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特画廊推出绘画群展“十二张画”
2015年11月14日下午3点半,那特画廊推出绘画群展“十二张画”,展出十二位生活和工作在中国不同城市的艺术家的绘画作品,他们分别是:蔡泽滨、葛彦、龚辰宇、贺勋、金景鸿、梁旭、钱佳华、谢冰鑫、徐大卫、张天军、张钊瀛、周行。展厅里呈现了每位艺术家的一张绘画,旨在通过作品去观察和了解每位艺术家近期的创作状态与思考。
在各类展览中,装置或影像作品总是吸引着观者的眼球,而绘画作品在空间中有时更像一种陪衬。但对于一件作品的观看与阅读,不应仅仅停留在短暂的感官体验,作为一个认真的观者,更需要的是了解作品后面艺术家的思考。西方艺术史已经说明艺术的发展达到了某个极致,专注于架上绘画的艺术家在当下就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如何能够仍然用手中的工具与材料创作出更“新”的绘画,这是每位年轻艺术家在不断思考与实践的课题,这个课题不仅仅针对中国的艺术家,它是全球性的。在这种的语境中,那特画廊想通过关于绘画的展览,来呈现当下的艺术家们在面对绘画时的思考与实践。
蔡泽滨 《草场地NO.2》 布面丙烯 50X60cm 2013
蔡泽滨的绘画建立在一种对日常事物的调侃与戏谑之间,那些看似简单粗陋的画面却着实深具感染力,弥漫出一种难以言喻的视觉体验。
贺勋 《偷诗器二》 布面油画 100X80cm 2014
贺勋一直关注诗歌,词语,结构,力,念头,巫术,科技,能量等等事物,用他的绘画将一种陌生的平等的诗意贯穿在所有事物与观察之中。
龚辰宇 《陈列物——寓所》 木板油画 110X190cm 2015
龚辰宇的陈列物,将回忆的片段形象及其时间历程通过他创作的陈列物呈现出来,在看的过程中寻找一种关系。
钱佳华 《凹凸 No.2》 布面丙烯 180x150cm 2015
钱佳华尝试通过游离而微弱的痕迹来传递被察觉的体验,利用不同的色彩关系以及光影原理来呈现空间或距离感。
葛彦 《被设置的游戏》 布面油画 180X400cm 2015
葛彦所关注的对象是日常的“物”,同时又抽离其“物”的日常性,探究人们被既定的经验所淹没的记忆。
梁旭 《意识共同体-III》 布面油画 80X100cm 2015
梁旭做为其作品中物像的制作者,同时也是镜头之外的参与者和画面之外的观看者,将材料作为最重要的联系媒介,使人与作品产生关系。
徐大卫 《有佛头的房间》 布面丙烯 180X250cm 2015
徐大卫试图通过这种人为之物与自然之物进行重新并置来隐喻和揭示人与自然之间既冲突又融合的复杂微妙关系,通过细节的精确写实与画面整体的荒诞奇幻感来营造某种现实之外的思考和心理对话。
周行 《无题》 木板油画 130x130cm 2015
周行的作品内容是被合成的一种思想,用来传递艺术家个人的讯息,使其清晰的暴露在大众的视野前,一切展露无遗,像纪录片一样播放着时间的推移。
张天军 《溪》 布面油画 60X50cm 2014
张天军继续执着于对于“山水”的创作,通过密密麻麻笔触痕迹,水渍晕染,石头的纹理、树叶的疏密、水流和云雾,交织起一个空间,一个山水的生态。
张钊瀛 《人造剧场——啥鸟天堂NO.2》,《人造剧场——啥鸟天堂NO.3》 布面油画 100X160cm 2015
张钊瀛偏爱用一种戏剧性、场域性的手段,通过被精心的“篡改”的图像与断裂的、甚至有些荒诞的叙事场景带观者进入另外一个时空。
金景鸿 《五棵树》 布面丙烯 120x160cm 2015
金景鸿以我们身边熟悉而陌生的场景为出发点,用极其普通的点、线、面加入色彩勾勒出其特殊的观察方式,进入一个可能从未感触或在大脑成像层面不曾出现的异世界。
谢冰鑫 《舌头》 布面综合材料 90X110cm 2015
谢冰鑫的创作着重于图形的重复与变形,通过这种形状上的变化来加强图形本身的感觉,剔除能文字言说的部分。
在这十二位艺术家的十二张绘画之中,观者也许会看到某些艺术家创作的相似处,这种相似可能源于趣味或者语言或者观念,但也有一些艺术家的绘画具有其特殊的呈现。无论相似或相异,这些艺术家对绘画的思考与研究并未被当下的市场喧嚣所打扰,他们安静地努力为自己的艺术系统与世界找到更长远的发展空间。这十二张画,在面积有限的画布上呈现着不同的世界,但它们不是一个关于“绘画”的总结,而是为绘画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具有可能性的几个方向。
据了解,每位艺术家为此次展览提供了两件作品,机构将通过两个时间段来呈现两组“十二张画”。本次展览为那特画廊的跨年展,展期从2015年11月14日将持续至2016年1月17日。
编辑:李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