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机械 独角兽首场双个展开幕
0条评论
2015-09-27 20:16:39 来源:99艺术网 作者:大媛
展览现场
2015年9月27日,“无尽参与链上的一个时刻”双个展在独角兽非营利艺术空间开幕,展出中国艺术家邓碧文和荷兰艺术家Stan Wannet装置作品五件。
在经历了艺术家个展、同国籍和不同国籍艺术家群展后,独角兽首次实现了跨国籍艺术家双个展,试图以作品的呼应来回答跨国度的宗教及文化之间的对话。两位艺术家的作品蕴含丰富的叙事性,Stan Wannet将问题直指人类和动物的共处和互换,怀疑人类的理性和兽性究竟是什么又怎样被需要。邓碧文将背后的深意指向了“精神性”,死亡之后,什么是永恒的或什么该是永恒的?两位艺术家并不打算对这些问题作出直接回答,但却试图通过对某些物体的重新“启动”来阐述它们在当下社会的重要性。
艺术家Stan Wannet讲解作品
人类和其他物种 谁是主角?
“人类”是Stan Wannet装置作品的主题,常常伴随动物一起出现,但人和动物在他的作品中却有着与“常识”相悖的隐喻。无数科学实验论证结果指向人在物种之间的优越性,而人类的理性是其重要的评判标准,但在Stan Wannet的作品中,动物常常“化身”为“人类”,去支配“人类”进行理性思考。此次展览的作品为艺术家的驻地作品,特殊材料制作的仿真机械人席地而坐,全身腐败,展厅中的蟋蟀正在啃食他的全身,但作为拥有理性意识的“人类”,他并不在意蟋蟀的举动,反而手拿摄像头,不时低头观察思考蟋蟀爬行和啃食的举动。展览将摄像头的实时拍摄镜头投射在展厅墙面,和机械装置本身形成呼应,作品中腐败的“人类”形象和真实的蟋蟀、新鲜的植物又互为补充,这三者究竟谁是主角?
邓碧文 《不死》 机械仿真装置 2015年
要什么“不死”?
邓碧文的作品直指哲学终极问题:精神性,却用精确的制作方式和最前沿的科技手段来和这一问题发生关系,这一悖论本身就是对这个问题的阐述。面对具体问题的时候,朝代更迭、宗教信仰、历代领袖等成了邓碧文作品中的主要元素,当它们逝去的时候,什么是被留下的?
作品《不死》中,邓碧文参考《世界伟人名录》一书,选择不同有色人种马丁·路德金、耶稣和孔丘为元素,参考停尸房现场,通过精确医学计算人脚的尺码,再加以硅胶仿真制作,将三位伟人的“尸体”从停尸房“搬”进展厅。利用红外线感应装置,达到人站在作品前“观看”或是“悼念”的时候,脚会左右缓慢摆动的效果。肉体已经消亡,但当他们在停尸房“复活”的时候,我们获得了怎样的感知?难道会仅仅是对肉体的膜拜么?
邓碧文 《佛祖的脊椎》 3D打印ABS脊椎 玉石 佛珠 藏银法器 开光证明 2015年
艺术家邓碧文依旧用机械装置来完成作品的主体,却将主旨指向了三张花高价钱买回来的“开光证明”,将宗教强调的精神和当下时代对这一精神的误解以反讽的形式抛出来。艺术家通过3D打印技术,将医学精确计算的三尊佛像的脊椎呈现出来,并在脊椎上分别装饰假的南红玛瑙、珊瑚翡翠和银(均为佛教七宝之一),作品完成后,再在淘宝上花高价钱给它们开光,得到三张开光证明。金钱与宗教问题也在这真假转换和世俗买卖中变得现实。
邓碧文 《蛇型杀虐图》 纯羊毛毛线,尼龙毛线,纺织地毯 2015年
作品《蛇形杀虐图》用可被踩踏的地毯,制作成中国五千年历史中的朝代更迭,不同色块面积对应不同朝代人口杀戮数量。蛇在中国传统中是繁衍的象征,朝代的更迭也在不断的杀戮中繁衍,发展。
作品《彩虹》由已经消失的宗教文化符号组成,艺术家在现场将其点燃,是辉煌还是转瞬即逝?这些宗教背后的精神是否也会随之消失?
编辑:颜媛媛
0条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