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构成主义大师莱勒•卡尔哈尔德个展登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 解析“对立中的统一”
0条评论
2015-10-25 16:03:13 来源:99艺术网 作者:王大大
2015年10月17日上午,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主办,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承办,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驻华大使馆特别支持,1now.com万脑创新、北京羽迪空间科技有限公司协办的“对立中的统一(Unity of contradiction)——莱勒•卡尔哈尔德(Reiner Kallhardt)个人画展”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
莱勒•卡尔哈尔德
本次展览以“对立中的统一”为主题,此次展览为莱勒教授在中国举办的第二次展览,他的近80幅绘画作品与模型再次和中国的艺术爱好者们见面,观众可以一窥构成主义艺术创作的面貌。莱勒教授敢于创新,有着自己鲜明的艺术个性,即他对“和谐与秩序”纯粹绘画的诠释。他的每一幅作品仿佛都有自己的灵魂,耐人寻味。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鲁晓波在展览开幕式上致辞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央文史馆副馆长、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馆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名誉院长冯远、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谢维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鲁晓波以及德国驻华使馆文化参赞郝志强(Enrico Brandt)出席了开幕式并致辞。
莱勒•卡尔哈尔德1933年生于德国慕尼黑,1955年毕业于慕尼黑艺术学院,1958年毕业于卡塞尔工艺美术院,并获硕士学位,师从弗里兹•温特。莱勒教授曾任慕尼黑艺术学院教授、慕尼黑艺术学会主任、卡塞尔大学艺术学院首创院长。他终身致力于构成主义的研究与实践。他的艺术创作既与构成主义流派中的马列维奇构成了互文关系,又与荷兰风格派的孟德里安与德国包豪斯存在着隐秘的关联。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鲁晓波、艺术家周春芽都曾是莱勒教授的学生,周春芽作为莱勒教授的第一名中国留学生,在谈及莱勒教授对自己艺术上的影响时说道:“在我德国留学期间,就对他的课题“集体谈话和个别谈话”非常感兴趣。虽然他终生坚持的艺术方式是“构成”艺术,但他教出来的学生的艺术创作是风格迥异的,他会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以及创作方式因材施教。并且当时他经常带领我们去到各个美术馆,了解西方的美术史以及当代艺术。”在评价莱勒教授的学术地位时,周春芽讲到,莱勒教授在德国很早就开始了“构成”艺术的创作,他终身致力于构成主义的研究与实践,推动了构成主义的发展,而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莱勒教授就做过行为艺术和装置艺术等,也是前卫艺术践行者。
莱勒教授的作品具有明显的序列和系列性,这种特性既存在于单幅作品中也存在于多幅作品的组合之中。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他的作品始于西方称为“幻方”的古老模型的借用,他以数十年的探索建构了一套体现和揭示“和谐—秩序”的形与色之数理后,还在印度、阿拉伯文化中也发现了类似数理,上世纪八十年代,当他获知这些是源自中国数千年前的“洛书”,他的“和谐数理”排列完全对应“洛书九宫”时,他的兴奋与震撼可想而知。莱勒教授曾多次感慨:“我的探索与发现与多国古老文化相契合,说明探究“和谐秩序”具有跨时空、跨文化的共性,我与中国不解的情缘也许就来自于这种冥冥之中的注定?”
他的创作不仅成功地将构成主义艺术的基本原理直观地转化为绘画作品,在具体主义和构成主义普遍原理的范畴内获得了更大的艺术创作自由。还从世界的辩证构造中找到了艺术作品的独特本质,并藉此反应了世界构造的原理。
展览作品
展览现场
据悉,展览将持续展出至十月二十八日结束。
莱勒•卡尔哈尔德
本次展览以“对立中的统一”为主题,此次展览为莱勒教授在中国举办的第二次展览,他的近80幅绘画作品与模型再次和中国的艺术爱好者们见面,观众可以一窥构成主义艺术创作的面貌。莱勒教授敢于创新,有着自己鲜明的艺术个性,即他对“和谐与秩序”纯粹绘画的诠释。他的每一幅作品仿佛都有自己的灵魂,耐人寻味。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鲁晓波在展览开幕式上致辞
开幕式嘉宾分别致辞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央文史馆副馆长、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馆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名誉院长冯远、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谢维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鲁晓波以及德国驻华使馆文化参赞郝志强(Enrico Brandt)出席了开幕式并致辞。
莱勒•卡尔哈尔德1933年生于德国慕尼黑,1955年毕业于慕尼黑艺术学院,1958年毕业于卡塞尔工艺美术院,并获硕士学位,师从弗里兹•温特。莱勒教授曾任慕尼黑艺术学院教授、慕尼黑艺术学会主任、卡塞尔大学艺术学院首创院长。他终身致力于构成主义的研究与实践。他的艺术创作既与构成主义流派中的马列维奇构成了互文关系,又与荷兰风格派的孟德里安与德国包豪斯存在着隐秘的关联。
莱勒•卡尔哈尔德与周春芽合影留念
莱勒•卡尔哈尔德与周春芽交流作品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鲁晓波、艺术家周春芽都曾是莱勒教授的学生,周春芽作为莱勒教授的第一名中国留学生,在谈及莱勒教授对自己艺术上的影响时说道:“在我德国留学期间,就对他的课题“集体谈话和个别谈话”非常感兴趣。虽然他终生坚持的艺术方式是“构成”艺术,但他教出来的学生的艺术创作是风格迥异的,他会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以及创作方式因材施教。并且当时他经常带领我们去到各个美术馆,了解西方的美术史以及当代艺术。”在评价莱勒教授的学术地位时,周春芽讲到,莱勒教授在德国很早就开始了“构成”艺术的创作,他终身致力于构成主义的研究与实践,推动了构成主义的发展,而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莱勒教授就做过行为艺术和装置艺术等,也是前卫艺术践行者。
莱勒教授的作品具有明显的序列和系列性,这种特性既存在于单幅作品中也存在于多幅作品的组合之中。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他的作品始于西方称为“幻方”的古老模型的借用,他以数十年的探索建构了一套体现和揭示“和谐—秩序”的形与色之数理后,还在印度、阿拉伯文化中也发现了类似数理,上世纪八十年代,当他获知这些是源自中国数千年前的“洛书”,他的“和谐数理”排列完全对应“洛书九宫”时,他的兴奋与震撼可想而知。莱勒教授曾多次感慨:“我的探索与发现与多国古老文化相契合,说明探究“和谐秩序”具有跨时空、跨文化的共性,我与中国不解的情缘也许就来自于这种冥冥之中的注定?”
他的创作不仅成功地将构成主义艺术的基本原理直观地转化为绘画作品,在具体主义和构成主义普遍原理的范畴内获得了更大的艺术创作自由。还从世界的辩证构造中找到了艺术作品的独特本质,并藉此反应了世界构造的原理。
展览作品
展览作品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据悉,展览将持续展出至十月二十八日结束。
编辑:王晶
0条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