘韡于2006年开始创作《紫气》系列,以独特的风格呈现高楼林立的城市景观。中国古代曾说,如果看一个地方有紫气,就是灰蒙蒙的样子,实际上是生机勃勃的意思。此件《紫气》是整个系列中,少数完全以灰阶为色调的作品。整张画布布满横直线条,构成抽象的网格图案,低彩度的画面安排却制造重重薄雾,将一切吞噬,却又同时散发着慑人的魅力,朦胧的细节更是引人入胜。充满节奏感的线条起落有致,远看立体的高楼大厦,在平静的空中,坚实地竖立着。刘韡1972年生于北京,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的他在过去十五年中成为全球艺术舞台上的一个醒目的存在,他将中国隐忧重重的无数改变所导致的视觉和知识层面的混乱凝聚成为一种多变且独特的艺术语言,并以此知名。
黄宇兴 (1975 年出生)《河流》
丙烯 画布 142 x 230 cm 2013 年作
估价RMB 200,000 – 300,000 USD 30,000-48,000
黄宇兴出生于1975年的北京,200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喜欢以自然界为题材,擅于用色彩制造视觉冲击力,《河流》即是他用高彩度色彩与时间概念建构成的幻境。如果河水的奔流让人惆怅,在光芒又赋予它们绚烂的影和斑驳的色彩时,这股惆怅却多了几分饶人趣味。在黄宇兴的视觉语境中,河的流动是漩涡状的,一圈圈、一层层、一绻绻。它们色彩斑斓,同时倒映着河边景物与天空,是内心情感变化的反射。深蓝色小圆圈制造真实的空间深度,薄薄的粉紫及朱红层层相迭后形成厚涂颜料层,深与薄、厚与浅、形与像的相互并置似乎让捉不到、摸不着的时间变得具体。“河流”的毁灭性与生命力并存,而霍金提出的观察方式论证了“水分子的移动和迁徙无法证明时间不可逆转的特性,它们永不变化、永不消亡”,承载时间与生命变换的“河流”成了黄宇兴实现感性绘画表达的载体。
编辑:颜媛媛
0条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