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6日上午,重庆市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谢礼国到四川美术学院宣布:庞茂琨就任四川美术学院院长。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99艺术网带你再次全面认识这位新任川美院长:
庞茂琨,1963年出生于重庆,1978年至1981年就读于四川美术学院附中,1981至1988年就读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并获得硕士学位,1988年留校至今,先后就任四川美术学院造型艺术系副主任、油画系主任、副院长。2015年11月6日,任职四川美术学院院长。
多年来,他一直坚持探索古典油画语言在当代文化情境的表达与呈现,将个人的艺术创作熔铸在当下社会现实之中,他总是以凝视的视角来描述现实本身,原本静穆的古典画风也被他赋予了一种别样于日常的陌生感和距离感,而这样的艺术气质不仅仅代表着个人化风格的建构与完整,更能由此衍生出油画艺术在当代艺术中的价值和意义。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的艺术展览,并被海内外多个艺术机构以及私人收藏。代表作品有《苹果熟了》、《彩虹悄然当空》、《一个铺满黄金的夏天》、《模糊系列》、《虚拟时光系列》、《巧合系列》、《光耀系列》、《游观系列》等。
1963年 9月出生于重庆一个钢厂技术员家庭。
1970年—1978年 就读于重庆钢特公司第七子弟校,中学时期对中国画感兴趣,在临摹中着迷于宣纸的材质变化。也羡慕能画油画的 朋友,曾拜阅伦勃朗、门采尔的速写画册。
1978年 考取四川美术学院附中,开始接受系统的学院艺术教育,学习素描静物、石膏及水粉画等。
1980年 创作水粉画《畸》入选“全国青年美展四川省分展”获奖,时年十六岁。
1981年 考入四川美院油画系本科,系统学习油画基础技法、人体写生等。大学一年级时与全班同学一起赴北京中国美术馆参观“哈默藏画展”,生平第一次看到伦勃朗、鲁本斯、柯罗等大师的原作,为大师们的技艺和品格所感染。
苹果熟了
1983年 去凉山地区布托写生,与彝胞同吃同住,被彝人肃穆神秘的葬礼场景及其深沉的情感所吸引和打动,收集了大量素材,继而开始构思创作《苹果熟了》,其创作历时 半年,体验到了创作的艰辛与快乐。期间随著信息量的增大,逐渐开阔视野,先后在拉斐尔前派、象征主义、表现主义等西方流派中汲取营养。
1984 年 作品《苹果熟了》入选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第六届全国美展”,同时该作品及创作谈发表在《美术》杂志上,由此引起业界的广泛关注。是年,在四川美术学院的本科学习结束。
旷地上的晨曦
1985年 继续在四川美术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师从夏培耀、王大同、张方震教授。开始崇尚艺术本体论,迷恋文艺复兴诸大师作品,激赏他们的清澈、纯净和博大。创作油画作品《旷地上的晨曦》发表于《美术》杂志1985年第10期。
1986 年 赴新疆、敦煌采风,创作油画作品《戈壁的启示》,入选在上海美术馆举办的“首届中国油画展”。
1988 年 参加在成都四川省美术馆举办的“西南现代艺术展”。获硕士学位后开始留校执教。
1989年 在台湾高雄,炎黄艺术馆举办生平首次个展:“庞茂琨——当代大陆代表性画家系列展”。尝试将少数民族的生活场景与自己对大自然近乎宗教似的崇拜之情融於作品之中。这期间的作品有《大地》、《静静的溪流》、《大黄伞》等。
祥云
1991 年 作品《祥云》参加在北京中国油画廊举办的“91中国油画年展”。赴鲁迅美术学院参加“伊维尔油画技法短期训练班”,并将自己长期对古典油画的体验融于其中,更加深入的推进了自己的油画语言,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油画技法体系。
彩虹悄然当空
1993 年 第二次赴敦煌莫高窟考察,深刻感悟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及大漠戈壁之壮美。随即创作了作品《彩虹悄然当空》。开始系统整理自己的艺术思想,并在台湾《艺术家》杂志发表论文《浅论艺术与形而上的会通》。同年破格晋升副教授,是年三十岁。
1994年 放弃理想主义绘画语言,将视点移向室内,移向周遭生活,表现日常生活中女性的寻常状态,以此验证艺术本质之无处不在。此间更注重对传统油画技法及语言的研 究,体验更深层次的情感与意味。这个时期的作品有《红门内端坐的女子》、《白光下的阅读》、《晨》等。 油画《彩虹悄然当空》入选由中国油画艺术委员会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第二届中国油画展”。 作品《一个满地金黄的夏天》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第八届全国美展”。
1995年 应邀赴荷兰阿姆斯特丹美术学院进行学术访问,并遍览西方古典艺术大师原作,以及广泛接触和深刻理解西方当代艺术,重新思考艺术问题。作品《彩虹悄然当空》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与日中友好会馆联合在东京举办的“中国现代油画展”。
1996年 携作品应邀赴俄罗斯圣彼得堡参加由圣彼得堡美术家协会在其美术馆举办的“艺术与我们的生活”国际艺术交流展。作品《难以保存的记忆》,入选中国油画学会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的“首届中国油画学会展”。
1997年 开始尝试用简练、感性的新语言阐释和表现自己对现实世界的感悟。由此产生作品 《触摸》、《呼吸》等,是年于重庆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虚无中的呼吸——庞茂琨、冯斌作品展”。 作品《永恒的乐章》入选中国油画学会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中国油画肖像艺术百年展”。作品《触摸》入选中国油画学会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的“走向新世纪——中国青年油画展”。
南京条约
创作大幅三联作品《南京条约》,并以此参加由中国文化部在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举办的“中国艺术大展——历史画和主题性创作展”。这也是第一次尝试以历史题材做再现性情节的大场面主题创作。
1998年 “古典与现代的映像——庞茂琨油画作品展”在台湾山美术馆举办。这是对自己十多年来创作作品的集中展示,可以说是一个阶段性的总结。很感慨自己的作品能被山美术馆珍藏,整理,展示。在台湾的行旅之中,先后参观了许多台湾美术馆,并和许多台湾艺术家进行交流。
穿越时间的呐喊
1999年 作品《穿越时间的呐喊》获第9届全国美展铜奖,这是首次在全国美展上获奖。开始系统整理个人艺术教学思想,并由广西美术出版社出版《油画语言》,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色彩基础教学》,两书一直为四川美院油画系指定教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得到师生广泛好评。开始担任四川美术学院造型艺术系副主任,同年底晋升教授。
2000年
这年春天,有幸在德国东部托尔高小镇呆了两个月,与当地及俄罗斯画家一起生活,在欧洲田园牧歌般的乡村美景中,画了不少小镇风景。并参观了德国的许多博物馆,迷上卢克斯•克拉那。其间也去了法国、西班牙,重温了格列柯和委拉斯贵兹的魅力。为国务院三峡办创作大型油画《三峡风貌》。
2001年,开始试图寻找一个具象符号和抽象空间相结合的构成,既能强化主观感受,又能关照现世问题。由此,在一个虚幻的、平面的空间中偶然浮现人物、道具等的画面就这样诞生了。创作了《漂浮》和《虚拟时光之一》系列作品。
2004 年,参加“彼此——当代艺术展”于法国图卢兹市文化中心。并赴法国巴黎索邦大学进行学术交流。通过《通道》互动交流展,了解了中法之间在艺术教学中的同异,并再次参拜了卢浮宫、奥赛博物馆,向大师们致敬。拜访 了闫培明、王度等著名艺术家。开始创作《游离者系列》,通过一系列的形象塑造来传达当代人的精神境遇,回归到最朴实的描絵方法,试图以肖像本身表达综合性 感受和信息。荣获国家教育部“新世纪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荣誉称号
2005 年 闲暇时画些素描和色粉画是自己长期以来的一个嗜好,也是自己作为语言实验的记录方式,由于偶然的一个设想,开始把以前的一些素描色粉画整理了出来,并陆续 公开展览。“图式营造——何多苓、庞茂琨素描作品展”分别在成都蓝色空间画廊、重庆四川美院美术馆等地举办。
每天的晚宴
2006 年
是年当选中国油画学会理事。作品陆续在全国范围内参展,如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江山无尽——南北当代油画艺术邀请展”,以及“首届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
2007 年
参加中国油画学会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精神与品格——中国当代写实油画研究展”展地:北京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
2008 年
在北京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在该次会议当中当选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在5.12汶川大地震后捐出数件作品义拍支援灾区。并积极投入到中国写实画派“热血5月——2008”大型油画集体创作中,并参加赈灾义拍。正式受邀加入中国写实画派,并参加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参加“中国写实派2008年展”。
2009 年
被中国美术家协会聘请为第三届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委员。参加“中国写实画派五周年特展”展地:北京中国美术馆、武汉湖北省美术馆。年底至2010年初,应美国“中国当代艺术基金会”之邀,赴美国考察写生四 十天,期间参观了众多美国重要的艺术博物馆及画廊,并完成了十多幅人物写生作品,在大都会博物馆临摹了伦勃朗、丢勒的作品,在与大师的近距离对话中重温了古典艺术中的高贵气质和悲悯情怀,感叹这些庄严的形式中所蕴藏的宁静而沉厚的意蕴。
2010 “今日之神话——庞茂琨个展” 上海美术馆 上海
2011 “手绘的意志——庞茂琨写生作品展” K空间 成都
2012 “不动声色的凝视:庞茂琨与中国当代油画” 广东美术馆大剧院当代馆 广州
2013 “浮世•游观——庞茂琨艺术展” 中国美术馆“游观”系列和《镜花缘》共同展出。
镜花缘系列作品
2014 “觉知的重置——庞茂琨作品(2012-2014)” 关渡美术馆 中国台北。
2015 2015年9月24日,北京今日美术馆1号馆将亮相“迷宫:展览是庞茂琨在近年来新作“镜花缘”系列之后的深化和新探索,一方面,展览接续了“镜花缘”对观看与空间的讨论,另一方面,更进一步在艺术史与当代境遇交错得双重维度下对艺术的视觉秩序与图像生产进行考量。
编辑:孙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