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快讯】翰海2015秋拍:雍正五彩山水人物笔筒以3100万元落槌
0条评论
2015-11-29 15:51:59 来源:99艺术网
2015年11月29日,北京翰海2015秋季拍卖会继续在北京嘉里中心饭店举槌。在下午进行的“中国古董珍玩”专场中,“清雍正 五彩山水人物笔筒”以3100万元落槌。

清雍正 五彩山水人物笔筒
笔筒是为文房雅器之一,中空以纳笔,是其最初也是延续至今的特质。“唯殷先人,有典有册”,发端甚早的中华文明,最自觉的将历史的经验加以勤奋的传承。文化,不可逆转的囊括了一切它所触及的物质世界。书典必有刀笔,笔从人而行走撂握,久而久之,不便贮存携带,便有笔盒容纳,书案之上,则有笔筒承之。
此件雍正五彩山水人物笔筒呈筒状,圆口直壁,外底中心内凹。外底、足墙、口沿及器内施木纹釉,外壁中部留白,通景绘墨彩山水,并点染五彩装饰。外底满绘仿木纹理,无款。与之同类者,有一件故宫博物院藏,内、外、上、下及底足均为仿木纹秞,外壁通景粉彩松鹤延年的笔筒,与此件风格一致,也无款识,应当是为了追求像生之效果,故意而为之。
此器胎体致密,图案在器物上环绕一周,展开则是一幅完整的山水画卷,构图有密有疏,水面的辽阔,林石的繁密,形成巧妙的对比。笔触上也极好的表现出多样的技法,山石的皴笔层次清晰,树木依种类不同或用点簇或用夹叶。彩墨结合,以墨笔为骨干,以青绿为主调,间杂些许鲜红,由于釉料的缘故色彩比之绘画又多了一分鲜亮明快。其构图疏密得体,层次分明,景物错落有致,颇得章法,笔触运用自然灵活,渲染皴擦,格调清新,别具艺术魅力,整体画风富有清代宫廷山水画惯有的严谨富丽,文雅含蓄的特点,令人观之悦目,赏玩不尽。其细节处之绘画笔法,如松枝针叶,与同时期珐琅彩瓷名品“松竹梅图橄榄瓶”如出一辙,可印鉴为雍正官窑作品无疑。
仿木釉始烧于清代雍正时期,以赭褐色彩描出木材自然纹理,形象逼真,它是清雍正、乾隆朝独具特色的釉色之一,装饰效果自然生趣,清雅怡人。《饮流斋说瓷》载:“乾隆有专仿木制各皿,远望俨然如木,而实为瓷者,名曰‘仿木釉’。”景德镇官窑以红、黑二种不同的釉色绘成木理纹,有的还作藤条装饰,远看乍望俨若木制器皿。以其做装饰瓷器之中,有笔筒、臂搁等小件,也有大型的仿木桶。并有以木纹釉为座,配以粉彩、茶叶末等花盆、瓶等器物。单就墨彩产生则与雍正皇帝有着极大的联系,因为他对赏玩器物品鉴要求极高,大多参与设计,非精细而不用,其创造的瓷器品种亦多,墨彩即是其中之一。清雍正年间,景德镇用国产彩料仿烧水墨珐琅效果的研究获得成功,窑工首先在白瓷上以黑料绘纹样,再经低温烘烤而成,其效果犹如在宣纸上以墨笔作画,木纹釉与墨彩结合,在烘托主题纹样方式上新颖别致,而且更为世所珍罕。
查阅耿宝昌先生所著之《明清瓷器鉴定》,可知木纹釉搭配墨彩、五彩之笔筒,为雍正朝所独有,“…木秞地开光绘画的笔筒,款式甚为特殊,器内及外壁上下边线饰以木纹理的彩色秞,外壁中部绘有墨彩松鹤图或人物行旅图,在画面的花草和树梢上点染浅蓝、绿、淡珊瑚红、紫和白色,甚为新颖。”关于这一丰富釉彩瓷器的诞生,不能忽视一个人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其就是雍正六年旅任之督陶官唐英,其供职于江西御窑厂将近三十年,在都理窑务期间,创制新彩凡五十七种,这为创烧各种特殊效果的瓷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纪录:
香港苏富比 1993年4月27日 Lot.208
香港佳士得 2000年秋季拍卖会 绝妙色彩张宗宪珍藏专场 Lot.831 成交价(HKD):685,000
北京翰海2004秋季拍卖(翰海十周年)瓷器专场 Lot.2668 成交价(RMB):2,200,000
参考:
香港苏富比2005秋季拍卖会 臻美珍瓷-亚洲私人家族匮藏专场Lot.207 成交价(HKD):22,090,400
北京翰海2009春季拍卖会 中国古董珍玩专场 Lot.2325 成交价(RMB):6,944,000
参阅:
《故宫珍藏康雍乾瓷器图录》图版68 雍正木纹秞墨彩山水纹笔筒
《世界陶磁全集15册》维多利亚与亚伯特博物馆,东京,1983,图版197
《明清瓷器鉴定》耿宝昌,香港,1993,图版433
《胡惠春先生王华云女士捐赠瓷器精品选》,上海博物馆,1989,编号50。《暂得楼清代官窑单色釉瓷器》 P 274

清雍正 五彩山水人物笔筒
笔筒是为文房雅器之一,中空以纳笔,是其最初也是延续至今的特质。“唯殷先人,有典有册”,发端甚早的中华文明,最自觉的将历史的经验加以勤奋的传承。文化,不可逆转的囊括了一切它所触及的物质世界。书典必有刀笔,笔从人而行走撂握,久而久之,不便贮存携带,便有笔盒容纳,书案之上,则有笔筒承之。
此件雍正五彩山水人物笔筒呈筒状,圆口直壁,外底中心内凹。外底、足墙、口沿及器内施木纹釉,外壁中部留白,通景绘墨彩山水,并点染五彩装饰。外底满绘仿木纹理,无款。与之同类者,有一件故宫博物院藏,内、外、上、下及底足均为仿木纹秞,外壁通景粉彩松鹤延年的笔筒,与此件风格一致,也无款识,应当是为了追求像生之效果,故意而为之。
此器胎体致密,图案在器物上环绕一周,展开则是一幅完整的山水画卷,构图有密有疏,水面的辽阔,林石的繁密,形成巧妙的对比。笔触上也极好的表现出多样的技法,山石的皴笔层次清晰,树木依种类不同或用点簇或用夹叶。彩墨结合,以墨笔为骨干,以青绿为主调,间杂些许鲜红,由于釉料的缘故色彩比之绘画又多了一分鲜亮明快。其构图疏密得体,层次分明,景物错落有致,颇得章法,笔触运用自然灵活,渲染皴擦,格调清新,别具艺术魅力,整体画风富有清代宫廷山水画惯有的严谨富丽,文雅含蓄的特点,令人观之悦目,赏玩不尽。其细节处之绘画笔法,如松枝针叶,与同时期珐琅彩瓷名品“松竹梅图橄榄瓶”如出一辙,可印鉴为雍正官窑作品无疑。
仿木釉始烧于清代雍正时期,以赭褐色彩描出木材自然纹理,形象逼真,它是清雍正、乾隆朝独具特色的釉色之一,装饰效果自然生趣,清雅怡人。《饮流斋说瓷》载:“乾隆有专仿木制各皿,远望俨然如木,而实为瓷者,名曰‘仿木釉’。”景德镇官窑以红、黑二种不同的釉色绘成木理纹,有的还作藤条装饰,远看乍望俨若木制器皿。以其做装饰瓷器之中,有笔筒、臂搁等小件,也有大型的仿木桶。并有以木纹釉为座,配以粉彩、茶叶末等花盆、瓶等器物。单就墨彩产生则与雍正皇帝有着极大的联系,因为他对赏玩器物品鉴要求极高,大多参与设计,非精细而不用,其创造的瓷器品种亦多,墨彩即是其中之一。清雍正年间,景德镇用国产彩料仿烧水墨珐琅效果的研究获得成功,窑工首先在白瓷上以黑料绘纹样,再经低温烘烤而成,其效果犹如在宣纸上以墨笔作画,木纹釉与墨彩结合,在烘托主题纹样方式上新颖别致,而且更为世所珍罕。
查阅耿宝昌先生所著之《明清瓷器鉴定》,可知木纹釉搭配墨彩、五彩之笔筒,为雍正朝所独有,“…木秞地开光绘画的笔筒,款式甚为特殊,器内及外壁上下边线饰以木纹理的彩色秞,外壁中部绘有墨彩松鹤图或人物行旅图,在画面的花草和树梢上点染浅蓝、绿、淡珊瑚红、紫和白色,甚为新颖。”关于这一丰富釉彩瓷器的诞生,不能忽视一个人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其就是雍正六年旅任之督陶官唐英,其供职于江西御窑厂将近三十年,在都理窑务期间,创制新彩凡五十七种,这为创烧各种特殊效果的瓷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纪录:
香港苏富比 1993年4月27日 Lot.208
香港佳士得 2000年秋季拍卖会 绝妙色彩张宗宪珍藏专场 Lot.831 成交价(HKD):685,000
北京翰海2004秋季拍卖(翰海十周年)瓷器专场 Lot.2668 成交价(RMB):2,200,000
参考:
香港苏富比2005秋季拍卖会 臻美珍瓷-亚洲私人家族匮藏专场Lot.207 成交价(HKD):22,090,400
北京翰海2009春季拍卖会 中国古董珍玩专场 Lot.2325 成交价(RMB):6,944,000
参阅:
《故宫珍藏康雍乾瓷器图录》图版68 雍正木纹秞墨彩山水纹笔筒
《世界陶磁全集15册》维多利亚与亚伯特博物馆,东京,1983,图版197
《明清瓷器鉴定》耿宝昌,香港,1993,图版433
《胡惠春先生王华云女士捐赠瓷器精品选》,上海博物馆,1989,编号50。《暂得楼清代官窑单色釉瓷器》 P 274
编辑:陈倩华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评论