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样”之约:一次对两岸当代艺术多元化发展的深度梳理
0条评论 2015-11-20 14:17:48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台北当代艺术馆特约策展人林羽婕主持开幕式
台北当代艺术馆特约策展人林羽婕主持开幕式

   11月17日下午四点,《花&样-入梦生花当代艺术家交流展》在漳州蚁巢美术馆开展,这是暨今年年初蚁巢美术馆开馆展-“多维视界”闽籍当代艺术展之后的第二个展览,也是第七届两岸农博会暨第十七届两岸花博会的配套文化活动,集合了来自台湾的六位女性当代艺术家和十一位内地男性当代艺术家。开幕式由台北当代艺术馆特约策展人林羽婕主持,到场的领导和嘉宾有:漳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阮开森、漳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兰万安、中共芗城区委书记吴文团、闽南师大副校长李顺兴、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李豫闽、闽南师大艺术学院书记汤跃滨、蚁巢美术馆馆长陈志光、福建漳龙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奋勉、台湾文化创意产业联盟协会荣誉理事长李永萍、台湾文化创意产业联盟协会理事长邱正生、台北当代艺术馆馆长石瑞仁、昊美术馆馆长梁恒。

    “此次展览从今年九月初开始筹办,得到了两岸各方面的支持,17位两岸的艺术家共带来了80多件作品,每件作品都非常特别,不仅呼应此次农博会花博会关注生态环境的主题,更是一次对两岸艺术多元化发展的深度梳理。”开幕式上,策展人林羽婕向到场来宾介绍了“花&样-入梦生花当代艺术家交流展”的源起。

台湾文化创意产业联盟协会荣誉理事长李永萍开幕式致辞
台湾文化创意产业联盟协会荣誉理事长李永萍开幕式致辞

    “福建和台湾感情最深的两个城市就是漳州和泉州,漳州此次的花博会、农博会+艺术展览活动的整体配套,将提升一个城市的文化美学,这次展览最有趣的是台湾的6位艺术家全是女性的视角,大陆的11位艺术家全是男性的视角,相信这样的交流一定会碰撞出有意思的火花。”台湾文化创意产业联盟协会荣誉理事长李永萍作为台湾代表表达了对此次展览的期许。

开幕式陈志光致辞
开幕式陈志光致辞

    “作为当代艺术家,我生长在漳州,有责任推动美术事业的发展,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一个城市的繁荣都离不开美术馆的带动,这次的展览活动得到了各方面的支持,我也希望蚁巢美术馆今后能在漳州这座城市的文化滋养、人文建设方面能发挥一个专业美术馆的作用。”蚁巢美术馆馆长陈志光在开幕式上说道。

漳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阮开森宣布开幕
漳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阮开森宣布开幕

    最后,漳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阮开森宣布《花&样-入梦生花当代艺术家交流展》开幕。

海峡两岸当下艺术教育与文化创意产业高峰论坛现场
海峡两岸当下艺术教育与文化创意产业高峰论坛现场

    据悉,开展当天上午,两岸参展艺术家、评论家、行业专家就“当代艺术的教育”、“当代艺术如何进行文创的跨界”等议题在闽南师范大学召开《海峡两岸当下艺术教育与文化创意产业高峰论坛》,展开激烈讨论。

台北当代艺术馆馆长石瑞仁
台北当代艺术馆馆长石瑞仁

    台北当代艺术馆馆长石瑞仁:艺术和商业过去是两个系统,搞艺术的好像不要老谈钱,但其实这两个系统并不是矛盾的,最近很热的两个趋势:“艺术行政”和“艺术商业”,都是在推动艺术跨界,往大众中去走,国家也在推动这个趋势。那么漳州对台湾来说很亲,这次的展览其实是晚了一点,我们应该更早点来。蚁巢美术馆是一个很有特色的美术馆,陈志光先生不仅做作品有特点,经营美术馆也很有特点,只要艺术的从业者们和爱好者们来到福建,就要来蚁巢美术馆,这种互动随时在进行中,已经形成了艺术与城市文化的超链接,而借着此次花博会农博会,两岸的互动更是开启了不错的方向。

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李豫闽
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李豫闽

    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李豫闽:台湾的文创比大陆开始得早,立法和条例都有推广,我作为一个旁观者,曾十几次到台湾,感受深刻;那么内地的文创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大量的内地官员到国外考察,学习西方的理念,但在执行的过程中有点走偏,概念的提出跟最后的执行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早期文创在大陆的发展经历了走偏与理解上的误读,以致于很多城市对文创的理解比较单一;第二个阶段大概是在六七年前至五年前,这个阶段对文创的认识比较清晰,开始关注文创的内涵是什么,并有一些园区的建设;第三个阶段就是近五年,文创走入正轨,从立法地推动、专家的参与,有了比较大的发展。

    漳州是福建的二线城市,在这里读大学,城市经济比不过福州和厦门,这两个城市作为核心城市,交流活跃度比漳州有优势,但我们现在要利用漳州和台湾的区位优势,推动两岸学生互访的交流活动,一个是请进来,一个是走出去。漳州有这么好的文化创意的资源,一千五百多年历史,诞生了很多文化名人,漳州的国家级非遗项目如木版年画、偶头雕刻都是在地文化的精华,非常精彩,更诞生了像邱志杰这样的当代艺术家。台湾有个青禾动漫,通过对在地文化、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做了非常多的好片子,获奖无数,所以不论是台湾的文创还是内地的文创,说起来概念非常大,其实归根结底就是文化人才观念与方法的有效培养、对在地文化的理解与转化、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这是文化创意产业能够往前发展最重要的基础。

台湾文化创意产业联盟协会理事长邱正生
台湾文化创意产业联盟协会理事长邱正生

    台湾文化创意产业联盟协会理事长邱正生:2007-2012年,我在文化局担任副执行长的时候,接手台北西门红楼空间的改造,我在想怎么让这个空间跟街区的发展历史衔接?当时台北正在提倡创意市集的概念,年轻人可以自主进行创作,我们就有了个想法,让所有的年轻人的创意可以有一个地方发表、展示。在跟这些年轻人接触的过程中,我发现很有意思的现象,他们的创作形式非常多元,学科的界限是模糊的,音乐美术视觉绘画都有,所以我们并没有花费很多钱,而是培植年轻人在西门红楼展示贩售他们的作品,来测试市场反应,并给予产业专业辅导,现在在诚品书店里,有很多创作品牌是七八年前在西门红楼培育出来的品牌。所以我们现在谈艺术谈文创的发展,其实最需要的是有一个平台给艺术家创作发表,链接创作端到经营端。

蚁巢美术馆馆长陈志光
蚁巢美术馆馆长陈志光

    蚁巢美术馆馆长陈志光:作为一个艺术家,走的历程比较艰辛,看着台下的学生好像在看当年的我。八五时期特别混沌,大家对传统的教学体制提出了很多质疑,偶尔通过一两本杂志看到某些大师的作品,接触艺术的途径十分有限。今天的信息量跟过去有天壤之别,在座的学生获取资讯的方式非常便捷,看展览的条件也很多,但最重要的有一点,看每件事要有不同的角度,不是某个老师这样做就好,而作为老师要包容,鼓励每一个学生提出不同的质疑,另外就是要多参加社会的活动,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台湾艺术家赖纯纯
台湾艺术家赖纯纯

    台湾艺术家赖纯纯:身为一个女性艺术家,从八零年代到九十年代,从绘画到空间的装置,参加了很多比赛。1995年台湾开始有公共的艺术,公共艺术的空间蛮复杂,必须了解工程的知识,了解不同地域在地的思维和文化。我每次在做一件作品的时候,都在思考如何跟在地的人做沟通,随时随地保持“准备好”的状态,随时随地在学习新东西,解决新问题。

台湾艺术家郑丽云
台湾艺术家郑丽云

    台湾艺术家郑丽云:我最早学传统水墨,爸爸说你要学艺术,就不要回家,后来我提着两个皮箱就去了纽约,一坚持就是37年。1999年,就有纽约人寿找我在第五大道做展示。你有独特的语言人家就会找上你。一个艺术家找到自己的符号,最终不担心观众。

台北当代艺术馆特约策展人林羽婕
台北当代艺术馆特约策展人林羽婕

    台北当代艺术馆特约策展人林羽婕:艺术教育要从不同面找自己,把自己当老师,把别人当老师。当代艺术的跨界不是只在学院里才有,在街头遇见一个空间,一个事件,都是当代艺术,等着大家去挖掘和发现。

编辑:李璞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