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 WOODS木木美术馆秋季展出“险怪:绘画的普世性”
0条评论 2015-10-30 17:11:45 来源:艺术国际  
2015年10月29日下午3点M WOODS木木美术馆秋季展览“险怪:绘画的普世性”正式推出, 此次展览汇集了来自超过10个国家的画家,集中展现用绘画实践发出的最具个性的声音。展览包括展览艺术家包括Austin Lee、杨伯都、David Ostrowski、Firenze Lai、郝量,Jack McConville、Jake Longstreth、Jin Meyerson、Kerstin Braetsch and Debo Eilers、Leo Gabin、Lucas Arruda、刘茵、Maria Jeona Zoleta、Oscar Murillo、欧阳春、Petra Cortright、仇晓飞、Katherine Bernhardt、Ken Okiishi、Wendy White 共20位艺术家及团体的作品。

\

“险怪:绘画的普世性” 由Leap艺术界主编Robin Peckham与M WOODS木木美术馆创始人雷宛萤(晚晚)共同策划,策展人认为:

展览对艺术家的选择不拘泥于区域流派和特定表现内容,而是着力创造一个个孤立的情景,由艺术家在其中超越或重新解读自己的背景。展览由几条主线贯穿:寻求用新手法表现风景和肖像等传统绘画类别的套作、向现代主义标记行为和主体表现致敬的组画、以及追踪了绘画与数码交集的线索。展览从预示并成就了个体实践的局限的地域性论述和对话中跳出,转而希冀在地域和流派之间建立一个更广阔的全球性对话,从而伴随着强烈的意愿找到由特性到普世性的狭窄通途。

\

展览的标题“险怪:绘画的普世性”取自11世纪艺术作家郭若虚的一篇评论。他用“险怪”这个词形容张璪的画作。郭若虚的用词十分引人注意,因为它几乎是用此类词表示赞赏而非谴责的最早记录。那一时刻,不是美感或逼真抓住了人们的想象,而是画中石和草的“险怪”能够引起观者兴趣的理念更令人神往。这个中国前现代主义案例是同特性的后后现代主义实验的前提,也是现今全球绘画普世性的基石:它们都希望有机会重温古代艺术中富有创造性的险与奇。

\

尽管绘画是一种受限制的语?,但它吸收了遍布于当代文化中的实验性并给其限定了表现形式。这个媒介是我们当代视觉文化的缩影,它将电视的叙事性实验和雕塑的新物质性压缩、打包,形成单一、具体的图像创作过程。现如今,艺术中发生的一切都会在绘画中有所体现。

\

M WOODS木木美术馆创始人林瀚表示策展人花了很多心思试图去呈现一种绘画在当下的面貌,也是木木迄今为止策划时间最长,展览艺术家最多的一次展览,同时也是市政府颁发给木木美术馆非营利牌照后的首次亮相,同时木木美术馆也是798第一间挂牌美术馆。

展览将展至2016年1月26日。

编辑:徐啸岚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