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国际袖珍雕塑展,冠亚军探索宗教议题
0条评论
2015-11-09 13:16:21 来源:非池中艺术网
2015年,第六届国际袖珍雕塑展由国立台湾艺术大学雕塑系、东和钢铁文化基金会、丽宝文化艺术基金会、精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策划,展出台艺大雕塑系学生作品,同时邀请中国、日本、义大利等国际美术学院参展。今年袖珍雕塑奖由古师承《释迦五印-烟印》夺得,银奖则由谢衡《盲从》拿下。
11月5日,国际袖珍雕塑展开幕当天,主办单位颁发金奖、银奖、铜奖、6件优选、11件佳作、2名复製奖、1名东钢创新奖、1名丽宝创新奖、2名评审团实验创新奖等奖项,总共22件作品获选(其中4件作品重复得奖)。
本次展览与往年最大的不同,除了增设两名评审团实验创新奖,参展单位也首次邀请到米兰布雷拉艺术学院、拿坡里艺术学院、卡拉拉艺术学院等叁所义大利艺术学院。其他参展学校包含日本东京艺术大学、多摩美术大学、冲绳艺术大学、筑波大学、大田塬市文化艺术研究所、中国四川美术学院。
第六届国际袖珍雕塑展
从国外空运艺术品并不容易,除了运费昂贵外,寄送时间也可能延迟。台艺大雕塑系系主任王国宪表示,义大利的艺术品出境程序相当严格与繁复,必须提供相关资料,再经由官方认证才能出货。
六年来,台艺大国际袖珍雕塑展从过去校内展览,逐渐演变成国际交流展,而校方期望再次为这个奖项带来新气象,决定改变第七届国际袖珍雕塑展徵选主题,以“小秘密”取代往年主题“礼物”。
“小秘密”的概念来自法国艺术家罗丹(AugusteRodin)的雕塑作品《秘密》(TheSecret),罗丹经常聚焦在人体的表现,刻划两个纤细的手掌吻合在一起,隐藏某个不知名的事物,来表达秘密的概念。
台艺大雕塑系教授刘俊兰说明,“小秘密”可以是个人、家庭、民族、国家、世界、大自然,甚至是整个宇宙,表达主题非常多元。同时,“小秘密”也直接触及艺术本质,艺术品背后的意涵经常耐人寻味,能激发人们的感性与无限的想像。
国际袖珍雕塑展金奖古师承《释迦五印-烟印》
佛教手印是以手指摆出特定姿势,象徵某个教义与理念,而艺术家古师承以《释迦五印-烟印》模拟释迦摩尼佛的手势,但拇指与中指拿着一支香菸,表现宗教与世俗的衝突。
同时,《释迦五印-烟印》也不像佛祖的手,古师承刻意将这隻手拟人化,让它的形体介于人手和佛手间,具有指甲、关节、指纹等细节,藉此结合世俗与佛教圣洁的意象。
“虽然抽菸与结印的手势有些相似,但两者关係完全矛盾。”古师承说明,佛教发源时明文规定禁酒禁色,但佛法传承几千年后没有太大编修,所以没有限制抽菸,但香菸不只是世俗的事物,也危害人们健康,从道德角度而言,佛教应该会禁止抽菸。
国际袖珍雕塑展银奖谢衡《盲从》
银奖作品《盲从》也探讨宗教议题。艺术家谢衡打造一座佛像,仔细刻划衣服、帽子、座椅等细节,却挖空佛祖的脸孔与身体,暗示没有人看过佛祖真实的样貌,却盲目崇拜佛像。
谢衡表示,当他把身体的部分挖空,人们没有準确的依据,无法判定他是哪位神明,如果还有人崇拜这个佛像,就是盲目的行为。
“宗教是台湾人民精神的寄託,但有时候会过度狂热。”他认为,宗教应该是内心的尊重,或追求心灵的平静与慰藉,不该过度强调摆上贡品等崇拜仪式。

金奖古师承《释迦五印-烟印》

银奖谢衡《盲从》

铜奖叶欣华《对折再对折》
11月5日,国际袖珍雕塑展开幕当天,主办单位颁发金奖、银奖、铜奖、6件优选、11件佳作、2名复製奖、1名东钢创新奖、1名丽宝创新奖、2名评审团实验创新奖等奖项,总共22件作品获选(其中4件作品重复得奖)。
本次展览与往年最大的不同,除了增设两名评审团实验创新奖,参展单位也首次邀请到米兰布雷拉艺术学院、拿坡里艺术学院、卡拉拉艺术学院等叁所义大利艺术学院。其他参展学校包含日本东京艺术大学、多摩美术大学、冲绳艺术大学、筑波大学、大田塬市文化艺术研究所、中国四川美术学院。



第六届国际袖珍雕塑展
从国外空运艺术品并不容易,除了运费昂贵外,寄送时间也可能延迟。台艺大雕塑系系主任王国宪表示,义大利的艺术品出境程序相当严格与繁复,必须提供相关资料,再经由官方认证才能出货。
六年来,台艺大国际袖珍雕塑展从过去校内展览,逐渐演变成国际交流展,而校方期望再次为这个奖项带来新气象,决定改变第七届国际袖珍雕塑展徵选主题,以“小秘密”取代往年主题“礼物”。
“小秘密”的概念来自法国艺术家罗丹(AugusteRodin)的雕塑作品《秘密》(TheSecret),罗丹经常聚焦在人体的表现,刻划两个纤细的手掌吻合在一起,隐藏某个不知名的事物,来表达秘密的概念。
台艺大雕塑系教授刘俊兰说明,“小秘密”可以是个人、家庭、民族、国家、世界、大自然,甚至是整个宇宙,表达主题非常多元。同时,“小秘密”也直接触及艺术本质,艺术品背后的意涵经常耐人寻味,能激发人们的感性与无限的想像。
国际袖珍雕塑展金奖古师承《释迦五印-烟印》
佛教手印是以手指摆出特定姿势,象徵某个教义与理念,而艺术家古师承以《释迦五印-烟印》模拟释迦摩尼佛的手势,但拇指与中指拿着一支香菸,表现宗教与世俗的衝突。
同时,《释迦五印-烟印》也不像佛祖的手,古师承刻意将这隻手拟人化,让它的形体介于人手和佛手间,具有指甲、关节、指纹等细节,藉此结合世俗与佛教圣洁的意象。
“虽然抽菸与结印的手势有些相似,但两者关係完全矛盾。”古师承说明,佛教发源时明文规定禁酒禁色,但佛法传承几千年后没有太大编修,所以没有限制抽菸,但香菸不只是世俗的事物,也危害人们健康,从道德角度而言,佛教应该会禁止抽菸。
国际袖珍雕塑展银奖谢衡《盲从》
银奖作品《盲从》也探讨宗教议题。艺术家谢衡打造一座佛像,仔细刻划衣服、帽子、座椅等细节,却挖空佛祖的脸孔与身体,暗示没有人看过佛祖真实的样貌,却盲目崇拜佛像。
谢衡表示,当他把身体的部分挖空,人们没有準确的依据,无法判定他是哪位神明,如果还有人崇拜这个佛像,就是盲目的行为。
“宗教是台湾人民精神的寄託,但有时候会过度狂热。”他认为,宗教应该是内心的尊重,或追求心灵的平静与慰藉,不该过度强调摆上贡品等崇拜仪式。
编辑:徐啸岚
延展阅读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